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西社村为例

2021-12-27江抒琳

南方农机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玉田用地村庄

江抒琳

(福州市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福建 福州 35029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深入实施,村庄纷纷迎来“蜕变新生”。为了指导各地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国家陆续发布多份重要文件,明确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目标,指明规划的要点和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联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变革,使目前村庄规划的特点是综合解决村庄问题,做有用的村庄规划。笔者以玉田镇西社村为例,对非特色集聚提升型村庄进行规划策略研究。

1 西社村概况

西社村所在的玉田镇,位于福州市长乐首占新区南侧。依据规划,未来福平铁路、滨海快线均会在此设首占站。通过营滨路,仅需20 min以内的车程就可以达到玉田镇。西社村位于玉田镇西南部,处于琅岐——玉田断裂带,东、西、南三面环山,群山起伏,重峦叠嶂,距玉田镇约3 km,至长乐市区约15 km,紧邻西埔村和玉田镇镇区。东接玉田村,南连西埔村,西与闽侯交界,北临长青村。

西社村从整体空间位置来看属于城郊村,位于“半小时农业生态经济圈”里,区位条件较好。2018年,全村户籍人口为1 058人、275户。根据计生办的数据,西社村近年来人口基本稳定并略有增加。常住人口约为700~800人(含周末回来的),通过调研了解到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及留守儿童和妇女。当下,人口就业以外出务工为主,人员散布全国,省内居多。2017年,玉田镇的企业个数为43个,企业从业人员为482人;工业企业个数为1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5个。对比长乐区内的其他乡镇,玉田镇的各项指标均为倒数,产业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实现乡村振兴,西社村的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 西社村规划建设现状

2.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西社村全域面积约167.89 hm2。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与《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对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分类的界定,西社村农用地现有约108.72 hm2,占全域面积的64.76%;村庄建设用地现有13.58 hm2,占全域的8.09%;村庄生态用地现有45.59 hm2,占全域的27.15%。西社村目前耕地均为基本农田,为农民的主要作业土地。建设用地以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为主,缺少必要的产业基础,外围零星分布水利设施与特殊用地。尽管建设用地总量超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设指标,但西社村实际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合理,且较为紧凑。西社村人均建设用地与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达标,户均宅基地、人均道路交通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超标,人均公共服务设施、人均景观与绿化用地不达标。受地形和人口的集聚程度限制,西社村不适宜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属于控制发展型村庄,而由于农业生产和历史的原因又需要保留一部分居民点。因此,西社村用地功能单一,土地利用比例不合理。

2.2 历史文化与村落结构分析

西社村中建有谢氏宗祠,两进,六扇五间,中有天井,整体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近830 m2。村庄东边,明末清初时建有开化堂二座,辟有三宝厅、准提堂和祖厅。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恢复了开化堂古迹,并且堂貌焕然一新。村中的福星庵建于清代,迄今约300多年历史,1980年,西埔、西社、长青乡亲联袂投资40多万元重建。整个村庄背山面水,河流从村落东侧由南向北穿流而过,家族祠堂位于村落中心位置,庙宇寺庙位于村落东西两侧的山脚之下。传统建筑肌理布局围绕村中的风水池按西北—东南朝向展开,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方向有序排列。整个村落姓氏为“谢”姓,具有明显的宗族村落聚居特征[1]。

2.3 发展条件分析

在区位上,西社村位于长青村和西埔村之间,在三个村的中心位置,且现在已经与西埔村连成一片发展。随着福州绕城高速玉田口的开通,直接拉近了西社村与福州的距离(福州至西社村约45 min车程),旅游交通与区位优势突出。在经济产业上,玉田镇是以农产品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莴笋、土豆、白地瓜、大蒜、龙眼等。村内有20~30户专业种田户,通过土地出租和承包,进行规模化种植。除种植业外,西社村尚没有其他产业(如村办工厂、养猪场、旅游产业等,有一处泥鳅场占用基本农田,因价格因素现已荒废)。玉田镇总体土壤肥沃,土地性状稳定,拥有良好的水热条件。西社村在2018年年末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建设的优质耕地拥有良好的通车条件。

鉴于西社村农田品质高、配套足,适宜发展农业化生产。西社村距洞江水源地近,拥有良好光热水土条件,自然环境呈现出“八山两水一分田”,林下经济潜力巨大。在设施上,经过新农村建设后,西社村的村容村貌和住宅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较好。在历史文化上,西社村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属于革命老区。在生态景观上,西社村的整体景观一般,但生态环境较好。西社村保留了生态的农耕方法,如“复种”“套种”,形成一年多熟制,在不同生产季节都产生了色彩丰富的农业景观。受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物产材料和生产工具影响,西社村还具有较为独特的农业景观形态。村庄西侧梯田受地形影响,在长久的耕种生产活动中形成阶梯状景观,有不同于城市景观的强烈形式美。老宅区没有明显的村庄边界,靠近梯田的村庄部分与梯田、树林彼此之间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生态平衡。

2.4 西社村限制条件分析

目前,西社村核心资源条件存在的限制性要素十分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社村自然保留地极少,永久基本农田也极少,并与林地有大面积交叉,已无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

2)土地利用极其单一,乡村提振基础差、压力大。当下西社村建设用地以住宅用地为最重要的用地分类,村内除农业种植外缺少其他产业支撑,难以发挥本地化就业与乡村活力长久的带动作用。

3)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仍有提升空间。因西社村基础设施空间受限,部分住宅用地面临较为严重的水涝与排水不畅等问题。公共景观、绿化功能及相关配套设施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人均用地面积偏少。

