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高校机械类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研究*

2021-12-27杨学智赵志超金坎辉

南方农机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诚信育人大学生

杨学智,赵志超,金坎辉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教育部提出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之路。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撑[1]。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栋梁,应当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部分青年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缺失的现象,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营造诚信教育环境、强化诚信教育渠道、构建诚信教育共同体、创新诚信考核系统等,探究新时代“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新路径、新机制,不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1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诚信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和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对全民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诚信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础,对整个国家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上的高级知识分子,本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诚信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成为社会中具有诚信文明的群体,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进程。

1.2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深化思政教育效果的应有之义

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诚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以诚信为本,修德修身,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以高校机械类专业为例,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诚信层面上做得不够深入,成效不甚明显。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升学生的诚信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诚信行为的构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立人功能。

1.3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已经成为文明社会成员的重要标准,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不辱使命,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其中,德行修养对人的其他方面的培养具有主导作用。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诚信意识,还能在社会实践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惑,助力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

2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乏的表现

2.1 学业方面的失信时有发生

求学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经历的一件大事,在求学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业始终持一种诚实的态度,不能有任何的作弊行为,这应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开展诚信教育的关键。以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为例,总体而言,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诚信状况还不错,许多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诚信对于自己学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学生经不住大学里面吃喝玩乐等方面的诱惑,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懈怠、颓废、享乐的现象,也就出现了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如不遵守课堂纪律、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严重的不良风气。

2.2 生活交际的失信屡见不鲜

生活交际中,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出现各种失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交往失信、透支信用卡、虚假申请助学金等[4]。比如,一些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因为利益的问题做出出卖同学、不兑现承诺、说谎等行为。也有些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等资助,故意编造虚假的家庭条件,骗取贫困助学金等,获得奖金后随自己的意愿大肆挥霍。这种生活交际的失信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文明发展。

2.3 社会实践的失信屡禁不止

3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3.1 社会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诚信缺乏法律约束,对于诚信缺失行为缺乏一定的惩罚措施,诚信约束主要体现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这种道德方面的约束对人们的诚信行为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在经济领域,买卖假货、以次充好;在政治领域,贪污受贿、失职渎职、裙带关系、暗箱操作、拉票贿选;在教育文化领域,冒名顶替、抄袭剽窃、假唱、盗版侵权;在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欺诈行为、欺骗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对正在学习和发展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3.2 学校方面的因素

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禁锢,导致学生在学校很少受到诚信方面的教育。虽然在国家的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但是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不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只能学习到高大上的道理,不能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解决社会诚信问题。总之,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重视不足,针对性还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力度大,但效果不佳。

3.3 家庭方面的因素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家庭是基础,是养成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的“第一阵地”。大部分的家庭教育都是正面引导,但也有一些家庭忽视了对孩子及时的、持久的诚信教育。有些家长自己常常口无遮拦,不讲诚信,有些家长还常常向孩子灌输“老实吃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不负责任的言辞,严重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

3.4 自身方面的因素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自我培养、自我约束并逐渐完善,最终实现思想认同、知行合一。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在不断完善诚信品质、坚持诚信行为的自我修养的道路上,很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知行脱节、失信败德的行为。

4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4.1 营造诚信教育大环境,激发大学生情感认同

4.1.1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营造有益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被无形地感化。培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诚信价值的宣传,提高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感,促使人们自觉践行诚信行为。第二,借助传统媒体、公益广告、自媒体等加大对诚信行为的宣传,丰富诚信观的内容,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诚信标准的理解。第三,加强舆论监督,积极有效地宣传诚信价值观,通过舆论监督加深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内涵的理解。第四,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三严三实”,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净化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4.1.2 优化高校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

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学校教育是核心,构建诚信的校园环境,尤其对于机械类等工科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以信立德、以信立耻”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使大学生在人人诚实守信的氛围中有所收获。其次,高校可以紧紧围绕“诚信”这一主题布置学校宣传栏,也可以举办诚信海报设计大赛、诚信知识竞赛等,消化和拓展关于诚信教育的效果,丰富校园文化。再次,营造良好集体氛围,通过加强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同伴合作的成就感,建立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减少失信于人的现象。

