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州市乡村产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振兴思考

2021-12-25冀洪策秦乃群吕英敏方盛田蔡金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邓州市加工农业

冀洪策 秦乃群 吕英敏 杨 璞 方盛田 蔡金兰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邓州474150)

邓州市位于豫西南部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全市绝大部分为平原区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保护地。 全市辖28 个乡镇办、626 个村(社区),国土面积 2 369 km2,耕地253 万亩。总人口185 万,其中农业人口161 万,是全国农业县级大市、产粮大市、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2020 年1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新形势下,如何选好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根据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和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为加快邓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就促进邓州市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出一点浅见。

1 邓州市当前乡村主要产业结构及其地位

邓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县级大市,地处平原,矿产资源极其缺乏, 缺乏大型工业龙头厂矿企业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资源,长期以来以狠抓粮食生产,将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作为工作重点,逐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 农产品加工多以农轻类小型企业为主, 在本区域内形成了一产突出、二三产业滞后的产业格局,和发达县域横向比较,乡村产业规模不大,区域优势不明显,乡村产业经济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市、产粮大市、畜牧大市、财力弱市。

1.1 种植业生产核心地位突出,但是单产不高,区域品牌极少

邓州市由于土地、光、热、水自然资源较丰富,盛产粮、、棉、油、瓜果菜、中药材等多种作物,核心生产地位突出,历史上就有“粮仓”之称,但是优质专用知名品牌少,主要农作物单产不高。 小麦、玉米、花生是邓州市的优势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30 万亩次以上,粮食总产达14 亿kg。其中, 小麦种植面积220 万亩左右, 亩产400 kg 左右,总产90 万t 左右;玉米种植面积100 万亩左右,亩产450 kg 左右,总产45 万t 左右;油料作物花生常年播种110 万亩, 亩产300 kg 左右, 总产 33 万 t左右。 因为粮油总产高,贡献突出,邓州市多年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产油大县(市),但是粮油单产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油产品没有形成区域公用品牌。 其余杂粮等作物也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

1.2 畜牧产业体量大,畜产品加工值低

全市建成一级生猪扩繁场2 家, 二级生猪扩繁场7 家,其中种公猪站4 家、年出栏生猪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80 余家。 2020 年全市生猪存栏105 万头、 出栏 130 万头; 蛋禽存栏 496 万羽、 禽出栏900 万羽; 奶牛存栏 1.2 万头; 肉羊存栏 41 万只、出栏 70 万只; 肉牛存栏 14 万头、 出栏 12 万头。虽然近年来邓州市畜牧业发展较快, 年畜牧业总产值77 亿元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畜牧大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 但是还没有规模化熟食加工企业龙头,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低。 以猪、羊肉为原料加工的 “火腿”“红烧肉”“构林猪蹄”“唐氏猪蹄”“羊肉臊子”美味可口,很有地方特色,但没有规模和区域公用商标品牌,产品打不进外地市场,仅作为本地的地摊、饭馆、酒店等餐桌佳肴。 小规模专业养殖场(户)生产方式传统, 产量有限,综合效益不高,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构成了污染, 面临整改减产压力,需要整改提高。

1.3 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企业少,加工初级产品多、档次低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 家(其中省级10 家、国家级 1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 家, 但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企业(产品)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 其中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类型有以久友面粉、冰洁面业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企业27 家,年生产加工能力240 万t;以永盛油脂为主的油料加工企业6 家, 年加工菜籽3 万 t、花生 10 万 t、芝麻 2 万 t,就地转化加工能力有限;以黄酒、速食饼干、酱类的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传统作坊类产品,年产量合计仅3 万余吨,加工转化能力低,不成产业。2019 年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仅317 994.25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3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很低。

从总体上看,粮油加工产能较大,但仅是初级产品,而且企业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生产标准不一致,产品档次有别,没有打造出区域公用品牌,特别是加工专用产品类型极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对当地粮油种植结构优化还没有形成拉动力。 其余加工产品如黄酒虽然特色明显,但规模很小,产品多为服务当地市场需求和馈增礼品生产, 没有创出区域品牌优势,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区域性产业。

