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班上的讲话

2021-12-27王嘉毅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课程

王嘉毅

举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班,是落实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着眼我省实际,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往深处走、往实处走的具体行动。这次研讨班的主题和总要求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在思想、认识、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围绕主线、围绕中心,按照中央要求,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改革、不断发展。我既是全省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这两个方面的岗位和经历,这里我想对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搞好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谈一谈思考、讲一讲认识,提一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意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之所以把政治属性、政治意义、政治责任摆在最开头讲,强调“政治”二字,就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不是简单的一个学科、一门课程,而是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底色,关乎学校走什么樣的路、讲什么样的课,关乎教育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定性,他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在座的同志们必须牢记于心,认识清醒、旗帜鲜明,把这个办学、立校、育人的总基调把握准确。

怎么扛起政治责任?如何搞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重要遵循,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就是开展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包括这次研讨班的交流讨论,都应该与这条主线同频共振,所以,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这是办好思政课的纲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特别强调的是,对政治责任的认识不能停在字面上。作为学校的校长、院长、老师,认识要更高远、更深刻、更清醒,不仅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政治任务,更要认识到我们身处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争夺未来的第一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醒,“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所以,一定要敏感警惕,树立斗争意识、做好斗争准备、练就斗争本领。对于年轻一代,敌对势力早已虎视眈眈、正在想方设法渗透,并寄希望于从学生群体中打开缺口,毁掉中国发展的“未来”。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后知后觉,甚至是拱手相让,那么我们将失去阵地和堡垒。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把这份政治责任扛起扛牢。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时代内涵,充分体现时代价值

我们讲,没有了政治属性和态度,思政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缺少了对时代价值的反映,思政课也无法枝繁叶茂、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备课”“常新”,就是要求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思政课贴近社会发展变革与进步、贴近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生动实践,贴近国际国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鲜活的案例、现实的对比、丰富的素材,来印证马克思主义真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

2020年下半年,省委宣传部先后召开了社科理论界研讨会、文艺创作培训班,两次会上我都提出了同一个观点,就是写理论文章也好、搞文艺创作也好,都需要紧抓时代脉搏、紧跟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地方改革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样所做的工作才有现实意义、才有广大受众。同样,思政课老师上课也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和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爱听爱学、有实效。现在有的思政老师,一个课件用几年、几年下来不备课,老师讲的一成不变、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教学方式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正创新”背道而驰,会使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改进。

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性,不仅仅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求新,更要把理论更新、课程创新摆在关键位置。会上,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请大家看一下,我援引了第二章第五条的内容:“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这些文件精神都说明,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题进行,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把思政课重心放在解读、宣传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以及凝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上。希望大家反复认真地研究这份文件,包括宣传部、教育厅等有关方面同志,要对照结合我省大中小学的实际工作进展情况,确保规定动作必须动起来、做到位,这方面不能有任何的耽搁。

与时俱进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就是必须确保准确及时有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关注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作为重要内容,思政课程中有了这样的鲜活内容,青年学生们才不会与时代脱节、与现实脱节、与知识脱节,这样才能够培育出时代新人。举个例子,2020年12月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每年一度的重要会议,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同时,提出下一年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我认为,这样重要的政治事件,无论是大中小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应当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应该通过学习,对在全球疫情蔓延大背景下,在美国为首西方势力的联手打压下,为我国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同身受、骄傲自豪。思政教育工作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补上去、做起来,举旗帜、当鼓手。特别是这次会议还提炼出了“五个根本”的规律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学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以及会上讲到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族团结、反腐倡廉等方面,这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是最丰富的形势政策教育素材,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最鲜活的理论,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解读和阐释,做到事实与理论的统一,只有这样跟进式、贴近式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理论知识发挥出更好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效果。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创新路径,持续推动创新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并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审视我省的实际工作。我感到,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求新求变。

一是要扩“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所谓思政课程,就是指现在惯用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授课的主体是思政老师,主要的依托是教材课本;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全员动员、全课程动员、全环节动员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这个概念是从2014年正式纳入教育改革进程的,但从我省落实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很理想。上个月,我到一些高校进行了调研,感觉“三全”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地,分析原因,主要是非思政课老师虽然知道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政治教育和引导,但是自身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也缺乏督促和考核,所以造成讲对讲错不知道、讲多讲少自己定、讲深讲浅拿不准的困局。所以,我想这方面的工作不能悬在半空,各学校、教育部门应该着手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要加快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体系化建设,实施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十百千”工程,到2025年,建设10个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100个省级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示范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00门和精品微课1000件。宣传部门也要联合学校、走进学校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这样先把底子打起来,逐步地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二是要变“填鸭教育”为“立体教育”。我们的思政教育应该做深刻的改革和创新。我认为,让思政课堂“火”起来,必须上课形式“活”起来,这方面大的方向是发挥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分众式教育的吸引力,让课程的冲击力、感染力更为明显,做到学生怎么能接受、就用什么方式;怎么教育效果最佳、就想什么辦法,包括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等。这就需要大家从教学效果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课堂的实践出发,多进行一些探索和总结。实践出真知,我也希望在下一次会议交流的时候,大家能够多谈一谈经验和做法,帮助我们梳理一些好的路径、好的办法,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做扎实。

