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农业产业革命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25牟东岭周雯文周金忠黄健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

牟东岭 周雯文 周金忠 黄健华

(毕节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贵州毕节551700)

2020 年11 月23 日下午, 贵州省正式宣布该省的9 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都在和贫困作斗争,脱贫奔小康是一直以来的追求,并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2]。 毕节市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大战场,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围绕12 个特色优势产业, 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模式,用实践开辟出了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大发展的“缩影”[3]。

1 产业革命实践经验和成效

1.1 聚焦“特色化”,把产业做优

立足黔西北气候和资源禀赋,按照“市场所需、本地适宜”原则,聚焦发展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刺梨、特色林业、生猪、牛羊、生态家禽、渔业等12 大优势特色产业,以区、带、基地带动布局优化,每个县重点突破2~3 个主导产业。 例如,在七星关区和金海湖新区重点布局茶叶、刺梨、蛋鸡产业;在大方县重点布局中药材、辣椒、肉牛产业;在黔西县重点布局生猪、辣椒、食用菌产业;在金沙县重点布局茶叶、蔬菜、渔业产业;在织金重点布局皂角、食用菌、蔬菜产业;在纳雍重点布局樱桃、食用菌和家禽产业。 在威宁重点布局苹果、蔬菜、中药材产业;在赫章重点布局中药材、可乐猪、山羊产业;在百里杜鹃重点打造茶叶和景观花卉产业。 通过聚力发展优势特色,大方县、威宁县成为“全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县”;七星关区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沙县围绕茶叶、青笋,织金县围绕南瓜、皂角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威宁县围绕冷凉蔬菜建成40 万亩蔬菜基地, 成为全省蔬菜规模最大县;赫章县围绕中药材,建成全国第二大半夏生产基地;大方县围绕皱椒, 纳雍县围绕食用菌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连片的优势特色产业。 彻底改变原来“样样都有,样样无规模”的窘况。

1.2 聚焦“标准化”,把基地做强

着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把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做大,走出一条适合毕节山地特色新路,努力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 自2018 年以来,全市以县为单位,统筹产业布局,以“抓关键少数,促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突出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资源调配和主管主抓的引领作用,深度推进坝区产业培育、资金投入、产销对接等工作,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设施化、标准化、商品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短平快”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抓好电网、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瞄准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沿海地区,着力打造了一批设施化、标准化、商品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示范区。 全市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33 个,认定类别涉及蔬菜、水果、食用菌、家禽、蛋奶5 大类50 余种品种,基地面积超过2.5 万亩,“规模示范、产业示范、管理示范、效益示范”4 个示范引领效果逐步显现。

1.3 聚焦“集团化”,把服务做细

由市级统筹,选派市县乡三级3 600 余农技人员按照产业种类和区域布局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充分发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产业指导师等服务团作用,从制定技术方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机具到地膜回收、除草剂禁用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实现全部乡镇、重点基地技术全覆盖。 切实把农技人员的作品彰显在示范点上,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把工作成效体现在群众增收致富的笑脸上。 同时,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毕节“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政策,深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省内外农业专家的合作,加强对接交流,充分利用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帮扶作用, 积极争取农业技术专家到毕节市挂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培训农技人员。 先后聘请多名全国肉牛、食用菌产业体系等首席科学家到毕节做技术顾问, 研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1.4 聚焦“多样化”,把市场做大

为将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大品牌,推向更大、更远的市场,全市建立“党政领导推销,工作专班促销、龙头企业直销、国有公司统销”的抱团销售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 不断完善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产业环节,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例如,在市内市场,实行“直通直供直销”,推进农产品进机关、学校、社区、医院、企事业、超市、高速公路服务站“七进”活动。 对市外市场,协调用好广州帮扶毕节资源,搭建“市县一体”促销大专班,借力千喜鹤集团、广州江楠果蔬、深圳海吉星等销售平台,加强与华润万家、沃尔玛等超市对接,全力推动“毕货出山”。 同时,用好三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让织金竹荪、大方天麻、毕节鸡蛋、赫章可乐猪等优质品牌拥有了更多市场“粉丝”。2020 年,全市外销农产品300 万t。 50 多个品类打入广州、深圳市场。 毕节白萝卜、威宁“三白”、大方辣椒先后出口到迪拜、越南、东南亚各国。

1.5 聚焦“精准化”,把机制做活

为有效引导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市级从政策引导、融资支持、组织生产、考核评比等方面不断完善机制,精准对焦,从机制创新方面保障农业产业革命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例如,由市委出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毕节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奖补办法》,每年安排1 亿元专项经费用“规模基地、良种选育、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奖补。 为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创新设立农保贷专项基金,由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三方合作,实现农业企业、合作社无需抵押快速贷款,先后撬动3.8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在组织生产方面,推动“三变”改革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了 112.43 万户、454.35 万农民变股东,193.30 万亩农户承包地入股到经营主体, 入股折价26.98 亿元,有效保障了全市7 229 个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规范化运作。 同时,市级出台《毕节市农业产业革命督查考核办法》《农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考核聘任暂行办法》,将各项工作压实到人,保障了各项政策准确落地,高效运行。

2 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2.1 农业基础的薄弱是最大的制约

毕节地处乌蒙腹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零散、规模化程度低,全市机械、排灌、交通、冷藏等基础配套相对滞后,导致农业机械化率低,农产品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是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难点。

2.2 加工能力的不足是最大的短板

精深加工尚处起步阶段,加工带动不足,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差,缺乏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技术改造、 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速度较慢, 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产、加、销”完整的产业链,农业综合效益较低。

2.3 生产销售的对接是最大的风险

随着全市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市场依赖程度不断增加, 尤其在省外国内市场, 对市场主体、 自有品牌的需求日趋迫切。 然而, 当前农业经济组织规模较小, 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的情况人还很普遍, 面对市场波动和竞争,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4 发展资金的需求是最大的挑战

“十四五”期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实施, 资金需求量大,做好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机制创新的关键。

3 下一步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3.1 注重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 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在农民,要让农民意识到自身农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提升其角色意识、自主意识,让农民感受到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4]。 要探索农民能接受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对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的意识, 改变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的现状。

3.2 最大程度的完善基础配套

合理制定土地使用规划, 对相对集中连片的坝区,要优先满足规模生产需求。 围绕土地整治、机耕道路、排灌设施、输配电工程,加快完善基础性设施,从种、管、收重点环节加大机械覆盖比例,提高生产标准和工作效率。 对坡地、林地以及其他零散地块,优先解决交通和供水设施, 为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3.3 建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生产作用, 鼓励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社会团体和经济组织,形成独立完整的农业合作经济体系,从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租赁、农产品销售、农业金融、 农业保险等方面, 实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5]。

3.4 加快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

切实加大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 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这两端延伸, 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 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 建设一批规范化乡村工厂和生产车间。

3.5 创新拓展农产品流通新网络

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多向流通, 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优化县域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基地布局,引导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基地。 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和电商人才培训和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促进农产品网络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3.6 打造农业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持续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逐步增强农地的资本属性,释放农地价值,发展土地流转信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抵押模式, 多层面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 推动土地与各种产业形成股权等多层次的结合,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融资投放力度,通过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实现农业高水平精细化经营。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