1.4 涉农服务产业少、小、散、弱,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观光、休闲农业刚刚起步,由于可利用自然资源较少,已经形成的观光、休闲农业点不多、规模小, 形不成景区, 在某种意义上称谓景观点较为确切,服务带动农业生产效果不突出。 二是乡村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金融服务业等数量偏少,规模小、散,服务模式比较原始,农产品的集散仍多靠商户经纪人收贮销售, 订单生产供应量较少。 三是乡村网络、通讯、电商物流等服务薄弱,还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效果不突出。

2 乡村产业优势不突出、融合程度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主观因素

①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农村工作主要以抓生产为主,着重解决保供问题,忽略了加工增值、服务促动的作用,因而二、三产业启动慢,起点低。 ②观念滞后。 绝大多数生产者由于缺乏信息,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趋势把握不准, 因而对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观念缺乏超前性, 导致农村产业单一, 三产融合程度低。③创新性不强。由于观念滞后、思想僵化,缺乏农产品品牌化、优质化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的主动性,生产者不善于发现或利用本土自然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区域优势产业。

2.2 客观因素

①工业经济落后。 邓州市处于内陆平原欠发达地区,没有矿产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经济,和沿海一带早期开放的县域比较,工业经济薄弱,支持农业力度不够,带动影响力小,拉动乡村产业转型、上档升级和发展动力不足。 ②集体经济薄弱。 从历史看,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之初,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分光吃净”,导致原有集体资产流失殆尽,乡村产业的发展靠一家一户很难办成。 现有的乡村集体经济,规模小、层次低、管理粗放,效益低,对乡村产业的发展缺乏经济支撑,产业发展难。 ③招商引资困难。 乡村产业的落脚点在乡村,由于没有集体经济,自有资金少,发展项目建设资金就成了一大难题,要自主开发项目,难度很大。 同时,由于村自身资产很少,向银行贷款或向社会筹款面临担保难题, 引资建设又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筹到资金。 ④产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乡村人才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正渐渐失去, 企业在向园区集中,人口在向城镇转移,人才在向高端企业和城市流动,这是大势所趋,导致乡村产业人才缺乏,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3 邓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思考

依据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 围绕三大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做优做强乡村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3.1 发展现代种植业, 打造丹江口库区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

3.1.1 粮油产业 粮油种植是主导产业, 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求,必须下大功夫做优、做强。 一是利用好邓州土地资源优势、 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地位政策优势,实施好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河南省“四优四化”要求,推广优质品种,落实先进技术,种足种好小麦、玉米、花生等大宗粮油主导作物,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供给。 二是把邓州现有的久友集团、构林镇面粉、张楼的休闲食品加工等粮食加工企业整合、上档升级,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出“丹水源”或“渠首”标志性优质面业、食品龙头企业, 生产出多类型优质专用面粉和即食休闲食品, 创出大市场, 发展订单生产, 带动订单种植,逐步发展有机、 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依托产油大县优势, 以永盛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为依托, 依靠科技进步, 改造工艺, 增加产能, 或与山东鲁花等油脂加工集团深度对接合作,争取在邓州建立油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项目, 提升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3.1.2 特色产业 区域资源优势孕育着特色产品优势,可发展为产业优势,根据邓州现有自然资源亮点特色, 应着力培育发展以下2 类区域特色种植业。①中药材。 邓州市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其中仲景适生经方中药材17 种,适生重点药材43 种,2019 年种植面积8 万余亩。 旱半夏史称“邓半夏”,曾被李时珍载入《本草纲目》,被誉为的“邓麦冬”、药用“邓菊花”“元胡”,曾畅销全国。 邓州市又是医圣张仲景故里, 国医大师唐祖宣是邓州人, 具有中医药名人效应优势,可与“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药业企业合作,重点选择地道药材如丹参、芍药、金银花、生地、麦冬、半夏、菊花等种植,发展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把中药材种植做大、 做优、 做强。 ②酒用粮。 现阶段酿酒企业酒用高粱缺口加大,而且有增加趋势,近几年,邓州酒用高粱种植已发展15 万亩,有形成新型支柱产业的势头。 要因势利导,依托邓州市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茅台集团合作的优势,发展种植基地,示范引领、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豫西南丹江库区以酒用高粱、小麦为主的多品种优质酒用粮生产供应基地。

