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低油菜新品种浙杂90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庄迎春杨沛周成刚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角果间苗

庄迎春杨 沛周成刚颜 琴

(1.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泗阳223700;2.泗阳县裴圩镇农村工作局 江苏泗阳223735)

油菜是江苏淮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油菜籽含油丰富,菜籽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是我国居民良好的食用植物油。油菜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铸钢、皮革、橡胶、肥皂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油菜花还是养蜂的重要蜜源,近年来发展油菜生产对促进当地旅游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油菜的附加值较高,榨油后的菜籽饼含有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是农村常用的一种优质有机肥料,经过处理后的菜籽饼可直接作为畜禽良好的精饲料。油菜是一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油菜根系入土较深,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根系能分泌改良土壤所需的有机酸,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的活性,促进作物吸收,所以规模发展油菜种植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工业、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杂90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品种登记编号:GDP油菜(2018)340073],该品种在我国多个地区适宜种植,通过近2年在江苏淮北冬油菜种植区的试验示范栽培,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同时在品质、适应性等方面都表现优良,2020年在江苏淮北地区被百姓列为主选品种。

1 特征特性

浙杂903为半冬性双低杂交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为229 d,比对照秦优7号早1.5 d,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大小中等、绿色,叶背有腊粉、无刺毛,叶缘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花瓣复瓦状、黄色,籽粒较粗,种皮黑褐色。株高165.6 cm,有效分枝位59.0 cm,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1.15个,每角粒数24.53粒,千粒重3.88 g。芥酸0.35%,硫苷21.30μmol/g,含油量47.42%。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较强。

2 产量表现

浙杂903在2017-2018年度的江苏淮北地区试验示范种植表现优良,平均亩产202.4 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2%;2018-2019年度,平均亩产量218.5 kg,比对对照秦优7号增产13.3%;2年平均亩产210.45 kg,比对照增产12.25%,该品种在试验、示范和推广过程中的产量及抗性表现,充分证明了浙杂903是一个高产稳产抗逆品种,对发展江苏淮北地区的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秋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推广面积达11.2万亩。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育苗技术

3.1.1 播前晒种 播种前,选晴天将精选好的种子晒种1~2 d,能促进种子体内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吸水能力,确保种子出苗整齐。

3.1.2 整理苗床 油菜是重要的用地养地作物,但忌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连作重茬种植。苗床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质疏松、靠近水源、灌排方便的前茬非十字花科的旱田进行做畦育苗。一般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6)。油菜苗床耕翻深度宜浅不宜深,耕深10 cm左右为宜,耕翻时结合施肥,一般亩施商品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为8∶3∶4)100 kg,配合亩施过磷酸钙25 kg,然后整地做畦,畦宽1.5 m,沟宽33 cm,沟深20 cm,苗床整地要达到“平、细、实”的要求,土粒要细碎,畦面要平整,上松下实,以保证落籽均匀,深浅一致,使油菜秧苗根系发育好,起苗少断根,抗植伤能力强,移栽易成活。

3.1.3 精细播种 浙杂903苗龄宜控制在30 d以内,结合江苏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育苗适宜播期在9月20日左右,保证油菜移栽后至少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有效生长期再进入越冬期,达到壮苗早发、安全越冬。若床土干燥,播种前掌握适量浇一次水,要保证苗床表土不板结,达到表土不松不软,播量0.5~0.8 kg/亩,播后4~5 d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播种后立即喷施除草剂,亩用50%乙草胺微乳剂100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可有效封闭苗床杂草。

3.1.4 苗床管理

(1)间苗定苗。油菜出苗后,宜进行2次间苗1次定苗,间苗要掌握间弱留强、间病留健、间小留大、间密留匀的原则。齐苗后,要立即间苗,间去丛籽苗,要求棵棵放单,苗不挤苗;2叶期后再次间苗,要求叶不搭叶;3叶期后进行定苗,一般定苗间距为7~9 cm,每平方米留苗150株左右。

(2)肥水管理。为培育油菜壮苗,3叶期前,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浇水施肥,要掌握重肥足水的原则,每次亩施尿素7.5 kg左右,以促进油菜开叶发棵,油菜3叶1心期选择晴天下午及时喷施150 mg/kg的多效唑水溶液,以增叶壮根,矮化植株,增强抗寒能力,降低有效分枝着生部位,减少栽后败苗。

