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1-12-27

关键词:办学育人院校

孙 智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不仅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具有较强开创性的会议,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会议中通过全体代表审议,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到了通过,这一《决定》的通过,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其发展道路更加清晰[1]。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人民都在主动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主动将其落到实处。教育领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半璧江山,越来越突显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贡献能力。就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来讲,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但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深入探索研究具有高职办学独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而向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高职院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1 准确把握:要对提高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和建立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否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并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事关其自身的治理成效以及治理格局,同时也会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治校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明确自身的政治本色,有效提升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性,使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特征[2]。

首先,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以及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提升对于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 “要想真正实现我国两个100年的重要奋斗目标,一方面要有效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有效推动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完善性”。我国的高职院校经历了近20余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大约每年有毕业生近400万人,分布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坚定信心,提高认识,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高度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讲,党是领导一切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党委要把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团结在一起,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党要求什么,就坚决做到什么,无论是办学活动还是科研活动,亦或是常规的教学活动,政治立场坚定都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折不扣将各项重要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再次,要想切实有效地使办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基本需要,积极落实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前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在实际确立办学根本宗旨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3]。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在不断发展中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与本科和研究生等教育不同的教育使命。它要致力于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给予学习基础一般的孩子更好的教育,使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具备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因此更应该把学生教好、管好、育好,掌握好本领。学校要进一步解决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梳理内部、外部关系,协调好各主体的关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不仅能够使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能使人民的现实利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最后,要想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前提条件。落实全会精神,发现很多制度设计和重要部署跟高等教育改革是紧密相关的。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就业质量提升等方面,要按照党中央新要求,努力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施是保证制度权威的前提条件,执行是保证制度生命力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按制度规则行事,就是要不断增强法制思维,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防止粗放型、变通式、选择性执行制度。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制度,强化制度,并利用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2 突出重点:落实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在办学过程中的实践

依据大学章程以及教育部相关的文件规定,高校在实际构建治理体系框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即社会参与、教授治学、校长负责、民主监督以及党委领导。高职院校应责无旁贷地进行实践探索,赋予符合高职办学特点的内涵和边界,为解决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找到有效途径。

第一,要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以及党委领导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完整整体。要对党委的统一领导进行不断完善,使党政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实现两者之间高质量的协调配合。党委书记是党委决策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不能过多过细地直管行政工作;而校长是行政负责人,落实好行政日常工作外,要尊重党委做出的行政工作重要决策和执行落实好重要工作任务。近期,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下发文件,各高职院校对《党委会议议事规则》 《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都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党委和校长负责的主要内容、具体职责、议事决策程序、会议研究的事项和流程等等。明确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4]。要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相互沟通,落实好党委书记、校长的沟通机制,副职校领导之间也要多沟通。并利用好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利武器,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凝心聚力,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确保工作运转顺畅。

第二,要充分发挥校级层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随着“放管服”政策的有效落实,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术委员会这一学术权利机构的建设。组成人员全部由校内副高级以上专家构成,一般在20-40人之间。他们的职权主要包括针对学术事务的审议和咨询、评定和决策,但是,相关工作需要依照章程统筹展开。学术委员会内部的专家成员要能够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充分履行自身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以及办学水平方面的重要职责,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5]。这一组织践行着教授治学的积极作用,管理者将更多的职能转交给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指导、学术评价和资源分配的作用,保证相关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压实他们身上的担子,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表率,引领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成为诚实守信学术榜样,要对学校的学术环境进行有效优化,要始终遵循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学校的学术声誉进行自觉维护,为了有效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教师以及管理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学术水平以及高尚的人格和魅力,同时还需要能够高质量地开展学术治理工作。

