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饰面花岗岩机械化开采加工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

2021-12-26付培帅

南方农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区花岗岩林地

付培帅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对花岗岩石材的需求量迅速扩大[1]。就陕西省的市场而言,每年需要的低端花岗岩石材在5 000万m2以上,而陕西柞水县目前生产的花岗岩板材不到500 万m2,市场缺口大,在当地,进行花岗岩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生产,可以极大地节约运输成本[2-3]。根据柞水县蔡玉窑娘娘沟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花岗岩矿加工厂建设位置涉及部分林地[4]。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对项目使用林地范围、林地分布情况与数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内容,分析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潜在影响,对花岗岩机械化开采加工项目使用林地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柞水县蔡玉窑镇银碗沟土地岭,隶属柞水县蔡玉窑镇管辖,矿区位于柞水县城正东方,直线距17.20 km,距307 省道14 km,且区内有公路从矿区通过,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区地处秦岭南坡,属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属低中山区,地形北高南低,海拔1 280 m~1 500 m,相对高差220 m左右。地形地势陡峻,地形坡角一般为25°~40°,切割较深。项目区属长江流域汉江支流乾佑河水系,水资源丰富。矿区水系为常年流水性河流乾佑河二级支流,从矿区东部通过,流向从北至南,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项目区年平均温度11℃,7—8月份平均气温24℃,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13.9℃。10—4月为冰冻期,无霜期209 d,全年日照1 860.2 h。年平均降水量742 mm,最大降水量1 225.9 mm,最小降水量567.6 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夏季多暴雨,伴有山洪暴发,时有伏旱,秋季多连阴雨。本区内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宜长、短日照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植物发育生长,属植被分布广泛涵养地带,气候温和,天然环境优美。

矿区位于柞水县蔡玉窑娘娘沟,矿区属低中山地貌,地形切割较深,地势总体北高南低,矿体位于娘娘沟,呈北东南西走向。矿区水系属长江流域汉江支流乾佑河水系,矿体均在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地形陡峻,有利于地表径流排泄。矿区处于山垭部位,接近梁顶,水系不发育,只有矿区东部有小溪流过,水流量约1.2 L~2.8 L,且水位、水量变化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其水质、流量均可满足矿区生产和生活需求。

2 专项调查结果

2.1 涉及使用重点生态区域等的林地情况

柞水县境内重点生态区域有三处,分别为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500 m 以上。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分析确认项目区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保护地等的位置关系,拟建项目与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直线距离约55 km、与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线距离约58 km,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项目区海拔在1 280 m~1 500 m之间,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海拔1 500 m 以下的秦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为适度开发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不在限制单位内;查阅县、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区不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

2.2 古树名木、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情况

经现场调查与核对,项目区内不存在已经建档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人员现地调查和访问调查,没有在项目施工范围内发现珍贵树种或古树名木。通过现地调查,项目区野生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种,主要乔木有油松、栎类、麻栎、刺槐、核桃、杨树等,灌木有黄栌、胡枝子、马桑等。项目建设区未发现国家Ⅰ级、Ⅱ级及陕西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

2.3 项目区及周边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情况

通过现地调查及询问,项目区及附近未发现珍稀濒危动物和国家Ⅰ级、Ⅱ级及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分布。现有动物种类均为常见种,在项目区广泛分布。工程建设不会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栖息产生掠扰。

2.4 景观资源调查情况

经实地调查,项目区及其周边无有特殊价值的景观资源。

3 使用林地生态影响分析

3.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长期以来,野生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协调的关系,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就会对其生存产生影响。

1)对植物资源的影响。项目建设范围内,植物的地上部分与根系均被开挖、铲除,附近的植物还会由于施工人员的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项目区植被多为栎类、核桃、油松、黄栌、蔷薇、蒿类以及禾本等本地常见种类,在项目区内外广泛分布。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导致项目区内某一植物种消失,也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一是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生活活动等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二是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三是施工中的挖方和填方,对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特别是对爬行类动物小生境的破坏等。由于项目区长期从事农耕活动,人为活动较多,本身野生动物较少,项目区没有发现大型野生动物,现有野生动物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小型兽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如麻雀、野兔、鼠等。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没有明显影响。

因此,项目建设对自然生境的局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项目区域野生植物、动物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种、广布种,没有发现珍稀濒危动物和国家Ⅰ级、Ⅱ级及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同时,本项目建设施工区域有限,工程建设不会导致项目区内某一植物种消失。建设单位只要严格遵守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规定,项目建设对野生动植物及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暂时的、可以消除的。

