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26李艳海口经济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应用型互联网+

李艳(海口经济学院)

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几乎每个行业都需要会计人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人才面临巨大挑战,除了需要具备基础专业知识外,会计人才还应具备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可以将技术与会计工作充分融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基于此,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时也应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创新,加快互联网技术与育人工作高度融合。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时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虽然高校已经开始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由于受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等因素影响,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符合时代要求[1]。如果会计人才无法顺应新时代发展所需,就会被行业淘汰。会计人才需拥有一定的国际业务处理能力,由于目前正处于跨文化与跨经济环境下,会计人才需具备国际交际能力才能为就业发展提供支持,使其可以有效地处理国际会计工作事宜。但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具备新时代特征难度较大,所以对于会计人才培养而言是一大挑战。其次,当在会计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后,会改变传统的会计分期模式,会计工作信息可以实时查询与获得。而会计人才作为会计工作开展的主要群体,必须掌握和适应新工作模式才能快速融入市场与行业。因此,在校期间会计专业学生就需了解和学习新会计工作模式。但也正因受教学模式影响,使学生无法接触到相关知识内容,无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挑战。

(二)存在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给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但也存在机遇,高校必须找寻和抓住机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迅速转变[2]。在全新时代环境下,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理念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更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平台,在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时也应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为市场有序发展提供高质量储备人才。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模式已经不适用。高校需创新和调整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既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予以革新,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市场质量。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高校需引入和发挥科学技术优势,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高校可以将互联网资源予以整合,并有机融合进会计专业课程中。互联网资源比传统教材资源更具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校还可通过互联网资源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依旧存在传统培养模式影子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开始专注于教学事业转型。然而从整体而言,依旧有些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时没有及时贯彻新时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子。比如,会将企业的实体账务当成模型加以讲解,这种模式比较传统,没有和“互联网+”充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以教材作为主要资源,教学内容缺乏趣味。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学生无法直观且详细地了解会计知识,更无法培养职业素养。虽然有些高校已经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教学,但在选择软件时没有全面综合学生实际情况,所使用的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无法发挥互联网技术育人功能。当人才培养模式与内容未与时俱进时,会严重削弱学生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践程度较低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环节,通过实践可以为社会提供复合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这也说明高校需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但从现状来看,高校部分教师更倾向于理论讲解,未关注实践教学,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和教师教学理念、硬件设施有关。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习惯性采用传统模式施教。一些高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使得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得不到高效实施。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加强了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但在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时存在评价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没有对实践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只是对学生的最终实践结果进行打分。在没有得到完善评价标准支持下,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3]。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要求,学生在参与实践后达不到新时代的会计岗位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高校可以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等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意义。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能够给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高校需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应密切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发展情况,立足于现状展望未来,结合真实需求设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与市场完美对接。高校需和“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要求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核心转移到数据处理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能力、商业意识及机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例如,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高校可以邀请专家或行业优秀工作者到校给出参考建议[4]。相比之下,专家和工作者拥有独特见解,尤其是优秀工作者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与顺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可以给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辅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打造会计知识、工作技能、职业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方案,为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实践课程组织与开展

高校应给予会计专业学生充足的实践条件,让学生可以在校期间了解实际岗位真实情况,从而在后续有目标、有规划地展开学习,以此来不断培养和深化职业素养。例如,高校可以融入会计学徒制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又可以使教学模式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操作中,高校需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学徒制业务平台,与社会特征相协调。高校需要深入一线展开调查,结合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会计”作为目标,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课程予以创新。同时,高校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必要时可以将校企合作和学徒制密切结合。由于学徒制中的师傅大多来自行业一线,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在落实学徒制时可以结合科学技术展开多样化教学,不会受地点和时间约束,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操控、实时聊天,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灵活性。针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还可以构建“互联网+会计学徒”模式[5]。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该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模式中的学生地位,将学生主体性予以凸显。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教师也可以将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平台传输给学生。不仅拓展了实践教学内容,又丰富了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完成线上实践任务时可以逐渐具备“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素养。

(三)加强人才培养课程革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元,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应加快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力度。由于当前一线会计工作核心已经从原本的核算变为财务管理内控,为使会计专业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高校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创新教学课程,提高课程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例如,可以在课程中多引入一些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课程内容,将互联网与会计专业知识充分融合,打造“互联网+专业”育人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性,以此来提高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水平。此外,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课程,按照会计专业不同课程划分层次,明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基础课程,教师可以进行全方位解答,巩固学生知识基础。针对纳税筹划、财务分析知识内容较多且数据较为碎片化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在互联网中查询和搜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满足各课程的教学要求,确保各环节的高效实施,最终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面临巨大挑战,新时代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且会计专业学生需快速了解和学习新会计工作模式。但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迅速转变,加快互联网资源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传统培养模式影子,课程实践程度较低。高校可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课程组织与开展、加强人才培养课程革新,优化问题现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应用型互联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