4)基本农田与低附加值种植产业限制。目前,西社村耕地均是基本农田,多实现承包制、规模化种植,即全村的耕地由十几家农户独立承包经营,但其经营收入仅为承包户的年期望收入。同时,由于种植业(如莴笋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加之低附加值水平的现状,经常性地出现田地大面积荒废或改变耕作用途等现象。

5)可旅游资源零星分布。当前,村庄内的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仅有几处宗教建筑零星分布,红色文化载体仅有一处,文化特色不突出。

3 村庄规划建设策略

3.1 村庄类型及其发展定位

根据福建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9月份发布的《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将村庄类型分为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保护开发特色村庄、搬迁撤并衰退村庄、待定类村庄五类。根据集聚提升中心村庄的定义——“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综合分析西社村的发展条件,确定西社村为“集聚提升中心村庄”[2]。以“山水林田湖村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发展目标,以“植活力”“优环境”“‘绿’发展”为主要策略,探索典型非特色集聚提升型村庄的发展途径。

旧版镇总规对于西社村的定位为基层村,其职能为“农村一般居民点,限制发展乡村工业”。西社村属于玉田镇“一心三区两轴”镇域体系中的“西南部林业生态发展区”,为限制建设区,建设规模应尽可能控制。新版镇总规中,仍然将西社村定位为基层村,在规模上为中型规模,在职能上为一般村(文旅特色型)。结合两版镇总规,西社村一直属于玉田镇的一般农业型村庄。

3.2 村庄功能分区

根据西社村建设的现状,通过对发展条件和限制条件进行分析,在村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对村庄功能进行分区,主要分为产业区和村庄旅游区。

3.3 产业定位、布局及经营策略

3.3.1 “西社有我一分田”,开展红色立意主题“社区支持农业”试点

村域东部、西部基本农田区域共计约55 hm2,分批次进行现代化体验型农业空间改良。以绿色、有机为主要理念,以“一分地”约66.66 m2为基本划分面积,划定各类作物经营与种植区。其中,结合西侧特色梯田打造以体验型农业为主的一分田示范农业种植区(高优蔬菜采摘园),共计约20 hm2。东侧基本农田较为平整,打造一分田示范农业种植园(高优农产品种植园),以玉田当地特色经济作物(如莴笋、白地瓜)为主要种植的农产品,共计约35 hm2。同时,打造4处缓坡经济林地作为特色种植园,每处面积5 hm2~8 hm2不等,以体验型、采摘类对外开放,也可以通过种植园寻租的方式对外开放。种植作物为当地特色龙眼树、豆蔻等,借助“半小时农村生态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西社红色文化内涵,在长乐城区合适的社区开展与西社村对口的以红色立意为主题的“社区支持农业”试点,解决受限基本农田政策与一般农业种植农户收入低等现实问题。根据农田耕地等别确立土地租赁价格,结合西社红色文化开展西社土地租赁推介活动,扩大西社“社区支持农业”试点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居民的更广泛参与。

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泛化社区支持农业,即现实版QQ农场。支持非本地化的“社区支持农业”,结合互联网营销[3],提供“在线挑选、指定种植、远程农耕、在线配送”等农业服务,拓展农业消费定向指定群体。

在经营策略方面,主要包括以下4点:1)通过寻租土地、社区对口活动,使社区居民与当地村民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改善有田不种的荒田问题;2)减少农户前期资金投入压力,提前锁定消费市场,保障农民有效收入,提升土地附属价值;3)由于消费者有安全绿色产品的追求,可承受成本能适当提高,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变;4)提倡消费者参与种植,有效带动西社村本地农家乐、观光旅游等衍生门类的产业增值,解决农民就业与收入问题。

3.3.2 “玉田中药材种植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金钥匙

中药材喜阴,西社村的好生态为其提供了深山浓雾的成长环境。以不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基本耕地为基础标准,落位中药材种植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盘整存量林地资源,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4]。结合水土光热条件、交通可达性、地形因素等综合分析,以村域西南、东南两处林地,通过特色中草药种植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示范先导区,西北部林地作为未来林下经济潜在发展区。通过建设用地整治后的用地指标,在村庄预留中药加工合作社等经营性用地指标,镇村联动,打造玉田中药种植示范村。随着中草药种植和土地寻租的大力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临时性旅游客源。

在经营策略方面,主要包括:1)整合林地资源,通过技术支持、政策扶持,发挥玉田西社村良好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提升林地的经济价值,让村民“有利可图”;2)镇村联动,考虑配置相应的村级或者镇级药材加工厂,拓展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发挥电商优势,带动优势产品外销。

3.4 旅游区定位、布局及策略

在产业策略联动作用下,必然会提升西社村的经济收入与外来人气,可结合该区域的文化内涵与景观条件,重点打造写生基地与红色文化展览馆两处旅游点。在产业振兴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以特色田园与核心景观节点为重要核心建设旅游区,吸引画家、摄影家等艺术家驻村。继续推进特色乡村景观营造,开展多元化项目,打造流量网红IP,其中,可以策划的项目包括登山步道团建、写生基地、民宿、农家乐等拓展项目。主要居民点方面的产业策划与发展主要针对不定期的临时性旅游人口,重点发展民宿、农产品物流加工基地和村民合作社等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典型非特色集聚提升型乡村,西社村规划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村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引导、特色挖掘塑造、服务设施完善、环境风貌整治等,从而推动西社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将西社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猜你喜欢

玉田用地村庄
我的小村庄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村庄,你好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村庄在哪里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