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幼儿园种植活动探索
2021-12-27卢红丽
卢红丽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常见方式。而种植活动作为幼儿园的课程之一,为幼儿提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载体,并与幼儿家庭、社区、大自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丰富种植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了解基本的自然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在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逐渐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同时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偏食、挑食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种植园地开设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让他们获得了更多户外种植、动物饲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而且他们对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认识和了解也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从而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品质,搭建起一座师幼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一、园所特色,“智·绿”课程建构
凸显“智·绿”(用智慧创造绿色生活)园本特色:“智·绿”课程以“种植”为载体,以回收资源、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等生活经验来进行。种植课程是我园园本课程里面的一个特色打造。课程的核心诉求是幼儿基本的生活体验、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内在生命的滋养。基于生活,立足生命,关注成长,既是“智·绿”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一种生活教育课程。首先,所有的种植活动都围绕着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展开,即选择土豆、瓜果、豆子、蘑菇等幼儿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和熟悉的植物进行种植。其次,将种植活动融入到幼儿日常的生活活动之中。一方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参与种植、照顾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可将种植和对植物的观察照顾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在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协助幼儿了解种植以及种植的植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以“种植”体验为核心,围绕熟悉种植工具、认识种植要素、种植操作体验、种植与生态四个方面展开。
种植不只是为人类提供美味的食物和赏心悦目的园艺,植物本身与其他自然事物也会构成一个生态的关系。如植物会引来各种小动物,自然中的不同天气、气候以及四季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的种植和生长。幼儿园种植课程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提供了直接感知和探索自然的可能性。
二、合理规划,建立“智慧种植园”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通过创设有趣、生动的物质环境,投放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对种植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一)开发与利用,营造绿色乐园
我园在初期建设就提出以“自然生态绿色乐园”为办园特色,确立了“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的教育理念。在小操场左侧特意留出一大块空地,规划建立“智慧种植园”,预期成为“春季赏花”“夏季遮阴”“秋季尝果”“冬季看绿”的花园式绿色幼儿园。在种植园的中间预留出3大块泥地,每块泥地分出6小格,中间铺设红砖来间隔。于是3大块泥地就变成了18块田地,刚好每个班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种植地。
(二)自由探索,打造绿色乐园
“智慧种植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种植工具:铲子、耙子、水桶、竹勺、洒水壶、水管等应有尽有,用竹篮装着摆放在一旁的防腐木架子上。架子的相应位置还贴有标签,在取放方便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归纳、整理的好习惯。为了给予孩子操作、观察、记录的机会,教师们还提供了昆虫盒、放大镜、尺子、记录表等工具,为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探索、记录、分享提供方便。“智慧种植园”的种植活动真正做到了从兴趣和需求出发,师幼共同打造出集自然、自由、趣味于一体的生态种植环境。
(三)合理划分,分区创设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种植活动不只是普遍认为的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我园主要以如何创设种植园的各区域作为切入口,分为田园味道区、田园探秘区、田园劳作区、田园艺创区及田园绘本区。创设五个不同的维度来探索生态视野下种植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三、构建全面适宜的种植课程目标
(一)注重幼儿生态意识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了解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通过简单的种植活动,亲身观察感知身边每一片叶、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感受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自然地萌发热爱植物、热爱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对种植园、班上自然角等不同品种豆类、蔬果、树木进行不断的观察,感知和认识到它们的成长,发现一个有价值的生存周期。培养了幼儿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和领养,鼓励幼儿在园里学会主动照顾和保护植物,把这些植物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与它们进行“对话”、交流,培养幼儿的爱心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通过认识、探究与种植环境共生的蜜蜂、蝴蝶、蚯蚓、蚂蚁,甚至是蝗虫、瓢虫等害虫,引导幼儿了解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了解植物与阳光、空气、水的密切关系。
通过种植教育活动的开设,促使幼儿欣赏、了解大自然,感受我们的大自然,爱护和保护环境。用一颗欣赏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发现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美,萌发对祖国和家园的一份美好情怀。从而使得幼儿能够产生一种生态意识,并逐步让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顺应天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主动学习。幼儿园种植课程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的目标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如同样是观察土豆,小班的目标是:借助感官体验活动,初步认知土豆,了解土豆的发芽的特点,培养对土豆发芽的初步兴趣和观察能力。中班的目标是:联系原有种植经验,猜想和假设土豆的种植方式;通过对比种植,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发芽的影响;通过推测实验结果,对实验进行预估和期望。大班的目标是:通过操作,知道土豆切块也能种植的繁殖方式;动手体验土豆种植的过程和特殊性;猜测、观察和记录对比实验下土豆的生长变化,培养细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实种植并非一种了之,有参与才有意义。“关心花朵的美丽要早在它绽放之前就开始。”从参与的时间节点看,不只是参与栽种或收获,种植的整个过程幼儿都应该有参与的机会;从参与的自主性看,不只是参加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自发地关心也很重要;从参与的方式看,不只是各种记录与表现,劳动是幼儿参与的重要途径。劳力又劳心,劳动才更有价值,参与才更具意义。
四、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一)实践探索,多感官探究
幼儿认识事物主要依赖于直接经验,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捏一捏等方式来了解事物的各种特征,融入各种丰富的、具有主动性的体验形式。如引导幼儿像小小生物学家一样,寻找冬瓜爬藤的秘密,将军一点红采摘的技巧;破解小兔肢体语言,小鸡成长的奥妙;比较水培和土培土豆的生长情况,比较清水和污水对小鱼的生存影响……幼儿边玩边学,通过多样化的观察和探索获取答案。这一过程可能有曲折反复,答案可能会多元多态,然而,这样经过独立思考获得的切身体验摆脱了现成答案的束缚,激发了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园每一块土地、每一种植物、每一个动物都成为幼儿园的活教材,使幼儿在“天天有绿、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生态化环境中与阳光亲密接触、和花草虫鸟自由对话,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由“兴趣、问题”到“经验、表征”的学习路径
为使幼儿更好地获得持续观察和探究动植物秘密的有趣经历,我们让幼儿真实参与种养和管理,并鼓励他们围绕在种养、实验、观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合作寻求答案。幼儿在感知、操作、游戏、探究、讨论中,与种植、饲养资源进行互动,生成经验。如在“探秘南瓜”活动中,幼儿在摘南瓜、南瓜大比拼、品尝分享等实际参与过程中,尝试运用数数、分类、比较、排序、统计等方法自主探索南瓜的形状、数量、重量等。再如在“小兔爱吃什么”活动中,围绕小兔的食物,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小兔爱吃什么?”“小兔最爱吃什么?”“怎样给小兔定食谱?”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种植饲养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兴趣生成任务→任务引发探究→探究形成经验→经验外显表征”的自主学习建构过程。
总之,生态环境视野下的幼儿园种植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在知识体验、情绪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全部协调和积极主动。同时,课程还遵循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化身心特点,开发规律、兴趣要求,引导教师帮助幼儿在种植、管理及收获的过程中进行认知、生活、学习、发展,使得幼儿不仅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愉悦地接受学习和尽情享受校园生活,并且幼儿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学习体会和生活经验。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苦不怕累而又敢于进行探究和尝试、大胆地猜测和验证、乐意与人共同分享、勇于克服困難等良好的学习素养。幼儿通过在种植园实践活动中积累和获取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积极态度和活泼的行为取向,是能够促进幼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将来的学习和成长中都会产生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