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12-25莲王国军付伟伟肖飞杨彦宏焦增春李俊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猕猴桃

薛 莲王国军付伟伟肖 飞杨彦宏焦增春李俊东

(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汉中723000;2.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723000;3.汉中市汉台区蔬菜果品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汉中72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产业振兴作为重要抓手。这表明,产业不仅是众多扶贫方式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1-2]。汉中地处秦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是专家公认的全国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2015年,陕西省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汉中市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部分县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猕猴桃各类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凸显,猕猴桃企业园区的种植、冷藏、加工、物流、科研与周边产业融为一体,在便捷高效发展果业的同时,也推进了汉中市产业振兴步伐,为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注入了活力。

在现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期,汉中市坚持培育猕猴桃产业发展,通过扶持自身优势产业带动扶贫工作的开展,形成“猕猴桃化产业,助扶贫、促振兴”的思路,促进农民真脱贫、脱真贫,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3-4]。然而,在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困境,笔者先后深入城固、洋县、西乡等11个县区,通过实地进园调查,填写问卷及与企业协会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汉中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

1.1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提供产业基础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冻害发生少,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约900 mm,是专家公认的全国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与广阔前景,为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依托[5-6]。

1.2 面积快速扩展,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自2015年以来,陕西省启动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计划在陕南发展60万亩猕猴桃,5年间,数十家猕猴桃公司纷纷落户城固,万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逐步形成[6]。截止到2019年,全市猕猴桃栽培总面积约9.6万亩,其中城固栽植面积达到了5.3万亩,呈现出“汉中发展 城固突破”的发展势头。

1.3 成熟期较早,发展空间大

汉中市位于秦岭南麓,受秦巴山脉天然屏障的保护,春季气温回升快,有效积温高,猕猴桃长势旺盛,比秦岭北麓生长量大,成熟期比关中地区提早6~10 d(可溶性固形物6.5%),有利于果品提早上市,抢占市场。此外,汉江流域沿河地带有近40万亩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的沙壤土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4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汉中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于关天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汉江经济圈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日益改善,108国道、316国道、十天高速、西汉高速、西成铁路穿境而过,随着兰汉铁路、银渝铁路、宝巴高速逐渐通车,汉中将融入西安、兰州、成都、重庆、武汉大都市的一日生活圈,鲜活农产品外销运输也将变得更加便捷,一日内便可输送到周边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上。

2 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部分果园建园水平低、投入少

猕猴桃是藤本类高投入高产出的果树,对栽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前期投资成本较大。目前,汉中市部分果园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存在园区选址不谨慎、立地条件差、排水沟不通畅等问题;苗木栽植前期深翻改土不到位,甚至有的果园土壤未改良,仍是黄泥巴土,土壤排水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极低;苗木栽植中雄株授粉树配置较少,甚至有的果园不配置雄株;有的园区存在先栽苗后起垄的现象,起垄培土厚,苗木栽植过深,致使树体根系缺氧,生长缓慢[7-8]。此外,一些生产者盲目追求园区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道路硬化、排灌系统、贮藏保鲜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果园人力、肥料、农药、架材等方面投入少,特别是有机肥投入不足,致使果园建园水平低下,规模化、标准化果园占比少。

2.2 尚未出台陕南猕猴桃规范化生产管理标准,栽培管理水平低

陕西是我国猕猴桃生产大省,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陕西猕猴桃栽培分为秦岭北麓和秦岭南麓两大片区,秦岭北麓主要以眉县、周至、武功、杨凌等为主,秦岭南麓猕猴桃栽培主要围绕汉江、丹江流域的陕南三市。秦岭北麓关中地区猕猴桃人工栽培时间长,技术成熟。汉中地区猕猴桃种植大户主要聘请关中猕猴桃岗位专家、乡土老师等,借鉴关中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采用一干两蔓树形培育、多芽少枝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但是,汉中属于秦岭南麓猕猴桃优生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有效积温高,无霜期天数多,冻害、风害少,雨量多,成熟期早,过于照搬秦岭北麓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使得猕猴桃生产栽培管理缺乏针对性,生产中滥用膨大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提前采收果品等现象频发,影响果实品质及后续销路[9-10]。

2.3 部分县区林地多、耕地少,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汉中处于秦巴山区之间,除城固、汉台等平川县区外,其他大多县区山地资源丰富,林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菜、果、粮争地矛盾突出,缺少适度规模的土地用于人工栽种猕猴桃,当地农民仅依靠山间猕猴桃野果就近鲜销,经济效益较低。加之汉中市科技推广人员有限,科研力量薄弱,对野生资源的重视不足,野生猕猴桃资源挖掘、保护利用程度低,新品种的培育任重而道远。

2.4 果品采后处理水平低,加工链条不完善,营销模式单一

全市猕猴桃主要以鲜销为主,果农自销、企业收购、货商贩运是最常见的销售模式,贮藏保鲜库、物流运转中心、冷链运输车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贮藏保鲜技术。鲜果采后分级、包装、储藏研究力量薄弱[11]。此外,全市几乎无果品深加工企业,果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显著。

3 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府引领,增大投入力度,提高建园标准

政府应坚持“大格局、网络化、新机制”改革思路,立足优势特色林果产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道路硬化、排灌系统、贮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及配套服务,提高果农生产积极性[12]。种植大户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建园,建园前必须做到深翻改土,填埋有机肥。合理配置园区株行距和授粉树,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栽品种,实行“起垄栽植”和苗木浅栽技术。

3.2 制定陕南猕猴桃规范化生产管理标准,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打造汉中猕猴桃品牌优势

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陕西省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依据汉中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及生产栽培管理经验,因地制宜,适地适栽,尽快总结集成陕南猕猴桃安全生产管理的配套技术标准。同时,相关部门严格制定法律法规,严控膨大剂和保鲜剂的滥用,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生摘早采现象,为汉中猕猴桃区域品牌的塑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3]。

3.3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大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根据汉中农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农业区域规划建设,合理产业布局,调整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丰富果肉颜色,集成推广栽培技术成熟、性能优良的品种或良种。稳步扩大翠香、徐香等美味系猕猴桃栽植面积,加强新优品种引进及筛选工作,充分发挥种质资源优势,加强野生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新品种。

3.4 注重果品深加工,延长果品产业链,创新经销模式

重点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休闲观光旅游+扶贫”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鼓励大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开展果酒、果脯、果醋等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二是通过签订合约或入股,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14]。三是大力宣传产地文化,讲好猕猴桃故事,拓宽销售渠道,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打造猕猴桃品牌影响力。

3.5 大力发展山地猕猴桃,推动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

汉中大多县区生态资源丰富,要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林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在山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区实行搭建简易棚架,采用高接换优技术改良野生资源,大力发展山坡地仿生态猕猴桃产业带,缓冲果业发展与菜粮争地的矛盾。另一方面,利用生态优势,将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一条“游览果园,体验采摘,感受文化,品尝果实”的果旅产业链条,通过旅游业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链条,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拓宽扶贫手段与途径,扩大扶贫产业带动范围,实现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15]。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猕猴桃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提取猕猴桃的DNA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