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市贫困代际传递轨迹与破解

2021-12-26赵艳华吴元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代际救助河北省

□文/ 赵艳华 吴元元

(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 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代际贫困传递的轨迹与破解办法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城市贫困代际传递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低保户和代际收入弹性等为操作指标,在文献研究和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城市贫困代际传递轨迹与破解的公共政策研究,提出公共政策干预的途径。

“富二代”、“穷二代”、“阶层固化”这些热语既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开始关注的焦点,而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贫困犹如一个顽疾,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如此。代际贫困、代际收入弹性等热词是对贫困深入剖析的理论研究进展,这也非常有利于破贫、减贫。河北省作为中等发展的省份,在农村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城市贫困是一个悄无声息的社会问题。

一、贫困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贫困就像一个顽疾,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学术界对贫困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对于贫困的界定,从最初关注度最高的经济学视域逐渐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问题,由此衍生出经济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深刻剖析贫困的专业术语,贫困具有多维性。基于此,本次研究所指的贫困是经济贫困中的绝对贫困,是指依靠合法收入无法获取足够的消费资料满足个人或家庭基本的生存需要的一种状态。20 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概念,贫困代际传递是指在贫困以及贫困的相关条件和不利因素在家庭内部和代际之间不断传递下去给子辈,使子女成年后仍然延续和重复父辈这种贫困的境遇。

图1 河北省城市低保人员数量图

本次研究的城市贫困的操作指标是城市低保户(人员),代际传递的操作指标是代际收入弹性。研究范围是河北省地级城市,以石家庄、张家口、邯郸等地为主要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法。

二、河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基本情况

河北省有张家口、石家庄、唐山等11 个地级市,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6,010.3 亿元,常住总人口7,556.30 万人,146 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比上年下降49.67 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3.8 万人,同比上年下降11.7 万人,全省城市低保人均支出407 元/月,平均低保标准655 元/月,具体情况如下:

(一)低保人员规模。我国1997年9月颁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实行属地管理,到目前已运行了22年,河北省城市低保人员数量在稳步下降,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效果明显,如图1 所示。(图1,数据来源:河北省民政厅网站)

(二)待遇标准。河北省城市低保待遇构成包括货币保障金,必要时可以给付实物和服务。就低保金来看,河北省城市低保金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断满足了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如图2 所示。(图2)

图2 河北省城市低保人员待遇图

(三)低保人员人口特征

1、病残占主体,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佳。河北省城市低保人员(非农户籍)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高。根据邯郸市峰峰矿区的调查显示,66%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不健康,只有4%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其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占94%,肢体残疾占92%,低保群体常年被慢性疾病困扰,有的甚至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终身与疾病为伴,身体健康状况很不好。调查还发现,56%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感到抑郁或沮丧,24%的人认为自己“经常”感到抑郁或沮丧,没有人表示自己从不感到抑郁或沮丧,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是这个群体非常明显的心理特征,单就自信、乐观、任性和希望这个健康心理的评价标准来看,可以初步判定城市低保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2、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子女教育缺少规划安排。对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非农户籍)相关调查显示,低保人员中有2%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46%是小学程度,44%接受过初中教育,8%接受过高中教育。可见,在低保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低是该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由于贫困客观上是具有代际传递性的,调查者还发发现,在被调查的50 个对象中,在“希望孩子接受什么程度的文化教育”的回答中,25%的人回答是“研究生”,75%的人回答是“能上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显然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过多的规划和安排,而是“顺其自然”的心态。教育的缺位,这非常不利于子女走出其父辈贫困的代际循环。

3、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小,人际交往少。人是社会学群体,人具有社会属性,但相关的调查发现,低保群体的社会交往相对比较少,以闲暇时间的活动来看,58%的人表示看电视度过,26%的人表示在家休息,不难看出多数低保人员的社会活动有限,在闲暇时间基本处于无利用状态。

