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雍《清夜吟》谁解其中味

2021-12-27李益炯李熊熊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太极图周敦颐无极

李益炯 李熊熊

一般来说,装饰瓷器的纹样会采用绘画的方式。绘画比较直观、生动,观赏起来老少咸宜,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但用文字作纹样也有特别的好处,可以体会文字里的微言大义,产生绘画不能替代的观赏感受。

明末清初福建窑口出现过一些用古诗文装饰瓷器的纹样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是北宋邵雍的《清夜吟》,图1、图2是这种文字纹的两件样品。从两件器物上文字的青花发色看,图1有些发灰,似是明末的产品;图2是纯正的蓝,应是清初的产品。

《清夜吟》的内容很简单,只有20个字: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明末清初的民窑工匠选用这首诗来装饰瓷器,应该是有原因的。本文对此纹样试作解读。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是同时代人,常一起交流切磋学问,对宋代理学的兴起有重要贡献,故并称“北宋五子”。《清夜吟》是邵雍表达其理学思想的一首哲理诗。

理学(北宋时称“道学”)的兴起,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使传统的孔孟儒学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革。按宋代人的说法,道学兴盛于夏、商、周三代与孔、孟时期,但两汉以来几乎中断,直到北宋周敦颐等人才将道学又重新接续并發扬光大。新道学(理学)的理论,即起于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

《宋史·道学传》记载: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可见,这是一种哲学层面对宇宙起源、演变的阐述。《太极图说》原文不长,我们不妨分两段来读一读: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上面这一段是《太极图说》的上篇,周敦颐把宇宙万物的根源、变化规律,用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一套概念进行解释。这可以说讲的是道学的基本原理,也可以说讲的是“天道”。

《太极图说》的下篇,专讲人在宇宙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这可以说讲的是“人道”: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下篇说的是,世界上只有人能理解太极图的原理,最有灵性。而人类中的圣人能“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即圣人能将“中正、仁义”“静”作为核心,建立如“太极”一般的“人极”。“人道”与“天道”相通,“人极”相当于“太极”,所以,遵循“人极”的圣人可以做到“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又说,一个人懂得还原本始,返回终点,知道生死之道,也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二程”、张载、邵雍以及后来的朱熹、王阳明等人,在《太极图说》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最终形成庞大的宋明理学体系。这个体系相比孔孟儒家学说,在哲学层面上更加完备,也更有说服力。

邵雍《清夜吟》的四句诗,内容平直易懂,似乎是触景生情随口而出的应景之作,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并不简单,它很好地体现了道学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按宋明理学家的理解,人心最初如一潭止水,本源是清静的。后来在这潭水里投入了各种杂物,就变得攘攘扰扰了。以此来比喻:一个人的心原本是“静”的,但在欲望的驱使下,变得贪婪势利,不停地追求声色犬马,总想着能家财万贯、妻妾成群等,于是人就不得安宁了。

那么,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回归心境安宁呢?理学家们开出的药方是:学习先正榜样,有抱朴守贞之志、一介不取之节,也就是不去羡慕那些高堂华屋、锦衣玉食的生活;在恶俗纷乱的环境里,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觉悟;善于修心以回归“天道”。

邵雍的《清夜吟》是教人体会“天道”的一首诗。“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两句,是让人感受大自然变化的美妙。“月”在天空中行走,悄无声息地就来到“天”的中心,静静地普照大地,与万物和谐相处,多么美好!“风”也是如此,当它轻轻地吹拂到水面时,是那样的宁静和畅!“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两句指出,“天道”的运转就是如此的“清”与“静”,这里面的意味,一般人很难体会到。全诗表达的哲理是:做人要遵循“天道”,如天心月、水面风一般柔和地与周边事物相处。

邵雍当年不光自己悟“道”、讲“道”,还在生活中积极地践行“道”。他在与人交往时“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总能让人在愉悦中受他的影响。程颢年轻时曾随父亲初次去见邵雍,议论终日,回来后的感想是:“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把邵雍的待人接物视作“内圣外王”的学问,可见评价之高。

《宋史·道学传》还有这样的一节记载:“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由一人践行“道”,影响一郡盛行“忠厚”之风气,这是邵雍“传道”令同代人赞叹的特色,也是后人最感佩之处。

明末清初的瓷器用《清夜吟》作装饰,应该是希望当时豪强横行、战火纷飞、乱象丛生的社会有所改变,能够传承宋明理学的精髓,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太极图周敦颐无极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早春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八卦图
漫画无极
漫画无极
漫画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