三是要转“知识输出”为“知识竞赛”。互联网、信息化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一点对于思政教育工作乃至整个教育工作都极为重要而深刻。在当前这个网络爆炸、全网全息的时代,年轻人从小接触互联网、更善于运用终端设备,对网络的熟悉度、依赖度远超过成年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信息量很大,老师不知道的他们都知道,课堂上内容很多都是已知信息,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依旧“炒剩饭”,自然没有学生愿意听,也势必导致出现“到课率”不高、“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老师原有的知识储备优势、输出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所以必须与学生赛跑、与知识竞速。

如何赛跑?有这么“四个度”:一个是“深度”,就是要求老师对政治的理解更深刻、对政策的解读更深入,能够掰开了、揉碎了、讲透了,帮助学生把信息加工成正确的观点、把观点转化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个是“广度”,要求思政老师不断地扩大知识半径,不仅要知道课本内的还要掌握课本外的,不仅要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熟悉其他理论知识,不仅要知道国内政治还要关注国际政治,这样才能避免答非所问、答不上来;再一个是“准度”,学生获取信息是一个初步加工过程,需要在老师这里得到印证和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得准、说得准、指得准,发挥出“答疑解惑”作用,特别对错误观点和思潮,批判和驳斥必须有理有据,这更需要老师把握准确;最后一个是“速度”,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偷懒犯懒,必须熟悉运用网络,及时获取和更新信息,及时备课并向学生输出,赶在学生前头、站在时代前头,如此我们才能不做被时代抛弃的人、被学生“嫌弃”的老师。

四是要增“单一取向”为“多元取向”。思政教育是“大课堂”“大思政”,既要掷地有声、观点鲜明地抓住思政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同时还要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国家要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思政教育一定不能与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割裂开来,而是要如文章的“写意”手法一样,既体现其外、又贯穿其间、还支撑其内,这叫教之有道。包括一些挖掘中华文化、宣传中国文化的优秀作品,在激发听众对中国文化热爱与自豪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我们提倡书法、提倡国学、提倡体育锻炼、提倡美育教育、提倡劳动教育,这些有的是激发团结精神、有的是提升文化涵养,但这些教育的底色都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所以,希望各位校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能把这种多元取向树立起来,自然会达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良好效果。

四、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积极汇聚社会合力

这次研讨班的主题是思政课改革创新,前面讲的是学校内部如何创新,这部分重点讲一讲如何向外拓展方面的创新。我们一直强调,当前思政教育已经变成“大思政”,那么就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迈步子、拓路径、走出去、请进来,真正发动社会力量,办好社会思政,关键要“用好”四个维度的“资源”。

一要用好人的资源。让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讲思政,难免出现拘泥于课本、受限于学校的问题,教学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毛主席讲,社会是个大课堂。因此,我们要学会请社会各个方面、不同领域的人来上课。这些年,省委一直坚持安排省级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制度,带头给高校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我们做这样的活动设计,主要考虑是,领导干部从事的工作丰富、经历的事情多,能够把最新鲜的、更宏观的、多角度的见识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前段时间林铎书记到兰州大学讲课、去年到师大讲课,都赢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和热议,满足了年轻人的期待。包括以前我在高校工作时候,邀请老红军、科学家、企业家、劳动模范以及奥运会冠军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来讲课的同志,他们有的经历社会的洗礼、有的受过战火的淬炼、有的投身伟大的事业、有的在商场上打拼奋斗,他们最深刻地参与并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饥贫饥饿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这些经历,对于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们而言,是最宝贵的财富、最生动的课堂。所以,我认为这些资源,特别是老红军资源一定要用好,这些“活化石”真的很宝贵。

二要用好场景资源。2019年,我陪林铎书记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调研,深为几代人几辈子扎根戈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这就是思政课最好的场景资源、现场教学。甘肃是历史文化大省、是红色文化大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应该说我们这方面的教育资源禀赋很丰富,这些年教育部门也在逐年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需要久久为功做出成绩。除此之外,范围还需要更广,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包括前段时间开展的艺术进校园活动。我希望,每个甘肃的大中小学生都能看一次《丝路花雨》、看一次《大梦敦煌》,都能接受文化艺术的洗礼。这方面,教育厅要和各单位各部门对接好,打造“思政課+”这样一个品牌工程,宣传部负责宣教工作,在这个方面也要发挥协调作用,共同努力推动、争取做出典型。