在低保人员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中也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的一面,在相关的调查中:“很少”与亲戚交往的比例高达36%;“有时”与亲戚交往的占28%;“从不”与亲戚交往的占22%。由此可见,低保群体与亲戚的交往频率并不太高;在低保与朋友交往的统计中,42%的是很少与朋友交往,24%的是从不与朋友交往,26%的有时与朋友交往。低保群体与朋友的交往并不多。在社交方面,低保群体的闲暇活动比较匮乏,生活半径狭窄,交流人群范围小。

图3 中国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图

三、基于代际收入弹性研究的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的多维性使得贫困在代际传递中也具有了多维性特征,如传递了家庭文化、经济地位和能力资本等,在这些重复了上代的贫困境遇中,代际收入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揭示和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轨迹和政策。代际收入弹性越大,当前收入分配差异持续下去的可能性就越高。

张俊森通过2010年、2012年、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代际流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首次印证了盖茨比曲线在中国的存在。与此同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处于较高水平,代际流动性较低的结论。本次研究借鉴了一些城乡代际收入弹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采取归纳演绎的方法,提出了在河北省城市中同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代际贫困传递的社会现象。

(一)城市代际收入弹性情况。对我国城市代际收入弹性的研究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研究的方法不同,具体测算的代际收入弹性也有所不同,但大体趋势相同,即我国代际收入弹性呈M 型波动,目前代际收入弹性加大。

以城市代际收入弹性为例,如图3 所示,2004年以来,我国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在平缓波动中逐渐趋于相似的水平,说明以往子辈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父辈收入、社会地位的因素逐渐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转变为个人能力、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因素,子辈对父辈的依赖程度(收入)有所降低,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提高。(图3)

(二)子女性别差异。代际收入弹性在不同性别子女的传递上也有差别,有研究显示,1989~2011年子女代际收入弹性,父代五年平均收入测算的儿子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616,女儿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660,女儿的代际收入弹性高于儿子的代际收入弹性。

(三)城镇不同收入群体差异性分析。在贫困代际传递中,研究发现父辈收入水平的高低程度影响了子辈的收入水平,1989~2015年城镇高、中、低收入群体变化大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并在0.4 左右范围浮动的变化历程,如图4 所示,不同年份的代际收入弹性折线显示中等收入群体代际收入弹性相对最小,这说明城镇地区中等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子辈受父辈收入的影响较低,而高等收入群体代际收入弹性相对最高,这说明高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差,高收入阶层的固化却又存在。(图4)

图4 不同收入水平的代际收入弹性图

以上的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数据,由研究人员加工整理而得,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近些年城乡代际收入弹性的基本情况。本次研究采取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认为河北省也存在着和全国基本情况相符的城市代际收入弹性变动,即城市代际收入弹性在变大,同时低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位于高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之间,这样的数据表明低收入群体的子代要想在收入方面“鲤鱼跳龙门”难度越来越大,扭转城市贫困的代际传递性难度加大。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城市贫困家庭实行公共政策干预,减缓或扭转子代贫困的程度。

四、河北省城市代际贫困破解的原则

(一)“造血”原则。所有的社会救助实践都表明,“输血”永无止境,唯有“造血”才是根本解决办法,而城市低保人员最需要“造血”服务,政策的干预应以激发他们自身潜能,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而非单纯地发放低保金解决贫困问题。

(二)有限救助原则。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表明,适度保障的效果要好于高度过度保障,否则就会加大财政负担并且无形中“培养”被救助人员的福利依赖,不但会越来越远离救助的“初心”,而且也起不到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三)分类救助原则。城市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很多,但也有规律可循,残障、疾病、就业难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在救助过程中除了统一的货币救助外,还应增加分类救助,因需施救,对症下药,提高帮扶的效果。

