APP下载

黑龙江将军辖区的驿道交通

2021-12-28姚虹云

黑龙江史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驿道齐齐哈尔驿站

姚虹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有清一代,黑龙江地区作为大清朝的“龙兴之地”“国之根本”,一改历代在此实行的羁縻之策,正式派将军、设首府、驻八旗、收赋税等,纳入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设置黑龙江将军后,又先后增设了副都统衙门,辅以众多驿站和卡伦的八旗驻防,以城为点,以点带面,构建了黑龙江流域八旗军政驻防管理体系,并逐步建立起以齐齐哈尔为轴心的、通达四方的驿路站道交通网络,形成城镇与驿道紧密衔接的框架格局,有效地促进了黑龙江地区边疆防务、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辖区的驿道交通

清代东北地区作为“龙兴之地”受到重视,八旗驻防的军事要地虽因军事需用而修建,均处于交通动脉的枢纽和边防重地。为了便于各衙署之间与中央朝廷的联系,在各军事驻地之间设立驿站、卡伦,可谓交通驿路四通八达。特别是雅克萨战役时期的“奏捷之驿”,沿线的驿站星罗棋布、纵横交织,构成了黑龙江地区通向中央朝廷的完整驿道交通,成为清廷为抵御沙俄的侵略、骚扰而设置的重要战略设施,以及巩固边防、建设边疆的重要举措。

(一)瑷珲新城至茂兴的驿道

瑷珲新城至茂兴的驿道是黑龙江将军辖区内最重要的是南、北两路,即从瑷珲新城经过齐齐哈尔到茂兴的驿路。此路与吉林将军、盛京将军连接直通京师。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向北到瑷珲新城的路线属于官马北路系统,称为北路;向南到茂兴与吉林将军辖地接壤的路线称为南路。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谕令:“在黑龙江建城永戍,预备炮具船舰,令设斥候堠于呼玛尔。自黑龙江至乌拉置十驿,驿夫五十人。遇有警急,乘蒙古马疾驰。寻常事宜,则寻十驿以行。……黑龙江地势辽阔,照内地置十驿,又易安置家口。”为筹划设置吉林至瑷珲新城之间的驿道,清政府派户部、兵部、理藩院等官员前往实地考察,设站19处,后在茂兴、古鲁之间增设乌拉诺尔站,全程1318里。

北路,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向北设置13个站,驿站多在山岭上,因此路途比较艰险。归属墨尔根城的北路总站官管辖,设站丁200多人,车29乘,马100匹,牛270头。即由齐齐哈尔布克村(卜奎站,今齐齐哈尔黎明村)—塔哈尔(今富裕县西南塔哈镇)—宁年池(今富裕县友谊乡富宁村)—拉哈岗(今讷河市拉哈镇)—博尔多(今讷河县老城)—喀穆尼喀俄佛罗(今讷河县老莱镇)—伊拉喀池(今嫩江县伊拉哈镇)—墨尔根村(今嫩江县老城)—霍洛尔河(今嫩江县科洛镇)—喀尔他尔济河(今嫩江县塔溪乡)—库穆尔(今爱辉县西南三站村)—额叶楞库河(今爱辉县西南二站)—黑龙江城(瑷珲新城,今黑河市爱辉镇)。

南路,从齐齐哈尔向南设8站,辖域内设站丁342人,车42乘,马320匹,牛338头。即由齐齐哈尔布克村(卜奎站,今齐齐哈尔市黎明村)—特穆德黑(今齐齐哈尔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头站村)—温托浑池(今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多耐(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塔拉哈池(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古鲁村(今肇源县古龙镇)—乌拉诺尔(今肇源县新站镇新站村)—茂兴苏苏(今肇源县茂兴镇)。

