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皮鸡枞菌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2021-12-25李焕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原种黑皮出菇

李焕杰

(莘县朝城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山东莘县252423)

黑皮鸡枞菌是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是长根菇的一个变种,是珍稀食药用菌中的一个品种,又名长根菇、鸡松菌、伞把菇、长寿菇,又称鸡肉丝菇。因为它拥有鸡肉特有的鲜香,其生长形式也是一丛一丛的,所以被称为鸡枞菌,也被誉为“野生食用真菌之王”。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市场价格昂贵,因此引起了许多种植者的关注。黑皮鸡枞菌是中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食药两用、生食熟食皆可,另外此菌还含有多酚、多糖、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常被用在提高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修复损伤器官、镇痛消炎等方面。因为野生菌比较稀少,从野生菌里面提取菌种和驯化培育,然后进行人工栽培。莘县作为全省食用菌种植大县,现已开始种植,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尤其是莘县的朝城镇和妹冢镇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黑皮鸡枞菌属于腐生性菌类,自己不能制造养分,适宜在微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长,需要碳、氮元素和各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需要在培养料中获得。黑皮鸡枞菌喜覆土栽培,不覆土也可出菇,一般可安排冬春季节2次制作菌棒,春夏秋三季栽培出菇。

1 栽培季节

黑皮鸡枞菌属于中高温型菌类,比较适合在秋季制作栽培袋,到春夏两季栽培出菇。春栽一般在2~3月制作栽培袋,到4~5月待地温稳定在20℃以上栽培袋下田,进入出菇管理。秋栽一般在7~8月制作栽培袋,9~10月待地温降至28℃以下进行出菇管理。黑皮鸡枞菌属于土生木腐菌,覆土栽培可以激活土壤微生物的活力,进而使子实体发生更多,生长更健壮,增加产菌量。冬天可以把菌棒进棚培养,利用空调或燃炉等方式增加大棚的温度,提高地表温度,使其反季节出菇。出菇前大棚温度控制在15~30℃,地表温度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晴天每天都要通风换气3次,这样才有利于菇蕾的分化。

如果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培养,畦框设置应高出大棚地面,这样有利于增加温度。覆土层最好选用沙壤土,覆土表层可以用炭化土或复合草灰土,土层含水量不宜过大,可以用雾化器微喷调湿。土层含水的控制非常重要,控制不当会导致出菇不均匀不整齐,菇体发黄,以及出现染霉、死菇等情况。

2 菌棚的建造

宜选择交通便利、给排水方便、通风良好、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土地坚实、土壤肥沃的场地建菌棚。一定要远离污染源,确保黑皮鸡枞菌的食用安全。菇房设计应根据栽培工艺、生产流程等,结合地形、环境、交通等进行菇场的总体设计安排,栽培架以操作方便为原则,不宜过高和过宽。一般情况下,棚屋东西向长100 m,宽8 m,墙高约3 m。在菌棚的建设中,可根据当地情况和自身情况,调整菇棚面积。

为了确保菌棚的坚固耐用,棚屋的屋面最好用钢筋建造。采用一层聚乙烯防雾膜,防止水滴落在菌体上,并在聚乙烯防雾膜上面盖一层黑色保温棉被,以控制棚内温度,同时也能起到遮阳的作用,还要在菇棚斜坡的下端铺上一层遮阳网,来控制黑皮鸡枞菌的光强度。此外,棚的一侧应配备排气扇,确保空气流通。一侧应安装一扇门,以方便管理人员正常进出。

大棚选择坐北朝南,栽培场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白蚁危害的地块,栽培场地上方用密度为85%遮阳网搭建荫棚。菇房长×宽尺寸为10 m×7.7m,层架式栽培,设5层3排,每层面积45 m2左右,每座菇房栽培面积225 m2。每排架宽1.5 m,层间距60 cm,底层距离地面30 cm,顶层离房顶1 m,菇床两边及中间设80 cm走道,便于操作。走道上洒上石灰,以消毒防虫。

3 制袋管理

3.1 栽培配方

玉米芯30%、棉仔壳30%、玉米粉10%、麸皮20%、木屑8%、石灰粉1%、碳酸氢钙1%、菌菇生态宝0.5%。先预湿主料,待其充分均匀吸湿后加入辅料,使含水量保持在60%~65%,培养料pH在8.0左右,每袋湿重约1.2 kg,搅拌均匀后装袋。另一种是用木屑75%、麦麸20%、水140%、石膏1.5%、白蚁筑巢土3%配制成栽培配方,配料称量,使其含水量达到65%左右,然后装入聚丙烯袋(17 cm×45 cm),按常规消毒接种。