第三,要针对学校建立的监督制约维护治理秩序的机制进行认真履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目前已逐步构建起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各级政府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制度更加成熟,工作机制更趋于规范。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属于自己的纪委、行政以及党委等方面的监督机构,相关机构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对各方利益进行合理有效地协调,避免各主体出现偏离规范的行为,进而导致学校办学的使命和初心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部分学校也建立了学生会、工会等机构协同参与监督,避免个别部门出现机会主义和自利主义的思想倾向,要坚决履行党和政府赋予学校的使命,使高校的治理工作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相互监督过程中,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在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形成尊祟法律、敬畏法律的良好氛围,强化法律约束。注重内部管控,建立健全可操作的内部治理体系,发挥流程监控作用,使学校内部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最大程度降低廉洁风险隐患,共同降低交易成本,达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目标。做好风险管控前移,对于领导干部离任和转岗,发挥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同时也要对在人事、后勤建设、资产采购、招生、重大项目建设事项实行全面监督,促进学校在内部组织、约束、管理中实现有效治理。

第四,要积极服务好社会各类教育主体参与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职业教育的办学根本是要满足市场需求,为经济发展助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充分说明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需要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而我们当下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的需求、全社会的期盼还存在供给不平衡的突出问题[6]。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寻求多元主体办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办学模式,尝试股份制办学、订单班培养、集团化发展等体制机制创新,但仍然没从根本上解决多方“梗阻”的难题。通过制度设计和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各方作用和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 搭建理事会办学平台,多方联动,参与到高职院校办学治校各领域,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增强职业院校的现代化发展动力。

3 加快提升:推动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判断高职院校制度建立情况以及制度执行情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自身的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完善度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要想确保高职院校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都能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办学治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体现完善性以及科学性,要合理应用法律以及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而真正实现民主治理、科学治理以及依法治理。

第一,要在打牢思想根基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在评价学校工作质量的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前提标准来对待[7]。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和课堂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工程,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有效机制。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成强大的思想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聚焦职教改革目标,服务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紧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全方位振兴和“一带五基地”发展战略实际,进一步打造特色校园、特色专业、特色理念。高职院校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项目引领,达到提质增资;要绿色发展,抢抓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和“双高”建设、特色高职院校建设的契机,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8]。要协调发展,不能追求眼前利益,要围绕市场发展需要,淘汰饱和专业,实现良性循环。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寻求机遇,请进来合作共赢,在开放的过程中展现职业教育的担当和使命;要共享发展,把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惠及给人民,服务于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服务于国家百万扩招的战略,最终实现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第三,聚焦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人才培养。从站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全面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要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关键环节,抓住教师能力水平提升这个关键点,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开展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学水平能力大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万千层次人才评选等活动,让职业院校的教师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必选课程,都不能为了设置而设置,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劳动精神养成等内容都嵌入其中,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用优秀的校友、身边的典型激励学生,敢为人先,从而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四,聚焦产教融合发展,坚持双轮驱动。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了社会,要能发挥作用,要有用武之地,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在育人过程中,要严格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注重加强对学生生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真正练就学生过硬本领[9]。从管理者角度讲,要下定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中来,突出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办学格局。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在以往订单班培养、企业课堂、共建实训基地等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在实际落实学生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鼓励企业积极地参与其中,管理培养质量的提升、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以及优秀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须要体现校企共同的智慧,学校要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在实际育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将本校学生向着职业人的方向来进行培养。

第五,聚焦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能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决定着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2020年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领域的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和课题。我们会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越是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高校,越是可以全方位实施信息化管理,矩阵管理、网格化管理,对疫情的防控起到关键性作用。而面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校园管理需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畅通管理渠道,实现科学决策管理。做好信息平台搭建,让数据通起来,实现共享,让校园治理更智慧;打造行政服务平台,让数据跑起来,依托大数据方便师生所需;织密织牢安全网,让数据管起来,助力平安校园建设[10]。让师生、合作企业等主体共同收获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校园事业更好的发展。

最后,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发展保障。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实施了高职教育“双高”建设计划和“特高”建设计划,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因此,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干部就是成就事业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支忠诚可靠、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冲锋在事业发展的前线。要全面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重大任务成为练好干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打造过硬本领。要为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让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不受委屈。加强学习教育,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使干部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凝聚精气神,共同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贡献应有的才干和力量。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