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览方式的创新思考

2021-12-27卓玲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展览文物博物馆

摘要:展览是大众文化形态表现方式,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形态,是实现活化文物表达的必然途径。本文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览设计经验为例,对如何创新性展览以实现“文物活起来”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览

一、研究背景及“活化”文物表达的意义

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是力透纸背、意味深远的篇章。“让文物活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的新风向,诸多博物馆兴办展览,一时之间成为潮流,顺应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从现实背景分析“活化”文物表达的意义,其可以促使历史文化有效传承与广泛传播,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将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以及人民的文化自信上的。博物馆文物是历史与文化的综合载体,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新的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均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博物馆现有文物资源最有效地挖掘与利用方法仍然是博物馆展览,而要想在维护文物安全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物的价值与意义,就不能孤立博物馆或文物单独地去看,而是应当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入手,采取多种方式直观地展示或传递文物深层次的意义,从而提高文化传播深度与广度,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与自信度。

二、博物馆“活化”文物表达的展览方式创新

(一)丰富展会布局方式,提高观赏兴趣

能否吸引参观者观赏的前提乃其是否有兴趣予以关注,因此要丰富展览形式,增强观赏兴趣。

首先,博物馆应当从布局上优化,制定文物陈列展览的主题,随后基于拟定的主题调整展览布局,为视野范围内的所有事物构筑不同层次。例如,川渝地区有博物馆以“三国”为主题,将符合三国朝代设定的文物加以收集,选择与“巴蜀文化”有关的文物藏品,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进行再设计,如汲取“八卦阵”的特点,采用其中某一军阵进行陈列展览的布局,同时,还可以结合博物馆的梁柱结构,丰富结构多样化,使其根据层次感,突出展览重点,采用这种方式布置可以提高展览的创意性,可以让参观者了解陈列展览主题,提高对文物的关注度,展览的观赏性自然有所提升。

其次,博物馆可以在布局基础上进行组合,先行创造多种类型的布局,再结合不同布局设计,加之点缀性的设计,强化文物陈列展览的观赏体验。例如,河北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题是“楚汉时期”,博物馆可根据“楚汉争霸”典故,根据场馆布局找出中心线并设计为河流状,表示“楚河汉界”,将楚国与汉国的文物分别设置在中心线的两侧,同时根据军阵排位,可以在场馆地面设计人物图案,以此代表楚汉士兵,将陈列柜分别放置于人物图案的躯干位置,即每个文物代表一名楚汉士兵,当参观者从高处俯瞰时,则可体会到这一设计的有趣之处,主动激发探索欲,提高文物展览的观赏性。同时有专人讲解,能够达到非常丰富的观赏体验,发挥更直观形象的教育作用。

(二)开展专题展览,细致表达文物

由于基本展览限制,历史文物与典故精粹往往无法经由该方法进行详细叙述,许多有价值的图片与文化都无法得到展示。而策划并开展专题展览则可以首先选择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方面,对文物、典故等进行整体叙述,补充基本陈列无法展现的内容。以笔者所在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常设展览中2021年新开的专题展会“巴蜀汉代雕塑艺术”为例,主旨是对原有“汉代雕塑艺术”的改造升级,共展出石阙、画像石、画像石棺、画像砖、陶俑、模型明器等巴蜀地区汉代雕塑类文物近16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多达47件(套)。改变陈列方式及内容后的“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具有多个看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设计有创新,选取最能代表汉代雕塑艺术成就的石雕和陶塑为两大明线,这其中还暗含了一条隐线,即墓前礼仪性石雕(石阙、石柱)→墓室建筑及装饰(画像石、画像砖、花纹砖)→葬具及随葬品(画像石棺、陶俑、模型明器),叙事结构较为合理,这也符合汉代雕塑大多与墓葬有关的特点;二是形式设计有突破,从狭小、不规则的展厅空间限制中解脱出来,通过复原场景、层次设计等方式营造宽敞明亮的氛围,契合文物展览的内容文本;三是展品选择有想法,秉持分类展示与成组集中的原则,保留文物出土原貌,注重文物的寓意阐释;四是展览延伸有维度,除了利用基础的文物展览、文字说明、图片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外,馆内还设置有社会教育空间以及正在搭建的特色文创体验区,以此丰富展览的维度,提高展览多样性。通过制定展览主题,凭借明确具体的主题,多元形式的展陈,完整成体系的展品等特点,吸引观众走入博物馆,并为其提供沉浸式体验,琳琅满目的展品与涵盖其前世今生的完整介绍,可以满足观众对特定专题的兴趣,而对于随心参观的体验者則给予启发。相比基本陈列的浅尝辄止,专题展览是完整地剖析一个专题的方方面面,其完整性、专业性、丰富性自然不言而喻,实现了从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活化文物表达”的目的。