3.2 接种培养

黑皮鸡枞菌的菌种分为3个阶段,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是从鸡枞菌子实体中提取鸡枞菌组织,培养成菌丝,母种培养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在20~25℃即可,接着把母种菌丝接入原种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养成原种,原种培养基最常见的配方是玉米芯57%、棉籽壳20%、麦麸20%、石灰1%、石膏1%、红糖1%。培养基原料要严把质量关,首先将原料倒进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搅拌15~20 min后检测原种培养基的含水量和pH。把pH试纸放到培养基中测试,pH以6~8为最佳。培养基的含水量以50%~70%为宜,如果含水量大于70%,继续搅拌蒸发水分,含水量低于50%要加水继续搅拌,直到符合要求。搅拌好的培养基分装到栽培袋中,一般都是机器装袋,一袋的质量为1.5 kg,要压实培养基,套上塑料圈,外翻袋口,盖上盖子,然后进行灭菌工作。高温高压灭菌柜的压力一般为0.1~0.2 Mpa,持续灭菌3~4 h,灭菌完成后自然冷却,降到常温即可接种。接种前做好消毒工作,接种时用接种钩在母体试管中钩出1.0~1.5 cm2的菌种块放到原种栽培袋里,盖上盖子放到原种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5℃,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喜欢干燥的环境,所以培养室的湿度保持在20%~40%比较适合,湿度过大容易导致菌丝腐烂。45~50 d后菌丝长满栽培袋,即可生产栽培种,将原种的菌丝接种到栽培种培养基中,栽培种培养基最常见的配方是玉米芯58%、棉籽壳15%、麦麸23%、石膏1%、红糖2%,制作方法与原种培养基相同,制作好的培养基水分含量为50%~70%,pH为6~8,然后分装及装袋灭菌等,灭菌后降到常温开始接种。选择无菌接种室,防治杂菌感染,工具消毒后,把原种培养基顶部往下2~3 cm的菌种去掉,这部分菌种容易被感染,一次接种菌丝10~15 g,接种完成后塞入棉塞,送入发菌室开始发菌,发菌时间为45~50 d,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为20%~40%。发菌室内需安装制冷机、风扇、空调供暖设备等,发菌阶段不能见阳光,每天观察菌丝及杂菌感染的情况。45~50 d后菌丝长满栽培袋即可进行栽植。菌丝生长阶段,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6℃,空气相对湿度60%~65%,黑皮鸡枞菌菌龄长,菌丝长满袋需30~45 d,再经过35~45 d培养,培养基表面出现黑褐色菌皮或组织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4 发菌管理

栽培地整理成宽度约1m、长度视地块而定的畦面,并做15 cm的走道,所用的土需要过筛,畦底撒一些石灰,将成熟的菌袋剥去薄膜后整齐摆放至畦中,每袋间距5 cm,然后覆土3~4 cm,土上再撒上一些石灰消毒,然后浇水,浇透才能起到保湿作用。一般菌筒培养40~50 d,菌丝即可长满袋,将长满袋的菌筒移入栽培房开袋,每层先铺1层编织袋,再铺1层沙壤土,覆土5~8 cm,然后把开好袋的菌筒整齐地摆放在层架上,袋口的一端朝上,摆满为止。菌包中间要填满土,不能有缝隙,否则易造成菌桩悬空,影响鸡枞菌根部的形成。每平方米摆放菌筒约64袋,每座菇房一般可放14 400个菌筒。也可以在覆土前3 d将沙壤土用石灰粉拌匀消毒,使其含水量为60%~65%,用薄膜覆盖密闭24 h后掀开进行搅拌,调节pH为7.0~7.5,拌匀即可覆土,覆土厚度2.5~3.0 cm。覆土后进行喷水,覆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菇房内温度控制在23~28℃,菇棚要求通风气并给予散射光,一般培养25 d左右即可出菇。

此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之间,夏天可以用水冷空调调整到蘑菇需要的温度,冬天可以用地暖和空调来控制棚里面的温度,温度控制在25~28℃,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地温控制在25~27℃,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②当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时,光强度控制在300 lx左右。③温度过高时,打开排气扇降温;温度过低时,降低保温被子以提高棚内温度。当菌床干燥时,可在菌床之间的过道上浇水,以增加菌床的湿度。

5 出菇管理

在温度、湿度、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覆土7~10 d后,菌包即转成红褐色的菌膜,此时要继续调节好棚内温度、湿度及控制好风量,避免开伞。要始终保持覆土湿润,若覆土层呈白色则表明太干,回填时先用喷雾器喷水加湿,早晚应勤喷洒。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原基,封土出菇前喷1次出菇水,等菌丝长出来后再喷一次出菇水,然后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转色后10~15 d有许多小菇蕾冒出土层,此时要增加喷水次数,过3~5 d即可采收。出菇时的水分要求:夏天高温与冬天低温的水分要求是不同的,杜绝以浇大水的方式保湿,这样会降低地表温度,每次大棚加温后都要适量保湿,出菇前或晴天时增加喷水次数,观察菌棒表面覆土的黏度来确定喷水的次数和剂量,手握覆土成形即可。水分管理适当可以有效防止害虫的发生,大棚里挂上黄板纸和杀虫灯,可以预防害虫对鸡枞菌的危害。鸡枞菌现蕾后,应保持菇棚内的温度在20℃以上、湿度在80%以上、光照度在500 lx以上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掌握八分熟以前采收。

6 采收加工

出菇10 d左右,当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菌顶长度不低于4 cm,菌袋直径不小于1.5 cm,并且不开伞。正常管理下一天可以采收3次,分别在早晨6:00、中午2:00和晚上7:00,如果采收不及时会导致鸡枞菌木质化,没有脆度,严重影响口感、质量和颜值。采收时握住菌柄下半部轻轻拔起,注意将根部一起拔出,将黏附在菇体基部的泥土削去,轻拿轻放。菌床表面不要残留菇根、残菇、死菇,要保持大棚内环境卫生,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菌感染。黑皮鸡枞菌生长的时间和速度不一样,因此不能统一采收。在生长条件控制好的情况下,栽植一次可以生产半年。采收后将基部硬白的地方和泥土一起削干净后放入5~10℃的恒温库中存放。黑皮鸡枞菌可鲜销、干制、腌渍,也可深加工成鸡枞油、面食、脆片等。

猜你喜欢

原种黑皮出菇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雪天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