五、河北省城市代际贫困破解公共政策建议

(一)积极的教育救助政策。教育是代际收入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公认的破解代际贫困最有效的政策干预办法,我国当前的教育救助以助学贷款为主,河北省也是如此,但中外大量研究发现,由于助学贷款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债感,使其产生债务厌恶心理,救助效果并不好。鉴于此,应增加各类奖学金、勤工俭学等项目所占份额,降低助学贷款所占比例,多设置积极鼓励性教育救助金,以这种标准来优化教育救助资金的结构,让受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体验中得到帮助,这更能增加日后学生回报社会的动力。

教育救助的覆盖范围还应进一步扩大到中产阶级家庭。西方各国在有效应对后工业社会中产阶级家庭日益沉重的教育负担问题上,教育救助制度都经历了从保障低收入家庭到扩及中产阶级家庭的过程,我国工业化进程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但工业化也是在加速发展,西方的该项制度有借鉴意义,我国也应该未雨绸缪,未来将中产阶级家庭扩大到教育救助的覆盖范围内,防止中产阶级家庭子女“向下流动”,打造“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实行公共营养健康服务政策。健康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贫困家庭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低,研究发现,该类群体的贫血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发生率较高,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任其长期发展下去会形成一种贫困家庭饮食文化,无干涉情况下这种文化一定会传递给下一代,对家庭成员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建议对该类家庭实行“营养补助金计划”的公共营养健康服务政策,资金从现有的低保金中支取,将低保家庭每月蛋白质消费额从低保金中扣除,再将该金额转化成购物券,指定消费地点,具体做法是:以蛋白质缺乏为例来看,首先需要医学检查确认是否在享受范围内的体弱人员;其次参照老年人、成年人、儿童的蛋白质每日需要量,折算成每个低保家庭体弱人员每日总需要量而消费的金额,再将其金额以消费券的形式按月发给低保家庭,专券专用,不得挪用,以此来保障该类家庭体弱人员每日所需蛋白质的摄入,直到其退出低保。通过这一做法来逐步改善低保家庭的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及子代身体健康逐渐向好发展。

(三)有效的再就业保障服务。河北省现行的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了20 多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保障基本生活的效果,但主动“造血”的政策效果不明显,这其中帮助该类群体提升就业意愿、能力、技能的再就业保障服务功能仍有待提高。事实上,不仅该类群体需要就业帮扶而且其子代也需要就业帮扶,因为该类低保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就业技能单一的自身劣势和社交圈有限、拥有的资源也非常有限的多种原因,如果依靠他们自己,很难摆脱自身的贫困,也很难扭转子代的就业劣势而致贫的预期,所以应该对症下药,对其实行更有效的再就业保障服务,提升河北省当前低保制度中就业保障功能的不足。

再就业保障服务的享受对象为城市低保家庭,培训对象为低保个人或低保家庭,具体做法是对城市低保家庭有就业能力(非意愿)的人员(包括父代、子代或配偶)进行强制登记,评估他们(个人、家庭)的就业能力并汇总他们的就业意愿,免费强制对他们进行相对适合的就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学习后推送就业岗位或提供小额家庭创业资金或优惠政策,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城市低保家庭有就业能力的人员重塑信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通过政府再就业保障平台的帮助,辅助他们度过就业创业困难期。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最大限度地发掘了低保人员的自身潜力,授其提升就业能力提高收入的技能,使其“用之不竭”。第二,帮助低保人员“隐性就业”“显性化”,待其收入提升上去后,可退出低保,未来不仅可以减少财政支出,也可以使这些低保人员收入提升,逐渐过上“体面就业”的生活。第三,发挥家庭凝聚力,通过家庭创业,增加家庭的能力资本,最大限度上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第四,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不可否认,河北省同全国的情况一样,低保制度的负激励性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存在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不去工作而选择“搭便车”的现象,通过强制的再就业保障服务,让他们自食其力,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未曾察觉的潜能,传递社会正能量,起到“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社会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代际救助河北省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水下救助抢险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水下救助抢险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