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应天府的巡检司
2021-12-28彭妍
彭 妍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明朝的巡检司,在历史上受到较多的关注,广受评议,是明代独有的基层防御组织,作用独特,后随明朝灭亡而取消。本文探讨明代应天府的巡检司与江防之间的关系,以及巡检司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面对的问题。
一、明代江防体系与应天府的地位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太祖建都应天府,称为南京。十一年(1378),将其作为京师。应天府对明朝的政治地位极其重要,永乐迁都以后,虽有一定程度地减弱,但是依然不可忽略。从地理位置来看,应天府向北是长江下游,以南则是牛首、雁门等山,可谓是“府前据大江,南接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该府作为陆防、江防与海防互为表里共同防御的区域,所面对的军事防御重点,是来自内陆或江湖的流民盗贼以及海上的倭寇。
明朝江防防线起自江西九江府,沿长江下游延伸至入海口,而应天府身为重要保护目标正好在这条防线之上。正如唐枢所言,“谨按长江下游,乃海舶入寇之门户也。溯江深入,则留都孝陵为之震动,所係岂小小哉?”因此,重视对长江下游的军事防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护卫南京。
明代江防防御体制以新江口水军营设置为开始,江防治中也驻扎于此。操江都御史专门负责江防事务,而巡抚则负责陆路防守,与该都御史相互策应,同时还设置巡江御史进行监察。除了这些南京的中央官员,还有地方江防官,“其下辖有兵备、参将、守备、把总等军事职官,及府州县巡捕官,并于卫所之间,错置巡检司。”巡检司属于江防系统的基层组织,负责平常巡逻会哨以及盘诘等任务,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参与剿捕盗贼等相关事宜。正好补卫所等军事组织所不足之处。此时,巡检司在江防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便显现了出来。
二、明代应天府巡检司的结构设置与江防
应天府下辖上元县和江宁县之外,还有六个县,分别是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除了溧水县和江宁县,每个县都有设置巡检司。除此之外,还在重要的关隘设置了巡检司,比如大胜关,设有大胜关巡检司。
(一)巡检司的结构设置
应天府巡检司的江防兵力及信地防守[16]
由上图可知巡检司应天府共有11个巡检司,大多设置在沿江以及内陆的重要地理位置。巡检司大多在洪武初年便已经设立,其中有四个巡检司在嘉靖年间先后废除,其废除的缘由可能为节省物力与财力。从兵力设置来看,每个巡检司的弓兵大概保持在三十名到四十名左右,人数会因为不同的情况而有少许的波动。通过《嘉靖六合县志》中的记载,瓜埠巡检司的人数曾在四十名与五十名之中上下浮动。在协防的方式上,府属巡检司由巡检负责,而其他巡检司由巡捕官进行统领,弓兵会与地方民壮及老人合作,并配备哨船,在江防信地中进行会哨。
(二)巡检司的运作方式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应天府巡检司可划分为沿江巡检司与陆路巡检司。沿江巡检司有瓜埠巡检司、江淮巡检司、龙潭巡检司、江东巡检司,剩下的七个巡检司为陆路巡检司。沿江巡检司工作区域是在江河关隘之上,盘诘对象主要是来往江河的客商,与江防联系最为紧密。而位居陆路的巡检司,负责的区域主要是县城重要关口处,并无哨船。
1.沿江巡检司
江东巡检司设立在新江关外,该巡检司主要管理长江南岸,巡检带领弓兵出江驾驶巡船出哨,“上至响水沟十五里,与大胜关弓兵并上新河暗伏官军交哨,下至草鞋夹十里,与下江暗伏官军交哨。”上下地方均有弓兵以及官兵交接,可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史书记载:“江南设新江口,水军以御水寇,江北设浦子口,陆军以御陆寇,水陆二军,南北犄角,互为声势。”它们皆是险要之地。因此将弓兵后分作两班巡逻,每班二十名弓兵,各自装备一艘哨船。
江浦县的江面信地由江淮巡检司负责出哨,而县治及陆路属于巡捕管理。后因该地逼近江面,朝廷担心盗贼时常出没,江淮巡检司的信地从江面扩大到县地方,而县治则由巡检与巡捕官共同防守,巡捕官变为负责县路及村落。
瓜埠巡检司所在的六合县为“京辅冲衢,其关系视他邑尤重。”该司的弓兵从瓜埠南渡可与南京观音港、新江口暗伏官军接哨,沿下游可到达西沟与龙潭巡检司的官兵接哨。在所辖江面,不止有巡检防守,还有老人协同。兵壮被分作三十名居守,五十名出哨,而这五十名哨兵又被均分为两班,“上半月巡检居守,老人督率兵船出江接哨,下半月老人居守,巡检督兵船出江巡哨。”
