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对照显特征
2021-12-26赵小和
○赵小和
例文呈现
乘公交千里游京沪,慢旅行中端详“灯火里的中国”
○杨翘楚
前不久,一则视频成为某地作文考题的素材:历时6 天5 夜,花费数百元,从上海出发,坐了数十辆公交车,最终抵达首都北京,这名上海高校大二学生唐同学却表示这趟旅程很值得。(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如今,想要往返于北京与上海之间,有许多快捷、舒适的办法可供选择:乘坐飞机,2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乘坐高铁,最快4个多小时便能体验早上吃碗炸酱面、中午吃顿小笼包的生活。(“早上吃碗炸酱面、中午吃顿小笼包”,语言生动有趣。)而乘坐公交车的唐同学,让人不禁生发出“当代徐霞客”的思古幽情。(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和徐霞客“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不同,唐同学选择慢旅行是为了端详“灯火里的中国”。这一路,他历长江、越黄河,踏访苏北灌溉总渠、京杭大运河等常被人“快进”经过的著名水道,见识吴语、江淮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分布情况的错综复杂,感悟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各异其趣。这一程,他夜宿国道旁30元一晚的小旅馆,遇到好心村民的指点与提醒,亲眼见证公交车司机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可以说,不到一周的公交“拉练”,为他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地理课和独特、深刻的实践课。(略写徐霞客,详写唐同学端详“灯火里的中国”的具体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唐同学用镜头记录下这趟慢旅行,让我们得以和他一起,触摸大地细节,思考旅行意义。如果说古时候的云游四方,是文人骚客的寻访题迹,那么商业文明勃兴后的旅游业,则向着消遣、造梦的方向进发。
今天快节奏的大众旅行舒适、便利、清洁,但也常常会在迅疾的空间转换中让人忽略不少大地上独特的风景、人世间不同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次辗转、缓慢的公交之旅,恰恰提供了一次深入更多人的真实生活、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气的机会,同时也让人在不同地域的转换、与不同人的互动中生发出许多思考:是什么,让贴钱运营的公交车在这片土地上做到乡镇直达;是什么,支撑着财政收入不高的地区也有通畅、平整的公路;是什么,让数十公里的交通仅收取几元费用,却能够搭载数不胜数的生计与梦想……(排比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加了论证的丰富性。)
唐同学乘坐公交车,深刻地感受到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也深刻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速度与温度。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要想富,先修路”到如今“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中国建造起全球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对出行便捷、生活便利早已习以为常。我们不仅可以追求朝发夕至的出行速度,还可以慢下来,用心品味一段缓慢的旅行,换一种方式寻找生活的浪漫,用“山一程,水一程”的亲眼所见,实实在在地端详这片可爱的土地。(再次点题,总结全文。)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2021年7月19日,有删改)
精辟解构
纵向对照能够使文章具有纵深感和历史感,横向对照能够使文章展现丰富性和独特性。纵向对照与横向对照联合使用,可以让文章内容多元化,使论据相映生辉。
一、纵向对照,即通过观照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认识事物某一阶段的特征,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本文中,唐同学选择坐公交车从上海前往北京,这让人联想到明代的徐霞客徒步考察中国地理。徐霞客与唐同学都是以慢节奏的方式旅行,不过,徐霞客的志向是“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唐同学则是为了端详“灯火里的中国”。两人目的的不同揭示了旅游观念的变化,凸显了唐同学这种慢旅行方式的独特性。
二、横向对照,即通过观照同一阶段的不同事物,了解不同事物在大小、多少、长短等方面的区别。往返北京和上海的飞机或高铁只需要几个小时,唐同学却选择花费6天5夜乘坐公交车。因为快节奏的大众旅行会让人忽略不少事物,而一次公交之旅可以让人生发出许多思考。快节奏的大众旅行与唐同学的公交之旅之间的横向对照,使文章的表述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丰富的论据让读者看到了两种旅行方式的区别,也呈现了世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