3.2 发展现代畜牧业, 打造丹江口库区优质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邓州畜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基础, 是畜牧大县(市),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市),具有年生猪出栏130 万头左右、存栏100 万头以上生产能力。现有“黄志牧业” “牧原”2 家龙头养殖企业,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要重点支持,走现代化养殖良性循环模式,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要配套建成生猪屠宰线、熟食品加工生产线,打造集育种、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肉制品产业链,精心打造丹江库口区优质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3 发展现代水产养殖, 打造丹江口库区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

邓州现有坑塘面积3.10 万亩, 涉水养殖面积有1.38 万亩,仍有1.72 万亩尚未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邓州市6 亿m3的优质淡水资源,逐步创造水生态经济资源优势,开发新型水产养殖经济带。 在引丹灌区及引丹水可用区域的邓西南、东南,如陶营、林扒、都司、构林、杨营、桑庄、腰店、 龙堰等乡镇搞好引水规划,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①整修疏水沟、渠,开挖整治集体老的坑塘堰坝,引水发展种养业。 ②在低洼、荒滩、薄地等不宜种粮区,新开坑塘,引水发展种植养殖业。 做到“渠相连”“沟相通”“进水顺”“排水畅”, 既能滋养补充地下水位、涵养良田,又能发展淡水养殖,打造旱作区“江南水乡”美景和淡水养殖基地,逐步创建丹江口库区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垂钓、乡村观光旅游业,引导、鼓励涉水种养企业在搞好主业的同时, 有意识地在坑塘周围打造观光点、观光带,栽种可供观赏和采摘的果疏,开发垂钓和采摘项目,开发餐饮、水产销售等地摊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水产业发展。

4 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与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整体逐步推进实施,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支撑。 乡村产业的发展必须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良性互动、良性互带、良性互促。 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到实施产业可行性强,产业链条能延伸,生产发展可持续,产业产值高效益。 决定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集中精力做大、做优、做强现有主导产业,并不断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逐步使其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区域产业优势,成为邓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4.1 集中精力建设产业示范区, 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根据农业农村部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和 2021 年河南农业农村工作精神,针对邓州市的区域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 初步构思制定邓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区域化发展格局,示范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4.1.1 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能吸纳人员流动,有利于拉动消费经济,宣传特色产品,打造区域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①在邓西北十林、张村、赵集、文渠、九龙等乡镇,利用现有的人文、地理、自然风貌,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培育集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休闲娱乐、农业文化展览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②在城市近郊及习营村、吾离陵、东顶、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等旅游景点周边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实现城市近郊、果园公园化,远郊景观化,打造美丽田园、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南水北调干渠景观带和城市半小时生活圈,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把一产做成三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相融合,互动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典范。

4.1.2 建设水生态产业融合示范区 在邓西南林扒、陶营、都司、孟楼、彭桥等乡镇,依托林扒的通威集团通力科技农业有限公司、 陶营建国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着力发展集稻虾混合种养、水产养殖、鱼虾种苗繁育、莲渔混合种养、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垂钓休闲、饵料加工等于一体的水生态产业融合区。 一是建设以小龙虾为主的邓州水产批发市场,打造“渠首小龙虾”品牌。 丹江水养育的小龙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绿色环保,要打响“渠首小龙虾”“丹江鱼”品牌,与水产批发市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市政府可考虑每年定期举办“渠首龙虾节”或“渠首水产品展销节”,扩大宣传影响,助推小龙虾等水产品产销两旺。二是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①以小龙虾为原料,制作精品虾仁、虾粉、虾条。 ②以鱼为原料,加工生产鱼罐头、鱼子酱等熟食品,真空包装,拉长销售期。 ③以莲藕为原料,生产加工莲藕酱、藕粉。 ④利用优质水资源,种植优质水稻,打造“渠首有机大米”水稻品牌,提高价值,扩大销售。