3.2 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项目拟永久使用林地17.024 5 hm2,其中防护林地0.069 6 hm2,用材林地9.363 7 hm2,经济林地1.623 4 hm2,其他林地(宜林地)0.156 7 hm2,项目区属于秦岭山地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功能主要为保持水土。项目的建设导致项目区失去植被覆盖,地表径流增多,带来潜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的脆弱性,对项目区和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带来局部影响。但本工程使用各种林地数量占项目区域总量比例极小,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区域内生物种类减少及生物量的明显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敏感生态区域。本项目对区域的生物生产能力和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较小:施工对地表的扰动会增加水土流失,但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后,整体上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过程不会产生明显干扰;对当地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对区域生态效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建设单位完全可通过认真落实各种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手段,把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3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将破坏原有的自然地貌景观,对项目区秦岭山地的地貌景观格局产生影响。但项目用地占项目区域比例较小,项目建成后采取植被绿化等生态保护措施,可减缓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不会改变区域的地貌景观格局。

3.4 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项目建设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项目建设使用林地17.024 5 hm2,其中森林面积8.268 0 hm2。项目建设会使区域森林面积减少,对林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局部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均为秦岭地区常见的栎类林,可通过异地造林进行恢复,保持区域森林面积不减少。二是项目施工和运行期间,流动人员增加,项目区及其周边森林火灾隐患概率增加,对当地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项目拟使用的林地面积不大,其影响程度轻微。

4 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

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石材不管是国内消费,还是国际贸易,每年都以两位数字增长。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石材需求的增长,从有关预测资料看,中国建筑装饰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政府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政策,中国石材的生产结构、进出口结构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对花岗岩石材的需求量迅速扩大。首先是大中型城市将过去的人行道砖改为花岗岩天然石材,特点是绿色环保、高端大气上档次、经久耐磨,还改变了城市的形象;其次是路缘石、城市广场、人行道都以花岗岩石材为主,使花岗岩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再则是城市新建的大楼外墙装饰30%以花岗岩板材为主,而且比例逐年提高,使花岗岩石材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起点,经济建设在西部迅速崛起,建材市场空间广阔。陕西省的花岗岩产地主要集中在汉中市的略阳县、勉县,渭南市的华县、华阴县,商洛市的商州区、柞水县、商南县。纵观陕西的花岗岩开发利用情况,秦岭以北受秦岭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影响,已逐步对石材露天开采进行关停;陕南的汉中市、商洛市的花岗岩矿山企业因投入不足,大部分矿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没有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省内花岗岩市场供应依赖于福建、河南等外地供应,但运输距离远,成本高。在陕南建设一家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花岗岩生产企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单就陕西省的市场而言,每年需要的低端花岗岩板材在5 000万m2以上,而陕西本地目前生产的花岗岩板材不到500万m2,市场缺口大;本地生产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占产品成本的30%以上),竞争力强。

4.2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建设用地选址,结合项目实际用地需求,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方面的要求:一是避开林分质量较好的地区和部分生态敏感区,尽量减少对植被和环境的影响;二是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尽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影响。此外,充分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本着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利用荒地、未利用地,少占林地,少拆迁建筑物,施工及检修道路布设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尽可能少增加用地。选址柞水县,与有关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规划相一致,项目选址合理。

4.3 项目用地规模及使用林地规模分析

项目拟永久使用土地总面积20.5 hm2。该项目拟使用土地,符合柞水县《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

项目拟使用林地17.024 5 hm2,占项目永久用地的65.87%,项目建设体现了少占林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项目使用林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国家公益林,符合《柞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符合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关于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规定。

4.4 项目使用林地争议情况及违法使用林地情况分析

经调查,项目拟使用的林地属于柞水县曹坪镇银碗村和窑镇社区的集体林地,权属清楚,无争议。现地调查时,项目未开工建设,项目区植被保存完好,建设单位不存在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未批先占和违法使用林地现象。

5 结语

项目的建设,可以满足日益剧增的市场需求,对保障陕西石料市场的稳定,保证各地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柞水县小型采石场的关闭,原有各企业的工人将面临失业,重新安置其就业,能保障当地部分居民的收入,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规模生产企业,提高企业生产力,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猜你喜欢

项目区花岗岩林地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Summer Is Coming
高温三轴应力下粗、细粒花岗岩力学特性研究
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