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探究
2021-12-27陈玉茜
陈玉茜
【摘要】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因此,培养交往能力是幼儿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且了解、分析幼儿的性格特征、成长规律,从多个方面制订培养计划,从而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本文主要从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及其交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主要方法,以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家园协作;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56—02
在幼儿教育中提出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为幼儿提供与他人交往以及共同活动的空间和方法,使幼儿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为其成长奠基。但要注意的是,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仅单靠教师的引导,而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幼儿自身的个性差异等。为此,教师要从多个领域出发认识到,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制订全面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显示,在幼儿阶段,若交往能力处于劣势,则成年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或均受到不良影响,呈弱势表现[1]。而幼儿期交往能力呈较强表现者,成年后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均较强。对于这一点,学者认为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应的心理素质,在幼儿期已具雏形。因此,应抓住幼儿早期教育关键期,尽早地对其社会交往能力予以精心培养,为其将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对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因素的分析。
1.受家长教育意识的影响。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认为英语、汉字、计算,或者绘画、舞蹈、乐器、棋艺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而且家长经常以自我认知判断及期望值为基础,为幼儿报各种兴趣班,让孩子在幼儿园以外的时间穿梭于各类课堂,剥夺了幼儿的娱乐时间,减少了幼儿参与社会交往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情绪情感表达、交往能力发展、生活能力锻炼以及品德与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发展均受到限制。
2.受幼儿自身性格的影响。当然,除却外因,部分幼儿因自身性格特征表现出害羞、怯懦、乐于独处等特点,或只愿意与父母、相熟的亲友等沟通、交流,而在幼儿园里或接触外人时,会疏离、沉默,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协作、互动,只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里,欠缺社会交往能力;也有部分幼儿大胆、勇敢、热爱交友,但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常与小朋友在游戏中产生争夺玩具、发生冲突的现象,使得同伴不欢迎他而变得离群。
3.受家园共育方式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幼儿的照看以安全监护、数数、运算、看图书、讲故事等静态教育为主,缺乏户外或交往活动;或是创造相应条件适时送幼儿入园,寄希望于幼儿园。然而幼儿园的教育虽保证了科学性,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但缺乏教材外的课外活动,幼儿间互动交流及活动范围十分有限;而且部分教师多以自我习惯与经验开展教学,缺乏创新与改变,教学中活动形式单一,幼儿交往、沟通及相应的训练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并且,户外互动游戏多集中于园内,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寥寥无几,社会交往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幼兒交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幼儿教育提出要培养幼儿相互协作、积极交流,与同伴、教师和谐相处,体验交往的乐趣等相关的教学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知,以致在培养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的引导,而更多的是让幼儿自由地交流,教师极少做出有效性的指导,使得部分幼儿自小在性格上存在缺陷,难以健康、积极地与他人交流[2]。另外,幼儿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语言、健康以及艺术等五个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没有具体、单独出现,仅在相关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中零星体现,这无法让幼儿深刻认识到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也很难让幼儿在交往能力上有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扮演着极为关键的引导角色,其语言方式、行为表现都会影响幼儿的交往认知,但很多教师在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缺乏专业性的知识,以至幼儿出现交往方面的矛盾时,难以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处理和引导,甚至在交往方面会给幼儿不利的影响[2]。加之教师并没有综合性地考虑幼儿个体差异性,采用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指导方式不能满足幼儿的个体交往需求,从而影响了幼儿在交往能力方面的发展。
2.家长缺乏相应的交往知识和技巧。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没有足够重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引导。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不管是交往对象,还是交往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家长在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并没有认识到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即使很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孩子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指导中缺乏专业、合理的知识和指导技巧,导致日常引导中存在错误的示范,使得幼儿在语言沟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这样产生的负面教育效果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综合素养的形成[3]。除此之外,部分家长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寄托在幼儿园,认为这一培养任务属于幼儿园,因此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家园合作共促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任务,所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内容、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形成家园之间的平衡,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长时间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
1.以活动为载体,为幼儿搭建交往空间。教师需对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起充分重视,创造适宜于提升幼儿交往能力的场景和机会。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可组织开展“自我介绍”活动,以使幼儿间拉近距离,促使幼儿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交流效果;还可设置与生活场景贴近的情境,帮助幼儿锻炼交际能力。例如,可设计“接待客人”情景,即组织不同的幼儿分担主人和客人的角色,让幼儿体验如何展开主客人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加以引导,以促使幼儿掌握最为基本的待客、做客礼仪。
2.以家园合作为主导,拓展幼儿交往圈。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制定的要点,需对幼儿与他人交往展开教育,重视分享、合作、互助学习,并有同情心。因此,为促使幼儿所具有的行为特征与当下社会需求相适应,幼儿教师需重视家园合作,并利用亲子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从而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经学习分享,幼儿可养成将美好的事物与他人共享的习惯,对其中快乐的体验可深有体会,并将思想内化,进而为优良品德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在公园野餐,在活动开始后,幼儿拿出点心、水果与他人分享,场面轻松而愉悦,在享受的同时既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又能让幼儿知晓遇事需多为他人考虑。又如,可将幼儿的生日会设置为分享会的形式,大家共同分享生日蛋糕,并交流喜悦的心情。经过一系列的分享活动,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3.关注幼儿差异,实施个别指导训练。幼儿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期间,需充分尊重个性差异,并制订针对性引导策略。每位幼儿均有自身个性特征,针对外向的幼儿,可提供交往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参与,教师仅发挥适当引导作用;针对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讲解交往技巧,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幼儿的表现充分认可。性格内向的幼儿,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在交往时易遇到挫折,因而教师可展开适宜的专项训练。如,可向其告知,在交往时应善于用柔和的语调,耐心倾听同伴的表达;也可强调发现他人长处的重要性,使幼儿学会欣赏同伴,并彼此学习;也可引导幼儿积极对同伴的爱好和兴趣了解,对他人的行动予以支持等。
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幼儿交往能力由多个因素决定,如幼儿自身的发展、父母的教育观念以及家园合作的方式等,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探究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金凤.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8):04.
[2]李贤.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09):179-179.
[3]徐莉莉.混龄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启迪,2019(08):76-77.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