4.1.3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集成配套种、养技术,建成现代绿色、高产、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区和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示范区,示范引领种、养业向现代化转型发展。 ①在邓东北张楼、白牛、穰东、汲滩、夏集等乡镇的鄢陵河、湍河沿岸,高标准粮田生产区,着力打造集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绿豆、大豆、红薯等于一体的绿色、高质、高效粮油种植示范区。 ②在邓东迎宾线两侧的腰店、桑庄、杨营等乡镇,以邓州市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黄志种养循环产业园、 黄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集高效种养、粮食安全、种养循环、饲料加工、农业信息化、科技服务、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事体验公园。

4.1.4 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示范区 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示范区,有利于集中展示特色产品,方便商家集中采购,增加商流涌动,扩大知名度,打造区域品牌,促进产业发展。 依据邓州市现有产业布局情况,①在邓东南,以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在高标准发展小麦、高粱、谷子等酒用粮生产的同时,规划发展集酒用粮种植、仓储物流、精选加工、集中交易等于一体的酒用粮集散地,逐步培育发展“丹江口库区酒用粮”公共品牌,拉动酒用粮产业发展。 ②依托 “牧原”“黄志牧业”“建国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围绕屠宰及肉类、 鱼类、 虾类特色加工产业链, 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建议选择适宜的场地, 建设打造豫西南丹江口库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③建设大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 把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的 “黄酒”“小磨香油”“红薯粉条”“南瓜”“冬桃”“血桃”“中华寿桃”等特色农产品“邀请”入住商城, 集中展示批发, 并与网上开店销售结合, 扩大销售, 拓展产业规模。

4.2 集中精力争创品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各级政府应成立产业化发展机构, 分析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指导乡村产业发展。 今后应把争创“区域公用品牌”当做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利用一切资源,集中领导和技术力量,精心“研究品牌”,着力打造培育丹江口库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储藏、精深加工等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在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保供的基础上,依据邓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依托龙头企业,围绕“丹江口库区”或“渠首”“丹水源”“仲景药材”“医圣”等具有明显区域、地理、人文色彩标志或特色,积极争创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扩大生产和销售,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4.3 加大力度引项招商,推进乡村产业建设

乡村产业的发展、振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各级政府应把引项(目)、招商当做一项事业,常抓不懈,为乡村产业振兴, 争取资金动力。 一是充分用足、用活国家现有惠农政策, 积极申报支农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粮田,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绿色病虫防控技术, 支持建设大型现代化养猪场, 开展畜禽疫病防治, 搞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 提升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肉类产品供应。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 多渠道招商引资, 邀请在外乡贤人士、 务工能手返乡发展, 创建产业项目, 助力产业振兴。

4.4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部分经济意识强, 具有较多的技术、资金、市场、人脉等资源优势,既是产业的带头人,又是多种新业态发育的“胚胎”,有的经过培育、引导、扶持会发展为一种新的特色产业。 据各乡镇上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 600 余家、家庭农场240 家、种植大户2 200 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各具优势和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各自的主要作用。 各级政府和职能服务部门, 要采取资金、技术等形式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农业产业,引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①加强财政扶持。 支持市(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能力,建设清选包装、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②加强金融服务。 改善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保险支持范围。 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深入开展农业大灾保险、 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③加强农技服务。 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农业的技术优势,利用好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采取多种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指导,及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技服务支撑,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引领带动作用。 ④加强人才培养。 要注重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 针对现有乡村主导产业“带头人”分类型重点培养,加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产业生产管理水平。

4.5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产业发展引路人

乡村产业的振兴不是靠一家一户能办的事,既然是一个产业,必然是一个区域性的规模化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和领路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一个“班长”,建设好一个“班子”,对领导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极其重要。 要着力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引领、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尤其要把村级班子培养建设成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班子,时刻牢记宗旨意识,真正树立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荣辱观”,成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坚强堡垒。

猜你喜欢

邓州市加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非常时期,网上学习不停步
邓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立足本职自加压 履职尽责求卓越——记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邓州市永泰棉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振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