南岸的是龙潭巡检司,所在地为龙潭镇。该镇北临大江,于此兼设水马驿,交通便利。“长江一带,洲诸限隔,唯斜沟、龙潭二处船只由此出入,故黄天荡为贼渊菽薮,而龙潭、斜沟则津要地也。”黄天荡位于应天府的东北八十里,最是江盗容易藏身之处,龙潭与斜沟作为船只的出入口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的兵防设置就更加注意。龙潭由义民和巡检共同协防,掌控的兵力共有六十名。上半月由巡检负责居守,义民、民官率领民兵出哨,下半月则相反。而斜沟主要由民壮负责,将他们分作两班轮换,一班留守,另一班巡哨。
2.陆路巡检司
秣陵镇巡检司所辖信地均是陆路,但是作为府属巡检司,其要路均可通往江宁县及应天府,后将弓兵分作两班,相互轮作,一班留守巡检司,一班出江巡哨。
位于上元县的淳化镇巡检司,同样设居陆路,“该镇虽不滨江,实南畿喉咙襟之地。”弓兵被分作三班,十日一轮,居为列屯之兵,出则巡哨。他们向上可到达京城的高桥门,向东走在土桥与句容县义民接哨。
溧阳县与溧水县两地皆位于陆路,主要由民壮及义民协守,共同负责陆路以及巡哨。溧阳由北经金坛可达镇江,向东经宜兴可至苏松,为了预防海寇与江贼,官府最后添编了民壮与义民,以便进一步加强防御。溧水县并无巡检司设置,由额编民壮守护城池,轮拨民壮守卫仓库,义民率领民壮巡逻信地,缉捕盗贼。
江宁县由江宁马驿的驿丞与弓兵合作防守,其中弓兵被分作三班,一班负责留守县城,一班负责水哨,向上至圭山与和尚港的暗伏官军会哨,下至黄沟与大胜关的弓兵会哨,另一班则是负责陆哨。
高淳县位于溧水县以南,该县的东南处有一座广通镇,该镇有广通镇巡检司。“该县地方不边,江洋止有广通镇东壩河道,由溧阳宜兴与常州无锡通接苏松,经行往来客商船只。”因此派巡检以及弓兵来回盘诘防守,后添设义民以及民壮在该镇协守。
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以及盗贼逐渐猖獗,江南形势严峻。由于留都南京的安全尤其重要,陆路巡检司的防守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往往是将弓兵分作二班或三班,或与人合作,通过上下半月轮作,居守或出哨。
三、明代应天府巡检司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一)发挥的作用
巡检司是江防中的基层组织,弓兵由巡检或巡捕官带领出江巡哨,一定程度上可以勘探贼情以及辅助缉捕江盗。在《芝园别集》中,可见到大胜关巡检司参与江防的具体事例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从浙江入侵,大胜关巡检司对过往船只尽行盘诘并封锁江面。弓兵与民壮合作防守地方及江面,执行日常巡哨的任务,可以节省物力和财力,提高防御效率。而明廷对江防信地的划分,有利于落实任务,以防官兵之间相互推诿,耽误时机。除了负责江防区域的防御问题,沿江巡检司还负责盘诘关口,即税收的交纳。例如瓜埠巡检司每年额办船料课钞达五万四千六百一十贯,折银共三十二两七钱六分六。除了船钞征收,瓜埠巡检司与江东巡检司都要负责解收户部钞银,江东巡检司则还负责两所工部芦场。
(二)存在的问题
明朝中后期,沿江巡检司的弓兵数量逐渐减少,大多固定在20到30名,其所配备的巡船粗制滥造,不能发挥最佳的状态。从兵力来看,南京兵部尚书张鏊与杨愽曾在嘉靖三十四年共议《防守留都四事》,该奏疏中提到了秣陵巡检司、淳化巡检司以及江宁镇巡检司的兵力薄弱,应该增设堡垒以加强南京防守。巡检司的巡船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当巡检率领弓兵驾驶巡船与江贼相遇时,江贼往往驱使沙船,在江面之上快速驰骋,神出鬼没,难以抓捕。除了人数与装备的不足,巡江官员以及弓兵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巡检司或巡河官员往往居于城中,不愿出江巡逻,甚至向上级隐瞒贼情。巡检及弓兵的名额逐渐由市井无赖占据,他们没有专业战斗经验,等到江盗到来,往往退缩不前,甚至通敌泄露信息,导致战斗失败。巡检司对巡逻消极应对之外,还产生了“南京月卯之行”。他们在每月二十九日起程,前往南京进行巡视,往往耗时大半月的时间在外随意巡视衙门,导致原来防守之地无人看守,危机四伏。据六合知县董邦政调查,江浦县的民壮供役艰难,而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和高淳县,民壮的数量可达到三五百名,这些人常年空闲,并未完成捕捉盗贼的任务。更有巡捕官经常贩卖劳役名额,以赚取钱财。
明朝的巡检司,在历史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明代史书认为,“我朝都金陵,罢水军万户府,滨江设巡司巡逻军,军卫有司错置,而皆属于巡江,其防严矣。”总体说来,巡检司虽处于明代地方基层组织,但却在整个江防体系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这个作用贯穿整个明朝。直至明朝灭亡。它的这种使命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