此路线曾在墨尔根城又分为两路,一路通向东北到瑷珲新城,一路通向西北雅克萨。为了抗击侵入雅克萨的沙俄军队,议政王等为黑龙江设驿之事上奏朝廷:“今既于墨尔根地方修城驻兵,增移驿站,即应由户部、兵部、理藩院各要章京一名,令其将吉林乌拉至墨尔根、墨尔根至黑龙江设驿站及增设多驿站等事宜,议后定具题。”获得康熙皇帝恩准:“著丈量吉林至墨尔根,墨尔根至黑龙江设驿里程。”据此,户部郎中包奇等以五尺为度,沿松花江、嫩江,由吉林城量至墨尔根,又由墨尔根量至瑷珲新城,共1700余里。其路线基本上是元明时期的老驿道,又是清初几次招抚黑龙江中游地索伦诸部和精奇里江达斡尔族首领巴尔达奇等去盛京贡貂时所走的道路。而墨尔根至雅克萨驿路是清初征罗刹即雅克萨第二次战役前夜,为向京师传递军事情报而应急设立和使用的一条通路。即沿着嫩江上游左岸及大兴安岭北坡设立驿站,在大兴安岭山林中“砍树为路,架木为屋”开辟新路,直通战场前沿雅克萨。全长1400余里,每50—70里设有驿站,共设25站。将墨尔根城设为头站,向北依次取名为二站、三站、四站、五站……直至雅克萨斜对岸的额木尔河口为第二十五站(今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村),每站拨15—20名蒙古兵或索伦兵驻守,充当站丁,由驻防墨尔根的站官崔枝蕃统领。这条驿道由京师至雅克萨比由墨尔根经瑷珲新城溯黑龙江上行之路程缩短约400里,提高了军情传递速度。此线路又与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所辖驿路相连,形成可以直达京师的交通网络。即由茂兴至经吉林将军辖区范围伯都讷村(今吉林省扶余市)—锡伯舍里村—逊扎包苏苏(又称五家子站)—盟温河(又称银河站)—法特哈边门—锦州俄佛罗,抵达盛京,通过盛京将军所辖驿道至京师。这条驿路对于雅克萨战役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及时传递圣旨、军情及供应前线物资之需要。清军攻克雅克萨后,彭春、郎谈、明爱等立即书折上奏,派人由此路线飞马奏捷,康熙皇帝于六月初六巡幸古北口外的途中收到捷报,5000里路程只用了11天,因此该线路也被称为“奏捷之路”“奏捷之驿”。

(二)清末墨尔根至漠河的驿道

墨尔根至漠河的驿道,是在“奏捷之路”基础上的延伸线路,即历史上著名的“黄金之路”,共计33站,总长约2000里。

墨尔根至雅克萨是清代黑龙江地区最早开发的驿路。雅克萨位于黑龙江上游左岸,地处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是水陆要冲之地。康熙二十四年雅克萨之战前夜,康熙意识到由水路沿黑龙江传递军情较为迟缓,遂令加设陆路驿站。“凡奏报军机,自雅克萨至额苏里经黑龙江(瑷珲新城)前来,恐行道迟延。令理藩院侍郎明爱于杜尔伯特、札赖特派兵五百人并索伦兵,酌自墨尔根至雅克萨设驿奏报军机,庶免贻误。”于是在大、小兴安岭之间开辟驿路,共设25站,长1400余里,具体名称和位置为:头站(墨尔根站,今嫩江县嫩江镇),二站(今嫩江县联兴乡哈什太村),三站(今嫩江县门鲁河北),四站(固巴河站,今嫩江县门鲁河乡四站林场附近),五站(雅鲁萨台河站,今嫩江县建边农场),六站(库凌河站,今嫩江县多宝山镇星火村),七站(古龙河站,今嫩江县多宝山镇),八站(三松河站,今嫩江县卧都河乡嫩江左岸),九站(鄂多河站,今鄂多河与嫩江汇合处,今属嫩江县卧都河乡),十站(阿鲁河站,今属嫩江县卧都河乡),十一站(嘎鲁河站,嘎鲁河左侧与嫩江汇合处,今属呼玛县北疆乡),十二站(庆兰站,今呼玛县北疆乡嘎鲁河村),十三站(二根河站,今呼玛县韩家园镇兴隆村),十四站(兴安岭站,今呼玛县韩家园镇兴隆村),十五站(北实黑站,今呼玛县韩家园镇兴隆村西),十六站(会宝沟站,今呼玛县韩家园镇韩家园村西南),十七站(达拉罕站,今呼玛县韩家园镇十七站村北),十八站(谭宝山站,今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十九站(依沙溪站,今塔河县十八站乡十九站村),二十站(依西肯站,今塔河县塔小西尔根气河上游北侧),二十一站(卜拉格站或正路站,今塔河县塔河依西肯乡),二十二站(斡路站,今塔河县开库康乡),二十三站(盘古河站,今塔河县开库康林场附近),二十四站(安盖站,今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站(额木尔河口站,今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村)。

