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的再认识

2021-12-27钟志强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

摘要:作为目前海洋考古中发现最大的中国木帆船之一,“泰兴号”沉船的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也是迄今为止打捞完整文物最多的沉船之一。1822年,“泰兴号”不幸触礁沉没,将近200年后的2021年,“远帆归航:‘泰興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向社会各界公开展出,展品计有400余件,这也是第一次集中展示来自“泰兴号”沉船的瓷器。本文从该场特展入手,结合明清时期德化窑青花瓷器的生产和发展概况,进一步阐述德化作为中国古代名窑在外销领域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泰兴号;德化外销瓷;重要地位

“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的基本概况

1999年5月被打捞出水的“泰兴号”沉船,船体长度达50多米,宽度约为15米,重量则有1000多吨,绝对称得上当时罕见的巨型中国帆船。1822年1月,“泰兴号”不幸在印尼沉没,当时船上载有乘客和船员将近2000名,而运输的货物则以清代中晚期的瓷器为主,大部分出自德化窑,同时还有少量的紫砂器、石器和金属器等,“泰兴号”也因此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上世纪90年代,这艘沉船被国外的专业团队发现后打捞出水,随后相关文物在国际市场出售流通。幸运的是,2018年11月,广东泮庐集团郑长来董事长辗转从英国购入一批出自“泰兴号”沉船的德化青花瓷,总量达12万多件,使得这批沉寂海底将近200年的出水文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国航海博物馆这一次举办的“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是国内首个以“泰兴号”沉船为主题的大型展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泮庐集团、德化陶瓷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分为“茫茫探海舶”“熠熠有瓷珍”“悠悠访瓷都”三大板块。400余件参展文物涵盖了青花、白釉、五彩、青褐釉等多个门类,囊括了碗、盘、碟、杯、钵、瓶、盒等十余种器型,较好地呈现了“泰兴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整体面貌。

本次特展从“泰兴号”沉船的前世今生讲起,只要看过现场丰富的史料图文,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出水瓷器实物,相信很多人在这之前对于沉船的种种悬念和疑问,都会从中寻找到圆满的答案,德化窑的外销史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再现。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重现“泰兴号”的历史风貌,主办方还在展览现场模拟了“泰兴号”水密隔舱,陈列了丝绸、茶叶、瓷器等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中国货物。此外,“泰兴号”沉船复原模型、航海罗盘和针路簿等古代航海工具也同步展出,堪称饕餮盛宴。

在这之前的2019年8月,泮庐集团已经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40余类、190余件“泰兴号”清代沉船瓷器。可以说,出自“泰兴号”沉船的这些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对于研究19世纪我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货品结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以及闽南地区的瓷窑业技术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对“泰兴号”沉船出水德化窑器物的再认识

德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器生产区和外销瓷产地之一,陶瓷制造历史十分悠久,可谓名满天下。德化陶瓷产品不单单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物品之一、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也是连接东西方贸易、承载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纽带和历史见证,照亮了世界一段辉煌灿烂的陶瓷史。说起来,沉船也好,窑址也罢,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社会生活的瞬间凝结,也是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在如今诸多已经发掘清理的沉船出水货物当中,所见的陶瓷产品数量规模极其庞大,真实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陶瓷之路的说法。如“泰兴号”沉船,35万件青花瓷器一次性出水,清理后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德化窑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近年来在德化的月记、日记、似玉、源裕、合珍等窑址所发现的青花瓷标本,从造型、纹饰来看,几乎与“泰兴号”沉船出水古瓷相同,这便直接证实了德化不仅仅是“中国白”的故乡,更在青花瓷的发展史和外销史上也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分量,并且见证了往昔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追根溯源,德化青花瓷之所以在外销领域如此盛行,还要得益于德化当地所产的瓷土有着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质性能,德化下辖的所有乡镇,都储存有极为丰富的优质高岭瓷土资源;与此同时,德化所拥有的森林资源,乃闽中地区之最,这两项优势便为德化窑从事古代瓷器烧制,特别是满足海外贸易进行大规模的青花瓷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和质量保障。而从目前在德化境内已经发现的170余处青花窑址来看,使用的瓷土,大部分含铁量均较低,为烧制青花瓷的优质瓷土,因此,其胎质温润如玉,具有良好的审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德化窑能够在温润如玉、细腻如肤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青花绘制技法良好的表现力,较好地呈现出“白地青花”中白的特质。早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开始大量外销,除了前述的“泰兴号”沉船外,在“南海一号”沉船里也发现有大量的德化窑产品。明清时期,我国的外销瓷贸易异常繁荣,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占据主导地位,后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景德镇陶瓷的外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给了国内其他地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外销瓷扩大影响和促进发展的机会,德化便在这一时期异军突起。德化的外销瓷器,在器型上多以简约、大方的碗、碟、盘、瓶为主,青花纹饰有着逸笔草草般的水墨韵味,有别于景德镇青花瓷的富丽造型特征。可以说,德化窑瓷器的外销以及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为东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至今在东南亚、日本、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仍有大量收藏。

由此可见,在明清之际,产自德化的青花瓷无疑已经成为全世界民众的一种生活时尚,德化的匠人们较好地把生活气息融入产品的烧制当中,使其变得更加生活化,也更具实用性。特别是在海丝贸易背景下,作为当时重要的外销瓷名窑,德化青花瓷装饰艺术与审美内涵所呈现出来的古拙与率真,题材丰富多样且进一步民俗化的体现,加之文人画般清雅恬淡、妙趣天成的气息,都是使它成为我国青花瓷杰出代表之一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也深刻反映出其背后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因素的深层次影响。这一次,“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的成功举办,对于重新认识德化作为世界名窑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重塑对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正确认知、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跃华. 海丝视角下德化青花瓷造型艺术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34(03):79-82.

2.王丽丽. 景德镇与福建外销青花瓷的对比分析研究[D].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2.

3.杨天源. 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沉船中的明清贸易瓷器[J]. 博物院, 2021(02):84-95.

4.海博宣. 100件清代沉船“泰兴号”瓷器入藏中国航海博物馆[J]. 航海, 2020(06):17.

作者简介:

钟志强,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博物馆,文物博物助理馆员,大学专科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文物征集、文物保护、文物利用、陈列展览及文物博物馆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