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种苗除草植株

马 钰

(漳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 甘肃漳县748300)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属陇西黄土高原与西秦岭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高(1 640~3 941 m)、气温低(年平均气温3.4~7.6℃)、无霜期短(115~170 d)、雨量充沛(年降雨400~550 mm)、日照时间长(年日照2 300 h以上)。全县辖4镇9乡,总面积2 164.4 km2,总人口21.5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3.173万hm2,土壤以淀土、黑垆土为主,土质肥沃(农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79%、速效氮48.75 mg/kg、速效磷6.03 mg/kg、速效钾75.08 mg/kg);土壤重金属含量总砷、总汞、总铅、总铬分别为13.73 mg/kg、0.136 mg/kg、48.60 mg/kg、114.46 mg/kg, 均 低 于 国 家 标 准GB/T 184072-2001的要求。漳县西南部的金钟、大草滩、殪虎桥、四族、石川、草滩、新寺和东泉等8个乡镇,远离污染源,土壤、大气和水质等产地环境良好,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漳县当归栽培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岷归”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该区域当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20年,当归种植面积达到4 000 hm2,总产达到13 080 t。总收入达3.924亿元,户均15 696元,人均3 139.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8%;当归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 当归优质种苗的培育

1.1 种子的准备

当归种子有2年生植株所产和3年生植株所产之分。生产上应选择3年生植株所产的种子育苗,而不用2年生植株所产种子(称火籽)。因为当归第2年是成药期,主要是茎叶和根的快速生长,处于营养生长阶段,一般不会抽薹。但也有部分当归植株受种苗自身因素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提前抽薹开花结籽,根部木质化,缺乏油性,失去药用价值,导致当归减产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下降。正常年份,当归提前抽薹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如果用提前抽薹株所产种子育苗,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所育种苗移栽后提前抽薹率高达50%以上,将会造成当归成药期缺苗断垄严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用3年生植株所产种子育苗,只要严格掌握适宜的育苗时间,控制好苗龄和种苗大小,所育种苗移栽后提前抽薹率就比较低,只要采取密植稀定(移栽时增加密度,抽薹过后按适宜密度间苗定苗)的栽培措施,就能确保当归苗全苗壮。据漳县农技站试验,采用3年生种子育苗移栽,当归提前抽薹率在8.9%~26.3%之间,亩产干当归178.5~216.2 kg;用2年生种子育苗移栽,当归提前抽薹率高达38.6%~74.9%,亩产干当归54.2~116.1 kg。

用头穗种子、老熟或蜡熟种子、提前抽薹植株所结的种子、直立果穗上的种子所育的种苗,移栽后易提前抽薹;用侧枝种子和乳熟种子育苗,移栽后不易提前抽薹。一般多在当归生产田里选无病虫害、植株生长良好的田块作为留种田,留种当归不采挖,在地里自然越冬,翌年早春出苗后,除草松土并追肥1次,亩追施尿素10~15 kg,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6~7月开花,8月中旬果实成熟。当种子由红转为粉白色时即可分批采收。如采收过晚,种子过熟呈枯黄色,育苗后移栽也容易提前抽薹。采收时,将果序割下,扎成把放阴凉处晾干后脱粒,除去杂质,放阴凉处保存;也可在播种前脱粒。

1.2 育苗时间

在甘肃省漳县岷县当归主产区,当归育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量10~12 kg;10月上中旬起苗。实践表明,苗龄控制在90~110 d,百苗重40~70 g,种苗直径在3~5 mm,当归提前抽薹率比较低。据试验,当归种苗根直径越大,早抽薹发生越早,抽薹率增加的快速增长期越早;而根直径越小的种苗早抽薹发生越迟,虽然抽薹率增加持续时间较长,但抽薹率远远低于根直径较大的种苗。