清代墨尔根至雅克萨驿道交通示意图

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的驿路因战争而建,随着战役大捷、雅克萨城平毁、黑龙江城迁移,在历史的斗转星移中慢慢消匿了。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吉林候补李金镛为开发漠河、呼玛一带的黄金,重新启用雅克萨之战通驿路线。他认为,开发金矿首先应开辟通往漠河地区的水陆交通,特别是陆路交通,“即不开矿,亦是边防要图”。于是他顺着老驿道的痕迹及鄂伦春人狩猎的羊肠小道又向漠河老金沟方向延伸了6站(二十六站卧龙河站,今漠河县兴安镇大河西村;二十七站吉龙河站,今漠河县兴安镇额木尔河左岸;二十八站吉牛河站,今漠河县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场址;二十九站永和站,今漠河县漠河乡黑龙江南岸;三十站漠河站,今漠河县漠河镇北极村;三十一站老金沟,今漠河县漠河乡老金沟旧址)、向额尔古讷河东南岸的西口子增设了2站(三十二站,今漠河县漠河乡洛古河村;三十三站八道卡,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恩和哈达村)。

墨尔根至漠河的驿道贯穿今黑龙江省嫩江、呼玛、塔河、漠河等县域,至今仍在使用这些站名。驿道头三站是河谷平原或岗地,四、五、六站是绵延起伏的崇山,七站以后是大山高岭、险谷深沟,路途险峻。每个驿站配有牛、马、车辆,并设有站房,供往来官吏和商旅住宿。

(三)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今海拉尔)的驿道

雍正十年(1732年),尽管距雅克萨战争结束已多年,但黑龙江西部地区依旧布防空虚,而且呼伦贝尔城紧靠当时清朝黑龙江版图边界,它“北控俄罗斯、南抚喀尔喀,山河险固,并重龙江”。清政府依旧忌惮外藩蒙古及俄罗斯的威胁,作为边防重镇,遣内大臣驻守呼伦贝尔(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古城址),并于同年开设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驿路,沿线设站10处。此线路原为黑龙江将军巡边路,由卡伦升为驿站,因此以台名驿,由呼伦贝尔副统领管辖,是黑龙江将军境内的通往呼伦贝尔地区的西部路线,与今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铁路线基本相同,也是辽金以来的草原古道。即:齐齐哈尔城(卜奎站,今齐齐哈尔市黎明村)—七家台(今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区瑞廷乡三好村)—甘井子台(今甘南县东南长山乡永青村)—那木希台(今甘南县老城)—木尔滚楚台(今呼伦贝尔阿荣族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和尼必喇昂阿台(今布特哈旗卧牛河镇吴福祥沟)—锡伯尔哈里台(今布特哈旗卧牛河镇庙尔山林场)—巴林台(今牙克石市巴林镇)—嘎尔甘哈达台(今牙克石市巴林镇牙鲁村)—雅尔博克图台(今牙克石博克图镇)—伊勒克特台(今牙克石市乌奴尔镇伊列克得村)—呼尔格勒依台(今牙克石市乌奴尔镇哈拉沟村)—们都克依台(今牙克石市免渡河镇)—札敦必喇雅克萨台(今牙克石市牙克石镇)—喀勒和硕台(今呼伦贝尔市巴雁镇)—札喇木台台(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鄂模台(今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火车站)—呼伦贝城(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古城址)。