在我国历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智能小车控制类题目高频次出现。2001年第五届的C题——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2003年第六届的E题——简易智能电动车,2011年第十届的C题——智能小车,2017年第十三届的L题——自动泊车系统,都出现了玩具智能电动小车[1]。这些命题一类是控制一辆智能小车实现自动循迹避障往返,或自动倒车入库,或自动吹灭蜡烛。另一类题目要求两辆智能小车相互追逐,交替领先,兼顾循迹避障,这种题目难度颇大。

4.1.3 创设诚实守信的家庭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境界里,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步伐,就会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从而为整体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受到了炎黄子孙的广泛推崇,诚实守信也是中国家庭家教的重要内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都是描述讲诚信、重信用的民间俗语,这些俗语体现了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社会活动的内在要求。

4.2 做强诚信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叩击育人强音

4.2.1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诚信素养

诚信教育的重点是个人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其蕴含的诚信内涵或通往诚信的途径,值得弘扬与继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万物之本然,是对天理的坚持。实现“天道”,需要“诚心”“正心”,而这点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当然,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注重结合新时代元素,从而提升大学生诚信素养。

4.2.2 发挥课程思政作用,诚信教育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大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级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教师是实施教书育人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课程思政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课程思政的价值和内容,应该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教师要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自觉,在课程教学中着重介绍课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诚信教育,让学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4.2.3 丰富诚信实践活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

丰富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实践获得真知,逐渐养成诚信行为习惯。高校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要充分彰显诚信的内涵与主题,又要贴近学生生活、紧随时代发展。比如,高校可以开展“诚信在心”创意设计大赛,通过人人有想法、人人有行动,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学生在制作图文、动画、微电影、手稿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思考。此外,高校还可以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学习过程为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实践,包括听课诚信申请创新学分、食堂自助结账、书院自助借书、诚信爱心伞、自助失物招领、自助购物等,在贴近生活的各种诚信实践中,使诚信教育收到实效。

4.3 汇聚诚信教育多元力量,构建诚信教育共同体

4.3.1 汇聚家庭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在诚信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家庭要与学校、社区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高度关注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在德育工作方面积极联合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将诚信教育的效果最优化。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提升自身诚信素养,身教重于言传,在生活小事和职场工作中诚信做人,做践行诚信道德言行的模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表率。

4.3.2 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榜样力量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校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诚信意识,选树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加强学习宣传,形成崇德重教的良好教风。由高校教师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高校发挥辅导员和各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推进高校诚信教育落地落实。

4.3.3 构建诚信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并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守诚实、重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社会各系统各行业通过在社区、企业、街道和各类公共场所挂横幅、贴海报和分发宣传手册、折页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诚信知识,对群众提出的疑惑及时回复并认真解答,指导群众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等了解自身的信用记录,准确理解和懂得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深入推动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教育和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4.4 创新诚信教育考评制度,提升诚信教育实效性

4.4.1 建立个人诚信信息系统

信用体系建设是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的信用体系能够肯定和激励高校学生的诚信行为,保障高校诚信建设的效果。学生初入大学即签订《大学生学术诚信承诺书》,并将其存入“诚信银行”,每学期末由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考核,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入学生档案,并将诚信档案记录作为学生评优争优和评定奖助学金的重要依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4.4.2 完善诚信奖惩处理机制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若能恪守诚信,有良好的诚信记录,经本人申请,高校可以在其毕业时颁发诚信证书进行典型表彰。在一定时期,对诚信行为和先进个人开展广泛宣传和表彰活动。在校学生若有失信行为,则开展批评教育进行提醒和警示;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失信行为严重甚至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学校将视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

5 总结

诚信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石,更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新时代“十育人”背景下推进诚信教育,必须从正确认识学生的失信行为入手,找出失信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营造诚信教育环境、强化诚信教育渠道、汇聚多元教育力量、完善诚信考评制度等多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诚信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们用“五招”育人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