1.3 育苗地管理

当归苗高3 cm时,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除草。此时杂草根系较浅,可直接用手连根彻底拔除,不会伤苗;7月中旬结合第2次间苗进行第2次除草,这时当归幼苗主根尚未扎入深层土壤,宜浅锄细锄,注意不能将苗子埋在土下,对幼苗生长稠密的地块要间苗,最小苗间距约3 cm,平均苗间距6 cm,保苗密度300株/m2;8月初,当归苗高4~6 cm时,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这次除草可适当加深,以利促进根部发育;第4次中耕除草在苗高20~25 cm时进行,可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除草。一般认为,当归提前抽薹是通过了0~5℃的低温春化过程。而通过春化阶段则需要足够的糖分,如果糖分不足,即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也不会通过春化阶段,移栽当年也不会抽薹。如果留苗过稀,种苗长得过大,积累的糖分过多,抽薹率就高。所以,在当归育苗过程中,严格控制种苗的含糖量,是降低提前抽薹率的有效途径。而当归苗含氮量高时,含糖量相对降低,抽薹率就低。因此,除选择群山环抱、阳光照射时间短、阴凉湿润、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育苗外,适当加大密度,追施氮肥,可使植株生长茂密,相互郁闭,叶色浅,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少,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较多,从而控制当归通过春化的物质基础,也就控制了抽薹率。

1.4 种苗冬季贮藏

10月下旬,种苗含水量在65%~70%时,要及时堆藏或窖藏。贮藏的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0~-7℃。贮藏前要仔细挑选种苗,将病苗和带伤苗剔除。垫土和覆盖用土含水量在10%左右。要对垫土和覆盖用土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备用生土在阳光下暴晒1 d,再按每100 kg生土拌25%多菌灵粉剂25 g灭菌。贮藏期间防水、防晒、防鼠,尽可能降低苗堆温度。在甘肃当归主产区,冬季贮藏种苗的方法主要有堆藏和窖藏。

1.4.1 堆藏 又称干藏。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阴凉干净的房间或墙角等地方,先在地面铺一层厚约5 cm的生干土,然后上面摆一层扎成小把的当归苗,苗头向外,根朝内,用消毒土填满空隙,压实,上面盖一层厚约1~2 cm的消毒土或半干细土;如此摆苗盖土5~7层,最后在苗堆周围覆土20 cm,形成一个高约80 cm的梯形苗土堆。

1.4.2 窖藏 选择干燥阴凉、无鼠洞、不渗水处,挖好深宽1 m、长约2 m的坑,窖内底部铺一层厚约5 cm的新土,在土上摆放一层扎成小把的当归苗,苗上盖厚约3 cm经过消毒的半干的生黄土,依次摆放5~7层,然后在上面堆土高出地面,以防止积水。窖四周要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2 当归移栽技术

2.1 土壤选择

当归是喜肥作物,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选择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肥沃、疏松、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或黑垆土等,以利于当归肉质根的生长。当归不宜连作,可与麦类、豆类、马铃薯、油菜和胡麻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必须在3年以上。

2.2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及时耕翻耙耱2~3遍,剔除石块和残枝落叶等;春季当归移栽前,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再耕翻一次,打碎坷垃,使土壤耕作层达到细、平、绵、墒的要求,以利于覆膜移栽。

2.3 配方施肥

根据当归的生长发育特点,实行科学配方施肥是当归优质高产的基础。在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 500 kg的基础上,按照亩施纯N 10 kg、P2O56 kg、K2O 3 kg,氮、磷、钾比例为1∶0.6∶0.3配方施肥。施肥时,氮肥(尿素)2/3作基肥,1/3作追肥于叶丛期中耕时施入,磷肥(过磷酸钙)作基肥栽植时一次施入。

在当归大田生产中,提倡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氮肥以迟效氮为主或者适当推迟施用,以有效降低当归抽薹率。

当归施用欣庆牌有机肥(氮磷钾含量≥5%,有机质含量≥40%),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2012-2014年在漳县金钟和大草滩2镇示范200 hm2,亩施欣庆牌有机肥60~80 kg,当归亩产208.5~226.7 kg,较对照增产9.7%~17.2%。

2.4 地膜覆盖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当归主产区提高当归产量、改善当归品质、增加药农收入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在海拔2 100 m以上的当归种植区,绝大多数药农在当归生产中,改革传统的露地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的好处是增温保墒、抑制杂草,能显著提高当归产量和特等归、一等归出成率。当归成药期早春进行地膜覆盖,不仅能提高地温,而且大大减少土壤蒸发,保存土壤水分,使土壤中的有效水分能较长时间供给当归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提高了水分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当归产量和改善当归品质的一项值得推广的栽培技术。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的除草次数和用工数量最少,效率最好。