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驿道交通示意图

以上各站原来由齐齐哈尔、布特哈、呼伦贝尔三处拨兵值班,至雍正十二年从博尔多兵中抽出,每站安排10人值班,并给马20匹、牛30头。

二、辖区驿道交通的管理和作用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交通道路即线性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以城为点,以点带面,形成公文传递、官员往来、经贸通商、民族交流,以及边疆防御、社会安定等军事战略的交通网路体系。

(一)辖区驿道交通的管理

清廷从没有间断过对黑龙江地区驿路的经营与管理,康乾时期先后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修筑了黑龙江城、瑷珲新城、宁古塔城、吉林城、墨尔根城、伯都讷城等衙门驻地,随着驻地人口的增加、旗地的开垦、驿路的开通、经济的发展,它们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城镇规模的军事重镇,增强了城镇之间的交通往来。

清代将驿路为分三等:一为“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为“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由于齐齐哈尔城作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中心,自然成为交通中转站,通向四方。而黑龙江将军辖区境内驿站主要分为三部分:北路齐齐哈尔至瑷珲线由墨尔根总站官管理;南路齐齐哈尔至茂兴线由茂兴总站官管理,西路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线由呼伦贝尔副都统管理。(《黑龙江外纪》卷三)黑龙江区域驿站统一由黑龙江将军管理,各总站官下设笔帖式2人,每个驿站设笔帖式、领催各1人。其中,齐齐哈尔至黑龙江城线、齐齐哈尔至茂兴线安排壮丁26人,马、牛各20—30只;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线安排兵丁10人,马20匹、牛30头。

清代东北地区通往京师的驿道通衢示意图

(二)辖区驿道交通的作用

清代东北驿路的任务,主要是:在战争时期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平时迎送往来官吏、少数民族和邻国朝贡、押送人犯等。《清会典·兵部车驾司》(见《清史稿》卷141)记载:“凡驿递,验以火牌,定其迟速之限。”传递文书一般以日行240里为度,如遇军事上紧急文书,规定日行400里至600里,并需要由经办机构签明。清代东北驿路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了东北各地及东北与中原内地的联系,为巩固东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清末,东北驿路交通线路的建立与电报线的架接,逐步建立成为一个分布较为全面的交通信息网,加强了京畿、盛京、吉林与黑龙江地区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中央政治军令的传达,强化了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往来。王子今先生曾将交通系统对国家行政能力和文明交流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交通系统的完备程度决定古代国家的领土规模、防御能力和行政效能”,“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交通网的布局、密度及其通行效率,决定了文化圈的范围和规模,甚至交通的速度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有重要的影响”。事实上也是如此,驿路虽然是官用运输线路,但也为民间往来和商业贸易创造了便利条件。各驿站原只供官员食宿休息,商旅们则借住民宅。乾隆、嘉庆时期东北地区不断人口增加,往来行旅逐渐增多,驿站附近出现了旅店。旅店的兴起弥补了驿馆的不足,为民间交通和商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道路伴随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清代黑龙江地区驿道交通的建立,虽然与雅克萨战争密切相关,起初作为雅克萨战争的产物,但是,它不仅在战争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黑龙江地区驻防人口的大量增加,在传递文书、输送粮饷、护送官员、商旅经贸和使臣往来等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仅成为联结我国边疆与内地联系的重要纽带而且对于边缘地带接受先进文化、巩固边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黑龙江地区驿道交通在宏观上加强了清政府对黑龙江地区的有效管辖,在客观上促进了该区域各民族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于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驿道交通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绝不是简单的交通路线、交通地理的描述,它所涉领域广泛、内容复杂,如交通制度、交通工具、驿传关隘、城邑建置、民族分布、经贸往来、文化传播、人口迁徙等等,需要有深厚的学识积累,本文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粗浅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驿道齐齐哈尔驿站
古道
古 道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走进古驿道开展环保宣传
嫩水龙沙
行走在驿道上
有我在,平安在
囫囵吞枣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