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1-12-27杜文燕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杜文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各种先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鉴于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讨论,了解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并探讨和描述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18—02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分散、基础概念繁多且有较强的抽象性,使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小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快速吸收和消化的目的,这对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1]。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在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这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想象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提供支持[2]。基于此,笔者根据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衔接新旧知识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应该不断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揭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相关信息,把握相关知识间的关联性,明确知识概念间的系统性[3]。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学内容涉及分数、小数等相关概念的同时还用到一些数量关系。教师先通过复习与学生一起建立分数、小数的知识框架,然后根据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课本预习情况提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百分数”,补充思维导图,用不同的颜色分层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如,第一分支为“认识百分数”,第二分支为“百分数与小数”。再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将各层当中包含的内容及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找出来,利用简单图像及文字补充,实现思维导图的有效构建和课程的前后衔接。这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新课学习的方向,深入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还能在后期复习时实现双向整合,为学生的复习与回忆提供支持。

二、利用思维导图,推动数学概念的生成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是数学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小学生受年龄、身心发育的影响,在认知数学概念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背诵达成概念的认识、学习,这对学生的概念吸收、消化与利用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概念,在明确数学概念的同时,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范围,以此来推动数学概念的形成与灵活应用。而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各种概念知识,将各概念间的相关性、逻辑关系以层级关系全面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和联系概念[4]。例如,在学习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已知知识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及三角形的性质与概念,在学生观看完整思维导图时,可以结合自身所学,快速掌握不同图形间的演变关系。

三、利用思维导图,助力数学问题的解答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问题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水平的有效考核,而很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经常会被问题中的相关内容影响或迷惑,出现思维偏差,难以明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为了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问题解答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加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深化知识理解,建立与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把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更加形象直观的图形,快速分析各问题的含义,寻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思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地分析各种变量关系,实现数学解题步骤的快速构建,使问题的解答速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5]。

四、利用思维导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复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拓展及延伸的关键,科学的设置课后复习,不仅能够有效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还能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升华。虽然,大部分教师极为重视课后复习,却未能教授学生相应的复习方法,学生经常跟着教师的方式进行课后复习,难以收到实效。为此,为了全面优化课后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实现知识的巩固[6]。在课堂教学以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要求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及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內容,甚至为了理解更为充分,可以适当添加针对性强的例题。而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定知识点绘制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数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从整体思维上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推动数学复习效率的提升[7]。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性质以后,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物列举到思维导图当中,使学生能够在回顾相关内容时,将知识点准确把握。

五、利用思维导图,有效构建错题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一些典型的、易混淆的知识点题型解答时总是出错。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制作错题集来解决这一现象。把学生自己做过的课堂练习、日常作业、考试中的典型错题按照错误的原因分类整理,并标明属于哪一章哪一节,记录错误原因和老师的解决方法并写下自己当时的心得,还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补充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日积月累,在系统练习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错题,便于学生查找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习重点突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总结与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的错题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题型整理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结合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各种运算法则间的联系,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进而对知识进行二次记忆,有效提升知识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有效地构建,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理清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框架,最大限度促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9):16-14.

[2]徐姝婧.用“图画”唤醒思考,助力高效课堂——思维导图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8.

[3]钱静珠.关于利用思维导图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4):74.

[4]唐荣会.浅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模式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1):185-186.

[5]杨世利.思维导图高效课堂——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01).

[6]黎春玉,吴统胜.依托思维导图构建高效课堂——以“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04):18-21.

[7]王新东.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02):194.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97)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