地膜覆盖的方法是:结合整地施肥,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敌百毒死蜱5 kg/亩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地下害虫和农田病原微生物。要边整地边起垄覆膜,以免跑墒。做到垄面平整,垄行端正;若选用75~80 cm幅宽的地膜,垄面宽55~60 cm;若选用110~120 cm幅宽的地膜,垄面宽90 cm;垄高15~20 cm,垄间距25~30 cm;覆膜时使地膜紧贴地面,拉紧绷直,前后左右用细湿土压严压实,每隔2~3 m,用湿土在覆好的地膜上横压一约10 cm宽的土腰带,以防止地膜被大风吹起,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和当归出苗时与移栽孔发生错位,增大放苗的工作量。

2.5 移栽种苗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5℃时,及时进行整地、施肥和覆膜,为移栽种苗做好准备。要选用具有优良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能好,直径粗3~5 mm,苗龄90~110 d,百苗鲜重40~70 g的健壮种苗。要求头梢尾完整、表皮光滑、大小均匀一致、条长无分叉、无病害、无机械损伤、根芽完整,要剔除烂苗、霉苗、伤病苗、分叉过多苗和过小苗。

地膜覆好后,可用木制开孔器破膜开穴,采取三角形移栽法;55~60 cm垄面每垄移栽2行,宽行距45~50 cm,窄行距35~40 cm,穴距20~25 cm,每亩移栽5 900~7 400穴;85~90 cm垄面每垄3行,宽行距45~50 cm,窄行距23~25 cm,穴距23~27 cm,每亩移栽6 100~7 300穴。移栽密度要适宜。应根据当地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以及耕作水平合理确定株行距,以提高植株通风透光率,满足当归植株健壮生长为宜。一般情况下,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管理精细时,移栽密度宜稀;反之,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土壤瘠薄、管理粗放时,移栽密度宜稠;以当归定苗后确保每亩有5 500~7 000株为宜。为防止提前抽薹保证全苗,移栽种苗时,每穴移栽2株种苗,将双苗分开定植;边覆土边压紧,覆土至半穴时,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盖土至满穴,覆盖细土没过种苗头部2 cm左右即可,然后地膜开口用细湿土压严。移栽深度要适宜,太浅时表土墒情差,幼苗扎根浅,易烧苗;太深时种苗顶土困难,消耗养分多,影响生长发育。

2.6 麻口病综合防治

麻口病是当归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病害,对当归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严重时当归表皮出现黄褐色纵裂,形成累累伤痕,内部组织呈海绵状、木质化,产量低、质量差、影响药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原和病虫寄主,生产中进行早期预防。移栽时,每亩用50%辛硫磷和40%多菌灵各1 kg,对水2.5 kg与50 kg细生土或细砂混匀制成毒土(砂),按每穴10 g置于当归种苗头部2 cm处后覆土定植,可有效预防当归麻口病的发生,防效达85%以上。生长后期发生麻口病,可用40%多菌灵和50%辛硫磷各500 g,对水稀释至800~1 000倍液及时灌根,根据病情确定灌根次数。

2.7 田间管理

要实行全程长效化管理,规范药材生产全过程。移栽后,发现地膜破损要及时用细湿土封严;苗期要勤去田间观察,当归出苗后,有些植株叶片会偏离移栽开口而被压在膜下,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放苗;如果放苗不及时容易烧苗。要适时拔除垄沟及膜下杂草,避免杂草将地膜顶起,与当归争水、争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7月上中旬,当归提前抽薹盛期过后,每穴选留1健壮株独苗定植。在拔除提前抽薹株或多余株时,要一手压住所留正常健壮植株,用另一手轻拔,以免将健壮株带出。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合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最小有效剂量规范用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要严格掌握收获前用药安全间隔期限,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必须达到40 d以上,确保质量安全。适期灌水,巧施追肥,进行规范化生产,以稳定当归有效成分、内在质量和外形表征,达到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2.8 适时收获

霜降过后,当归茎叶基本枯黄,根系生长逐渐停止,产量达到最大,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适宜收获期。先割掉当归茎叶,捡除残留的地膜,晒1~2 d,再用专制的挖药撅头逐垄逐行采挖。要深挖细捡,轻轻抖掉粘在根上的泥土,用手慢慢捋顺侧根,小心轻放。挑出病根和烂根后,装入竹筐或背篼运至干燥通风的房檐下或敞篷中,使其缓慢阴干,切忌暴晒,以免失去油润,降低品质,减少收入。收获后30~45 d,待当归根基本风干以后,再堆码整齐扎捆待出售。

猜你喜欢

种苗除草植株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