三要用好实践资源。思政课说到底是一门让学生感知的课程,实践的效果远胜于课堂,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过于枯燥、过于晦涩,教学的效果并不佳,所以,要探索更多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之前,我们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就是把学校作为重点。另外,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中小学生也都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创文”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青少年也很受益,类似的活动要多搞一些、各级学校的参与度应该更高一些。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已经下发文件,提出了做好庆祝的相关安排,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宣传和教育口要把自己的工作摆进来,争取更多地纳入活动总体盘子里去,各个学校也要组织开展好具体活动,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骄傲。

四要用好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载体,最开放的平台阵地,现在很多的教育形态已经从网下搬到了网上,网上授课、网上打卡、网上对话,前不久我看到了一款APP叫“天天跳绳”,把体育运动都放在了网上了,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也得用好互联网。最近我看到中央文件上有这样一项要求,内容是“要加强青少年理论宣传教育,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融媒体产品”,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探索尝试,成年人有“学习强国”“甘肃党建”,针对青少年应该怎么定位,这方面具体产品实现并不难,关键是要考虑好怎么设计、怎么运用、怎么喜闻乐见,不要成为青少年及家长们的负担。总而言之,网络这块空间一定要提前考虑,不然少了互联网这部分,社会思政教育这个命题是不完整的。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全力打造师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专门就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点要求。他指出,思政课老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们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就要严格对标这六条要求进行,哪一条都不能放松。具体实践,我想应该从“正本”“提质”“增量”“规范”四点入手。

“正本”就是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回归教学。大学思政课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好思政课是第一位的,但是现在评职称等导向都是只看发文章、搞课题、做项目的情况和数量,背离了教育的本意、教师的本职,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加以改变,学校要调整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思政课教师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并重上,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弊端。中小学老师回归本职,就是要改变副课、选修课的观念,避免和其他课程“兼职”,要专门的人干专门的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提质”就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这方面,大学经过这些年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持续建设,师资队伍已经保持了较稳定水平,省委宣传部明年起还要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工程,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难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他们没有理论功底、也缺乏知识储备,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关注的重点、工作的重心放在这部分老师的培养和培训上,要针对问题开设专题研修班,定期进行轮训,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职进修和深造,从而尽快补齐素质短板。

“增量”就是要增加思政课教师整体数量。中央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对照这样的标准,我们教师的整体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中小学专职教师配备远远不够,教育等有关部门必须把扩招扩编工作尽快做起来。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各高校领导,每个学校都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希望大家能掌握师资力量不足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和机遇,加快对在校“马院”学生的培养,加大就业引导的力度,尽快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

“规范”就是要规范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前面也讲到了,“马院”老师以及全员老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讲对讲错不知道、讲多讲少自己定、讲深讲浅拿不准”的问题,从制度方面讲,就是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标准来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我认为,下一步重点是要建立完善与思政课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包括怎么奖励激励、惩罚退出等。这项工作不仅仅教育部门要做,学校方面也要进行研究,细化实化有关政策,把制度体系抓紧建立起来。

六、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指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2019年,林铎书记在全省高校书记、校长政治建设与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上讲到,大学校长要当好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实干家。我理解,做好这“四大家”,必须把党对思政教育的领导抓紧抓实。

第一个方面“扛责任”。就是要落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把思政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上手、亲自督促、亲自推动,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制度完善、支撑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这方面,前段时间省委宣传部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总体上看,各位书记校长对思政教育工作是抓得比较紧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只挂名不出征,务虚的多务实的少。中央有明确的要求,高校黨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这是刚性要求,希望大家充分重视,今年对高校的意识形态专项督查,以及相关的考核工作,省里将把研究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这里也特别提个醒。

第二个方面“把方向”。书记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一定要为学院建设、学科建设把好方向、掌好舵,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由书记联系指导,这是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希望大家能够多下学院走一走、多到教室看一看、多和教师谈一谈、多下支部听一听,全面准确地掌握课程、课堂以及教师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准方向,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调整方向。结合我省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把方向”不是悬空的,而是要有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和具体行动的。

第三个方面“进课堂”。书记校长进课堂、讲思政课,这个制度这些年已经固定下来了,但是执行得怎么样,确实没有摸过底,还是要进一步规范起来。各位书记校长,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某个方面的带头人,大家也都在从事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甘肃全省大局的工作,一定是视野更宽、思路更广、见识更多,这些都是开展思政教学的最好素材,所以我们不仅要给自己专业的学生讲好专业课,也要给全校学生讲好思政课。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讲话特别提到,从现实情况看,大学校长书记有的讲话一般性的品德要求多、理想信念强调得少;个性化表达多,党的教育主张强调得少。这方面还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牢记我们首先是党的干部,管理的是党的学校,讲话讲课一定要先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先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这个方面一定要讲好党性、拿好分寸。

第四个方面“结对子”。最后再强调这一点,就是希望书记校长要保持与基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是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掌握基层同志和青年人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进步,更好地守好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我们讲工作要往实里走,最终还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所以多和学生结对子、交朋友,谈心谈话、交流思想、探讨工作,这样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了根上,才算是了解到从宏观到微观的每一个环节,思政教育工作才算是落细落小,扎实有效。

(文章略有删节)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