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先生 办大教育 担大责任
2021-12-27曹雅婷
曹雅婷
2021年国家层面针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出台了“双减”政策。深圳市教育局也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引(试用)》《作业样例》来推进政策落地。学校层面有责任整体规划,引领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领会“双减”政策,以课堂教学为引擎,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深度发生,基于课程视域构建适合作业体系,进而形成“双减”政策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要想减轻学生校外辅导的负担,学校教育就要更有针对性,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要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的形式、内容、质量、批改、评讲,就要具有适切性、差异性、科学性、全面性、及时性。作业通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与教师的备课、授课、练习、检测、评价的能力密不可分。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想达到“为学而教、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持续成长,逐步从关注分数的普通教师向关注学生成长的“大先生”转变。“双减”政策的“校本化”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建设:
一、以“校本化师资培训”落实“双减”政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出一批批好老师,更是民族的希望,但是好老师的出现在于学校的培养。
1.把成为“四有”好老师作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标准,将“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提升固定为专业培训的首要内容
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的思想境界必须优先发展。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总书记再次寄语人民教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故事、演讲、竞赛、研讨、讲座、党课等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学习形式提升教师的时代使命感,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不再是一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
2.为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阶梯式专业培训
德国教育家底特利希·本纳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精熟、专家五个阶段。以推门课、汇报课、竞赛课、优质课、研讨课的课例调研了解教师授课现状,及时反馈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以备课组、科组、专家的逐级指导探寻改进办法;结合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阶梯式系列化的校本培训,推动其专业能力向更高阶段发展。“扎实学识”的内涵也从专业知识的准确表达拓展到详略得当、收放自如、为不会而教、以教育人。教师从“以分数论输赢”到以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时代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以“校本化教与学”落实“双减”政策
学生对课外辅导有需求,除部分家长受“先学”意愿驱使,绝大多数是因为学生在校学习不充分。如果学校教育扎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校外辅导需求。
1.以学定教,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能
基于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起点,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日常开展分层教学,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有序衔接,通过问题前置,让学生了解基本学习内容,降低由于师生信息不对称等形成的学习势差,把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实现学生在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将表浅性学习提升到问题解决阶段,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促进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形成学科思维并沉淀下来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核心素养。
2.优化课程,突出课堂主阵地
(1)优化课程内容
现有国家课程是基于全国范围师生水平提供的教学素材,鉴于学生、教师、地域差异,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是必要的。笔者所在学校,有近半学生小学英语没过关,将小学英语应知应会内容与七年级英语合理整合是改善现状的刚需。目前已初步形成七年级起始阶段的英语校本教材,课程内容的优化初见成效,全区英语水平测试中平均成绩进步显著。
(2)优化课程实施要求
除了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要求也是必要的。为解决教师课堂讲授时间长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足的问题,我校以“四精—四清”为导向,“高效课堂六环节”为抓手,规定每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的要求。其中“四精”即精心备课、精致教学、精准练习、精严施测;“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高效课堂六环节”是以“导、研、展、升、测、评”为基本教学流程。“四精—四清—六环节”让课堂有趣、有序、有效,保证学生参与和生成性学习真正发生。
(3)优化课程评价
明确课程要求、实施得当,随之而来的就是优化课程评价。每节课用5-10分钟进行小结和小测,数据呈现学习效果。对于达标的学生记录积分,定期将积分兑換成学校积分币奖励。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跟踪过关、查缺补漏,加分激励。学生课程评价过程与阶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展示相结合,分类表彰进步和优秀,以评价促进学习自信、全面发展,为一生奠基。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能
(1)全学科应用同屏技术
语文的书写、数学的画图、英语的发音、理化生的实验、音体美的演示,时时同步到学生眼前,对激活学生思维起到较好的直观启发,更利于教师思维可视化转变,有利于学生理解、模仿和运用。移动展台、同屏技术全科课堂整体覆盖,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专注力、能动性起到关键作用。
(2)微课辅助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主动学习意愿不足的现状,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录制“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微课,供全体学生按需观看,助力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研习、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弥补了课堂教学针对性差的不足。
(3)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合理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机会。基于数据分组,结合教与学内容展开活动,管理与教学相结合,整体评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需要独立思考、个性化鲜明的学习内容,因地制宜地展开个体学习。摒弃以往为了热闹而合作、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化”的小组合作是为了学好、学透、学精、学优而展开。
三、以“校本化作业体系”落实“双减”政策
作业的对象、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作业的批改、作业的反馈,与教师对作业意义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实施分层作业的能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1.确立科学作业观,分层作业要求写入教学常规
作业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起到反馈教学效果、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运用的作用。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补救性、巩固性、提升性、拓展性的作业,设计分层作业。教学常规明确:备课组分工、合作,以周课程为单元,每节课各层作业不多于3道题,学生选取必选和优选作业完成,每天、每生、每科作业题目数量不超过10道题,单科作业时间15到20分钟。
2.丰富作业类型,让作业形式更适合学生心向
结合学段、季节、学期、节日等诸多因素,丰富作业类型。除纸笔、听说、阅读、运动等传统性作业,增加综合性、项目式、主题式、单元整体设计等特色作业;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布置同伴研讨、科学小论文、采风习作、自然观察等综合实践性作业;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将提升课堂练习比重与将基础性课后分层作业前置相结合,增加课后作业的探究、拓展、应用层面问题比重,科学建构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心向。
3.统筹协调,日常作业管理制度化
以班级作业时间统筹为基础,级组实施各学科作业总量公开、监督、警示三级管理;教学主管部门助推作业评价的督导、整改、落实;班、级、校,指定位置公示作业内容、质量、评价。落实作业质量三项要求:全批全改、课前讲评、课后订正。作业制度化管理,直接在作业的质与量上相互促进,以教与学双向需求满足为前提,保证作业主客体目标一致,“课后服务”时杜绝教师讲课、按需求个别辅导,保障学生在校基本完成课后作业。
4.加强“作业科研”,在课程视域下设计作业
(1)突破“经验化”布置作业现状
作业是教师实践得最多却研究得较少的领域之一。作业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设计质量、实施效果等都是衡量“教与学方式转变”成效的重要指标,“经验化”布置作业的常态必须被打破。
(2)以教育理论支撑“作业科研”
作业设计质量是决定作业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不仅需要准确地把握和了解作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需要有科学的作业理论作为指导。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公布出来,该邻域的教育目标包含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共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作业目标以此为参照逐级递进。
(3)以“作业科研”提升教师作业布置能力
以“作业科研”促进教师关注“课程”“教学”“作业”三者关系,在扎实落实课程目标、围绕学生“学”展开教与学的前提下,贯彻“作业是学习过程必要一环”的理念。从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角度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质量、反馈、评价,实现在课程视域下布置“个性化、少而精”的作业,搭建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作业资源平台,架构以学科为单位的科学作业逻辑和系统。
探索落实“双减”政策的校本策略,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降低家庭教育支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圳作为“双区”叠加、“双区”驱动的城市,人才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认真贯彻“双减”政策,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担当。办优质均衡的教育是民心所向,办好教育是助力中国经济繁荣、人口持续增长的首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政策落地學校为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国家高度、践行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学校才有可能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大教育,教育才有底气担起人才之全面、大国之复兴、民族之崛起的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