3.2 大田移栽

3.2.1 耕整施肥 浙杂903高产栽培,移栽大田要求土壤干湿适度,耕深16~20 cm,结合耕整地施好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100 kg,三元复合肥(20∶10∶10)40 kg,硼砂1 kg,然后做畦,畦宽3~4 m,畦面要整平,土块要碎、不留大孔隙。做畦后进行沟系配套,达到水流畅通,雨止田干。

3.2.2 移栽方法 浙杂903高产栽培,要求适期早栽,江苏淮北地区宜在霜降前栽植结束,每亩适宜移栽密度为7 000~8 000株,行距50 cm,株距16~20 cm。为提高油菜抗冻保苗能力,推广深沟高垄移栽,掌握畦向南北,行向东西,垄距50 cm,垄高20 cm,垄身南缓北陡,以保油菜安全越冬,移栽时要边栽边浇水,大小苗分开移栽,做到随起苗随移栽,苗要栽直,根部要压实,移栽深浅一致,以利高产。移栽后立即喷施除草剂,亩用50%乙草胺微乳剂12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可有效封闭田间杂草。

3.3 田间管理

3.3.1 及时追肥 油菜移栽活棵后,为满足越冬前叶片对氮素的吸收,达到促苗早发、多出新叶,亩施尿素2~3 kg,均匀撒施;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在春季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亩施尿素2~3 kg,以达到春发稳长、秆壮根强枝多,为防止油菜“花而不实”,每亩可叶面喷施0.2%~0.4%的硼砂水溶液;花荚期是油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肥水需求较多的时期,高产栽培为防止后期早衰,增加粒数和粒重,应及时根外追肥,亩用99%的磷酸二氢钾200 g加0.01%的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10 mL对水50 kg进行喷雾,能促使延缓油菜根系衰老,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保证油菜高产稳产。

3.3.2 灌溉排水 油菜高产栽培,苗期应在田间沟系配套情况下,视冬季低温与土壤墒情等因素及时灌好越冬水。掌握在夜冻日消时进行,可有效防止苗期冻害;春季返青后,雨水增多,要经常清沟理墒,保证沟系畅通;中后期,要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水,做到速灌速排。如遇多雨,须做好排涝降渍工作,以免发生渍害。

3.3.3 适时化控 适时化控能有效防止倒伏,增角、增粒。喷施时间掌握在油菜抽薹10 cm以内,选择晴天下午及时均匀喷施100 mg/kg的多效唑水溶液,最终达到增产增收。

3.3.4 病虫草害防治

(1)化学除草。浙杂903在移栽田土壤封闭处理的基础上,如田间仍有部分杂草,可选择晴天下午,亩用10%精喹禾灵乳油40 mL加75%二氯吡啶酸可溶粒剂10~15 g,对水喷雾,可有效防除田间单双子叶杂草。

(2)防治蚜虫。淮北地区,蚜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害虫,也是传播油菜病毒病的媒介昆虫。蚜虫群集在叶背、花蕾、花梗及果柄上吸食汁液,苗期受害引起叶片卷曲发黄,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后期影响结荚和角果籽粒充实。所以防治油菜蚜虫是取得高产的关键,苗期当蚜株率达10%,平均每株有蚜1~2头时即可防治;蕾薹期,当10%植株平均每株有蚜虫1~2头,或10%花蕾平均每个花蕾有蚜虫3~5头时,即可用药防治。亩用22%噻虫·高氯氟可湿性粉剂15 g对水30 kg喷雾防治可有效防治蚜虫的危害。

(3)防治病害。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俗称“烂秆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油菜茎、分枝、叶、花、荚等部位,尤其是结荚期的茎部与分枝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防治菌核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终花期各防治一次,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时可结合根外追肥同时进行。油菜霜霉病与白锈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俗称“龙头病”,2种病害从苗期到开花结荚期都能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茎薹、花器及果荚等。防治宜早春进行,当开花期的叶病率超过10%时,立即用药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50 kg喷雾。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前期要注意菜青虫的防治,花蕾期及角果期还要重视鸟害。

3.3.5 适期收获 浙杂903抗性好,成熟落黄快,整齐度高,熟相好,角果层集中,过早收获会降低粒重与脂肪含量,影响产量和出油率。收获适期应掌握当全田油菜叶片大部分脱落,茎秆、角果呈淡黄色,主轴中下部角果籽粒显示该品种色泽,即油菜达“八成熟”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角果间苗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甘蓝型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相关性分析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间苗与掐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直播油菜种植密度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