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兴民17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樊军战石凌菊刘兴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单穗夏播郑单

樊军战 石凌菊 刘兴民

(1.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 陕西三原713800;2.三原县蔬菜工作服务站 陕西三原713800;3.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 三原713800)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现有玉米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已经成为限制玉米育种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 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顺应市场需要,于2015 年以XM402 为母本、XM10-9-4 为父本组配成了玉米新品种兴民176。 该品种于2016-2020 年经过观察、鉴定、品种比较、陕西省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特性。 于2020 年10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20065 号)。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1.1.1 母本XM402 2009 年夏,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农作物试验站用美国玉米选的二环系XM-9 作母本、自选系XM-B 作父本进行杂交,收获后于当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单粒播种,单穗收获,2010 年春播在三原县日光大棚种穗行, 经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选择,筛选出优异穗行里的优异单株,2010 年夏播在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农作物试验站种植, 进行分离选择。在F3代收获发现编号XM3-2-5 的穗行表现突出, 经室内考种发现,XM3-2-5-6 的单穗性状优异,抗性好。2010 年冬XM3-2-5-6 在海南加代种植,经南繁北育,分离选择。2012 年在海南南繁基地田间考察和室内考种,将收获的种子于2012 年在三原县夏播单穗播种, 自交授粉, 选育出优良自交系XM402。 夏播生育期95 d 左右,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15 cm 左右,穗位100 cm,花药黄色,果穗筒形,穗长 17 cm 左右,穗行数 16~18 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千粒重330 g 左右,品质优,保绿性好,抗小斑病、穗腐病、茎腐病,高抗瘤黑粉病。

1.1.2 父本XM10-9-4 2009 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用自选系R-100-1 作母本、自选系B15 作父本进行杂交,收获后2010 年春播在三原县日光大棚单粒播种,单穗收获。 2010 年夏在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农作物试验站夏播,选择优异穗行中的优异单株,经室内考种, 选出优良单穗,2010 年冬在海南种植穗行,继续分离选择,经南繁北育,优中选优,2012 年夏在三原县经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2012 年冬在海南单穗播种,自交系授粉,育成自交系XM10-9-4。夏播生育期102 d 左右,幼苗叶绿色,叶鞘紫色,株高200 cm,穗位高90 cm,叶片绿色,株型紧凑,雄花分枝中等,护颖绿色,花药黄色,雌花丝黄绿色,雌雄协调。 果穗筒形,穗长16 cm,穗行数16 行,千粒重280 g。

1.2 杂交种组配

2015 年冬在海南育种基地用XM402 作母本、XM10-9-4 作父本组配成玉米新品种兴民176。2016 年参加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品比试验, 平均亩产711 kg,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10.2%;2016-2017 年在三原县、泾阳县、岐山县、蒲城县、富平县、临渭区、渭城区安排多点试验,平均亩产量683 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 8.8%;2017-2018 年度参加陕西省 “4+1”科企玉米区试联合体2 年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亩产620.35 kg, 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3%;2019 年参加陕西省“4+1”科企玉米区试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5 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7.1%。

2 特征特性

播种至成熟平均生育期102.8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 d。 苗期叶鞘紫色,叶片绿色,长势强,株型较紧凑,株高260 cm 左右,穗位高102 cm 左右,果穗长筒形,穗长22 cm 左右,穗粗5.5 cm,穗行数16~18 行, 穗轴红色。 千粒重 390 g, 籽粒黄色, 粒型半马齿形。 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 中抗穗腐病和小斑病。 容重 769 g/L, 粗蛋白质(干基)含量 10.4%,粗脂肪(干基)含量4.6%,粗淀粉(干基)含量72.01%,出籽率90%。

3 栽培技术

适宜关中夏播玉米区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抢时早播, 推广免耕直播, 足墒播种, 争取早播, 力争在6 月10 日前下种。 推广使用硬茬单粒播种机一次完成施肥、 播种或起垄作业。 播量1.7~2.0 kg/亩, 要求播深 4~5 cm, 深浅一致, 规范播种。 密度 5 000 株/亩左右。

3.2 科学运用肥料,化肥机械深施

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施肥量。 在秸秆还田前提下以施氮肥为主, 配合一定数量的磷钾肥。 采取“一底一追”方式,其中1/3 氮肥和全部的钾肥、微肥作为底肥在播种时侧深施,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和烧苗;其余2/3 氮肥于小喇叭口期(9 叶展)前后,机械侧深施(深度10 cm 左右)。 花粒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补施氮肥。 推广使用长效缓释肥,应用玉米精量分层施肥播种机,结合播种,采取机械分层底施,一次施入,节约劳动成本。

3.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播后苗前,结合土壤封闭除草喷洒杀虫杀卵剂,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叶斑病等病虫害。 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剂兑水后进行封闭除草。 也可在玉米出苗后用48%丁草胺·莠去津或4%烟嘧磺隆等除草剂兑水后进行苗后除草。不重喷、不漏喷,并注意用药安全。苗期到抽雄前,及时防治玉米黏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中后期注意预防叶斑病及跗萤叶甲等病虫害。 特别要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发生, 其幼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施药时间应该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让害虫更好接触药剂,避免药剂光解损失。

3.4 合理灌溉

如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 播后及时补浇 “蒙头水”;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避免因干旱造成减产。

3.5 适时晚收

玉米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基础上, 适当晚收。 收获后及时晾晒,并分级分类仓储。

4 玉米育种的技术方案及技术路线

对自育的自交系和外引的种质资源进行广泛的筛选鉴定→有目的改良扩增种质资源的创新→根据育种目标导入有效基因并设计成定向组合→培育选择出自交系→早代配合力的测定→自交系不同世代配合力的测配试验→选择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组合参加省级预备试验, 正式区试2 年,1 年生产试验→2 年DUS 测试→抗性鉴定→品质检验→品种审定→总结出一套高产制种技术→新品种推广开发。在实施方案时,结合多年育种的实践经验,应用最新科技信息和遗传育种知识,不断创新种质资源,走定向设计育种的路线,不盲目乱配乱制,无效劳动,按照指定的技术方案,科学有效地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单穗夏播郑单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玉米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横亘20年郑单958依然市场唱主角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北方谷子品种在黔东地区的引种初探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11个玉米新品种(系)夏播对比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