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021-12-25李咸泽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菌核纹枯病病斑

李咸泽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自贡 643113)

荣县长山镇地理位置东经104°14′38″,北纬29°28′38″,是荣县的西大门,距荣县县城28公里、自贡市区70公里、乐山市区76公里及成都市区216公里。镇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到西南呈条形,东北高、西南低,山形起伏大,最高海拔816米,最低海拔250米,平均海拔546.3米。地质稳定,地质条件良好。属典型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126毫米,全年偏北风居多,以西北风为主导风向,平均风速2.4米/秒,日照率4%,无霜期310天,相对湿度8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源条件好,小型水库三座,越溪河流经9个村居。粮食主产水稻、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茶叶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兔及家禽饲养为主。林业资源较丰富,森林面积54217亩,森林覆盖率44.5%。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储量800万吨,盐卤8亿立方米。旅游资源丰富,有花龙沟竹海、真武山醒悟寺和小井沟水库等景点。

荣县长山镇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789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000亩,总产稳定在1.75万吨,实现粮食逐年增产。茶叶新增面积0.2万亩,茶叶已达面积1.2万亩,新增水果面积0.2万亩,水果面积已达1万亩。茶叶、油茶和水果已纳入荣县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荣县长山镇常年水稻播种面积1300hm2,常年发生纹枯病面积1000hm2,每年防治面积达1000hm2次,挽回粮食损失1800吨,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

水稻纹枯病,俗称水稻烂脚瘟,其发生、危害较隐蔽,常造成水稻分蘖枯死,茎秆腐烂,严重的造成白穗、再生稻发苗差,是我地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地水稻以连作为主,为土壤越冬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氮肥施偏多,农民没有晒田习惯,无效分蘖增多,田间通风透光差,田间温度过大,加之在6月—7月高温高湿,有利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所以呈上升趋势,在生产上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2.病原

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3.1 水稻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乳熟期病情下降。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田间小气候相对湿度为80%时,病害受到抑制,71%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气温18-34℃都可发病,以22-28℃最适,因此,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田间菌源量与发病初期轻重有密切关系,历年重病区、老稻区、田间越冬菌核量大时,易导致初期发病较多。水稻栽插密度过大,稻田偏施、迟施氮肥,连续灌深水、连年重茬种植,有利于病害发生。粳稻品种一般较易感病,籼型杂交稻比较耐病。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黏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3.2 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每667m2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

4.防治措施

防治稻纹枯病应着重抓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加强以肥水管理为主的丰产防病栽培措施,尽可能消灭初侵染源,并为在发病期间及时辅以药剂防治。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4.1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培育和选用,必须与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及其出现频率的变化规律相结合起来,育种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实行转基因育种,将抗病高产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抗病品种的新品种,目前应当选用川香、内香优等抗病相对强的品种种植。

4.2 消灭越冬病源。处理病稻草,凡发病稻草宜迁入室内,不能放在野外,不能用来捆。

4.3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管水目的在于既改善栽培环境,控制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又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4.3.1 合理施肥。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硅肥、草木灰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

4.3.2 合理密植、适时栽插。实行条栽,宽行窄窝,亩栽1.5—1.8万窝。也可实行三围强化栽培,亩植0.6万窝,窝栽3苗,等边三角形栽。

4.3.3 水肥管理必须密切配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4.4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从苗期开始都要对稻纹枯病加强监测,重点应放在常发区,沿江沿河两岸,低洼潮湿地带。各地农技推广人员,村、组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检查监测,广泛宣传,要让广大农户能够认识稻纹枯病,发动群众进行普查,一旦发现病株和发病中心团,要立即组织用药防治,控制病害蔓延。

4.5 药剂防治

4.5.1 防治时期、指标: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或孕穗、抽穗期病丛率达30%的稻田为重点防治对象田。水稻拔节至孕穗期。

4.5.2 防治方法: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高科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或腈菌唑等三唑类的复配剂在水稻抽穗前后可以使用。

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水稻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20-30千克,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水稻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30-40千克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防治纹枯病时,可与防控水稻螟虫的药剂一并施用。

4.5.3 注意事项:1)纹枯病发生在茎秆基部,施药水量要足,喷药要均匀,药液要达到发病部位。2)必须按农药安全操作规程施药。3)严禁将剩余药液及清洗药械的废液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4)也不得倒入塘、库、堰、河流。农药包装物应收集、集中处理,不得任意丢弃,防止污染环境。

猜你喜欢

菌核纹枯病病斑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