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马云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鲜食甘薯苗种

马云昌

(费县探沂农技站,山东费县 273411)

0 引言

甘薯并非是我国的本土作物,它最早被发现在16世纪初的西班牙。经过几百年的培育和完善,现在甘薯的品种已经有数百种。其味道各异,甚至皮肉形状都有着不小的区别。而且相较于其他的经济作物,甘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甘薯的培养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现,甘薯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鲜食甘薯,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零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1 鲜食甘薯的实用价值

甘薯作为一种时令美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大多数的家庭厨房会用甘薯来煲汤做菜。在提色增香的同时,还可以补充人体内的一些微量元素,比如胡萝卜素和一些B族维生素。甘薯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老年人的保健都有比较不错的作用,也是这个原因,近年来甘薯开始逐渐占据了广大的果蔬市场[1]。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甘薯的日成交量已经达到所有瓜果蔬菜总数的20%。一些甘薯的深加工产品,比如粉丝等市场份额还会更高。

2 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当前我国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想要提高鲜食甘薯的产量与质量,需要从品种选择入手,做好育苗期的管理工作,重视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以便提高鲜食甘薯种植效益。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鲜食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品种选择

甘薯的品种选择作为高产培育的第一步,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在选种工作当中,培育人员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培育方向,并按照培育目标选择适合的薯种。多数的选种工作通常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观察目标地区的土质及养料状况。如果目标区域降水较少,则可以选择抗旱耐瘠的薯种。如果目标地区存在虫灾,则需要选择一些抗虫的甘薯品种,以减少种植户经济的损失。

在近年来的市场反馈中,鲁薯、济薯等相关薯种占据了市场的大多数份额。这些薯种经过了市场的验证,大多数都根系发达,在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种植户的产量,有着相当不错的潜力。不过在一些虫害严重或者说是pH值较为复杂的地区,最好选择当地品种作为薯种。当地的薯种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通常具有某一地区的特殊抗逆性,甚至还要强于一些较为成功的外地薯种。不过对于这种地区来讲,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联系当地的农业部门,进行专门的薯种培养。通过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地薯种的优势[2]。

2.2 育苗要求

育苗期要选择阳光风向较好、好管理便捷的地块作为苗床,以便于为育苗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脱毒处理,提高薯种平均产量,最大程度的增加薯种的经济效益。

甘薯的育苗通常还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在3月下旬进行育苗工作。不过具体时间并非为固定时刻,还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来进行自由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温湿度要求。如果育种规模较大,则可以选择现代化的塑料拱棚温床的方式来人工调控温湿度。不过温床对于土地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特异化处理。如果有需求,还可以将一些农作物与温床生态化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废弃农作物无害化处理,还可以作为产热的原材料。比起电力控温,这种创业方式更利于环保。

当苗床建好之后,则需要将温值控制在37℃左右,以便高温催芽。催芽结束后就可以将温度调整到27~30℃,湿度需要调整到60%~80%。在15到第23天时,需要对苗的生长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观测,这时的苗一般都在5~7 cm左右。经过这个阶段后,就需要进行低温炼苗期的准备,这时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25℃之间。如果环境适宜,就可以揭开薄膜,让苗暴露在自然环境下[3]。

2.3 大田种植

比起常见的甘薯品种,鲜食甘薯的栽培对环境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在选择土壤时,应选择疏松肥沃,耕层较深的沙壤土。另外还要确保没有明显的大气污染,附近最好不要有工厂等相关工业设施,以免有毒物质的富集。灌溉的水也应该符合相关的灌溉标准,避免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污染。

鲜食甘薯还要求有较高的地势,以便于更好地排出地中的水,避免出现烂根的情况。如果地势较差,可以选择垄沟的方式进行抬高。这样不断能增加排水,还能够抗寒抗旱,从而大大增加苗种的成活率。如果想要保证薯种的品质,还可以适时地增加对应的有机肥料,以便对土壤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将效益最大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密植,甘薯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其通常具有较大的单株面积。所以在种植的同时应合理布置好间距,以免影响苗种的光合效率,进而影响到薯种的口感。如果地势环境允许,则可以尝试利用地势差的优势来合理提高种植密度,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栽种方式上应根据地区的降水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比如若为干旱地区,则需要将幼苗控制在6节左右,并选择减去基部以提高成活率。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树苗放置稀释至1 500倍的24%浓度的多菌灵溶液当中,以预防病害。浸泡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在10 min左右即可[3]。若为非干旱地区,则可以采用“L”式的插秧方式来提高成活率。这种以插秧方式要求外露4节,深度只需要在3~6 cm之间[4]。

2.4 田间管理

在大田种植的三天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查苗补苗工作,避免漏苗死苗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相关情况,应立即进行补种。对一些坏苗毒苗,应尽早处理,避免虫害及相关传染病的出现。田间的前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保住全苗,促进早发,以便于形成茂密的植株,从而为光合作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苗种存活后,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安排好时间,进行2~3次的中耕和培土。在培土时,应注意深浅适宜,在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的同时还要兼顾根系的发展,尽量避免伤到苗种根部,从而影响营养及水分的吸收,进而导致死苗的出现。

苗种的中期管理与前期管理不同,中期管理更讲究促控结合,改善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的矛盾。比如在多雨地区,应完善好相应的排水渠道,避免出现积水过多影响苗种的根部。当发生较为严重的旱涝天气时,应人工进行干预,必要时可以采用相关机械设备将田中的积水排出。如果是较为干旱的地区,这应该考虑在田地附近修建蓄水池,定时定期进行灌溉,以降低干旱对于苗种的影响[5]。

如果出现虫类灾害,最先考虑的应是生物防治而并非单纯的药物抑制。对于一些地区性的特异性虫灾,其生物防治成本比较大,则可以使用15%的多效挫来降低虫害的影响。不过药物处理应严格按照剂量进行喷洒,大多数的多效唑只需要50~70 g。其喷洒应避开雨季,以免降低药物的效果。大多数是选择在7月下旬的雨季后进行药物喷杀,此后每隔10~15天进行第2次喷洒,持续3~4次。

后期的管理主要是促进亩产的提升,力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可以通过叶面给肥的方式来补充叶面的营养,以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淀粉等多糖类的有效转化。具体方法是可以采用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来喷洒苗种的茎叶,以达到给肥的目的。不过这种匹配方式有严格的要求,隔7~10天才能喷洒一次。在苗种的生长周期中可以喷大概2~3次,通常效果下可以增产15%~17%[6]。

2.5 适时收获

甘薯成熟期并没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收获太早会降低亩产量,收获太晚则会受到天气的影响造成根块损坏,进而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收获期间应需要人工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3 结语

甘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非仅限于种植技术。比如运输条件、运输环境以及深加工的方式,都可以对甘薯的成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将甘薯培育做大做强,就需要完善整个生产运输加工链,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情况下。

猜你喜欢

鲜食甘薯苗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出口量15.2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