(三)开展精品展览,突出文物价值

要想让文物“活起来”,就应当更加注重文物的本身,重点突出文物的内涵价值。如审美型的文物藏品,其展览重点即是展示文物藏品本身具备的独特美感,展示过程中重点强调文物藏品艺术美学与文化价值,给予参观者美的感受与沉浸体验。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讲求的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因此博物馆只需要收藏有足够多且珍贵的真品文物即可,对展览的结构性、逻辑性要求反倒是其次。

例如笔者所在馆收藏了大量的历代瓷器,上自商周下迄民国,窑口较为齐全,品种较为丰富,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陶瓷史。我们从馆藏的历代瓷器中精选出这个展览,由于受展厅面积的限制,最后精选出250余件瓷器展览,分享中国陶瓷历史的知识,分享美妙的瓷艺和无穷美感。这一个文物藏品展览的案例,其目的是为了向参观者指出文物藏品具备的美学价值,破解文物深藏的历史文明密码,展示一个动态而具有生命力的古典文化,从而让参观者可以领悟到古今人民对于美的追求,转变美学思维,对于中国古典艺术产生自己独特理解,对历史文化的内涵与传播意义有更深的体会,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开展信息化展览,提高参观体验

得益于网络数字化技术发展,虚拟现实设备成为博物馆开办展览的新型方法。为给参观者带来更为生动、直观的参观体验,笔者所在馆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三维数字化技术、VR全景技术等新型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大众展览呈现馆内精品,提高参观便捷性,提供多样化的观赏体验。再如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利用AR-VR融合技术,将火焰粒子、烟雾爆炸等景象实际模拟出来,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

以笔者所在博物馆中“走进长江文明主题系列展――神秘的巴国”这一虚拟展览展会为例(见图),可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途径,进入虚拟展览模块并选择其中一个展会后,其显示页面的最上方有“目录”导航栏能随意点击到任意场景,下方有所处场景缩略图、地图、自动播放或人工操作、展品栏、VR体验、切换显示页等多个按钮,点击页面对各个文物展览区设有带提示的发光“箭头”“圆圈”地标,地标即可跳转展览区,再次点击光标可跳出该文物的详细介绍,与真实场景无二。如此,通过线上即可观看展览,满足了参观者多种观赏需求,实现了足不出户也能参观、吸收到更多的历史文化,提高了展览的丰富性。笔者所在馆的工作人员曾对参观者做过随机访谈调查,90%以上的参观者表示线上展览的功能强大且丰富,能实现随时随地参观文物或历史典故。这说明这将成为博物馆展览模式创新的新途径,各地区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应予以重视,以此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文化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励小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 努力做好文物工作[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02):92-106.

2.赵建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与启示[J].理论月刊,2018(01):28-32.

3.许潇笑.让文物“活起来”:策展再塑博物馆的社会表达方式[J].东南文化,2020(03):151-156.

作者简介:

卓玲,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展览展会工程/文创开发

猜你喜欢

展览文物博物馆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