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探究

2021-12-27刘玉兰

甘肃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刘玉兰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将生活化教学法引入到习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对生活的总结以及情感的表达,完成教学目标。文章将生活化教学作为基本载体,从拓展教育资源、观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理念出发,为生活化习作教学勾勒出理想的蓝图,借此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0—0091—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明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这是新课改赋予当代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生活化习作为突破口,使学生爱上写作、乐于表达呢?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展开论述。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也被称之为教学生活化,以情境创设为主导,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提高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知生活,获得更多的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包括三点,其一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打造独特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扩大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其二是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其三是教学实践的生活化,借助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打造生活化实践活动,满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强化语文知识技能[2]。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教育资源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有效、有趣的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多方面汲取生活的养分,唤醒生活体验。

1.开发文本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经典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对课文留有思考空间的地方可撰写后续故事或者重新改写结尾,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在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改写文章结尾,侧重于描述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通过改写、扩写、续写等,学生就能深刻理解荆轲的思想和行为了。在经过长期的改写训练之后,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程度会有所提高。

2.挖掘网络资源。虚拟性是网络的一大特征,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作文教学之中,教师需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3]。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生活中的小故事,并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引导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依据视频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生活化气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增加间接生活经验。

3.利用生活资源。好的文章是生活的点滴展现,生活资源的丰富性能够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在生活之中,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身边的点滴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比如,走在公园里,看到有人乱踩草坪,学生可以写一篇《小草哭了》的作文;走在马路上,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学生可以写一篇《地球妈妈变脏了》的作文;在家里观看《熊出没》动画片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写一篇《光头强不再砍树》的作文。生活资源可谓丰富多彩,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情境化教学建立在生活化教学之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生活的影子,但是因学生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少,难以理解一些较抽象的内容,甚至对有些问题还会出现认知偏差。针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扩大自己的视野,用心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4]。比如,以“端午节”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大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将自己看到的端午节的景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可以写一篇《赛龙舟》的作文,将自己看到赛龙舟的景象加以描绘;有的学生在看到妈妈在门口挂艾草的情景后,经询问得知这是端午节的习俗,在写作时可将挂艾草的习俗研究背景融入其中;有的学生可以写一篇《美丽的五彩绳》,并将端午节儿童戴五彩绳驱虫辟邪的习俗通过稚嫩的文字表述出来;还有的学生可以写《端午节,包粽子》的文章,描写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包粽子的画面……通过这一主题的训练,学生用文字描述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得以提高。

(三)丰富实践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开展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对写作的规律与技巧加以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让学生发散思维,在填充题目后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有的学生会写《我的爸爸》,将自己爸爸比喻成一位超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可以迅速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写《我的宠物》,细致地描写自己家的宠物狗:“它有着金黄色的毛,每当太阳出来后会在院子里懒散地晒着太阳。当有坏人经过时,它耳朵一扑楞,立马朝着坏人汪汪大叫”;有的学生会写《我的花园》,以拟人的手法将花园里的花朵表述为花仙子,有牡丹仙子、桃花仙子、水仙仙子,甚至还有仙人掌爷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能力,慢慢会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经验。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观察生活,而且还要借助生活经验,创新写作方法。同時,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缺陷与不足,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打造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5]。其一,可以针对性地构建智慧课堂,在新媒体时代,各类智能设备层出不穷,逐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引导作文教学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其二,教师可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可以构建“参观动物园”的情境,或者借助道具、多媒体技术打造一个网上动物乐园,让学生进行参观,并在参观之后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会对长颈鹿进行描写:“它有着长长的脖子,是动物里面最高的,可以吃到最顶端的树叶……”;有的学生会对兔子进行描述:“小兔子的两只耳朵随着跳跃发生变化,它一跳一跳地去找胡萝卜……”;有的学生会描写猴子:“猴子非常灵活,可以上蹿下跳,一会在地上,一会爬到了假山上面,猴子喜欢吃香蕉,自己会剥皮……”;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写作的重点与方向。

(五)创新作文教学理念

立足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为真正提高生活化习作的质量,语文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其一,教师不要只重视课堂行为,有部分教师认为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其实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课堂教学只能传授一些间接经验,可以传授一些写作技巧,但是不能代替学生获得主观体验,故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去”。其二,教师需将写作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针对性地选择各类体裁,可以写小说,也可以写诗歌;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其三,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单向的传授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在教学中多互动。此外,在对话内容上,教师要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话语,甚至还可以带点儿童色彩。其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记中拒绝流水账,要将时间、地点、事件、感悟、想法记录下来,并且要体现真人真事,描写自己的真实情感。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籍之后,要将好的段落、句子摘抄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积累就多了,在日后写作中可以做到“妙笔生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人生经历,积累生活经验,搜集生活化写作素材,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生活化习作教学,引导学生提升写作素养,唤醒写作体验,真正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席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45.

[2]邵庆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以苏教版四年级教材为例[J].华夏教师,2019(06):63-64.

[3]娄永霞.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17.

[4]何彦亭.小学语文高年级生活化写作教学探讨[J].教育革新,2020(03):44.

[5]包娟.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3(01):120-122.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