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然表征能力培养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

2021-12-25苏运霞

关键词:符号事物探究

马 丽,苏运霞

(1.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附属幼儿园,宁夏 银川 750001;2.宁夏大学 后勤保障部,宁夏 银川 750021)

幼儿的自然体验是一个由“感知—想象—(形成)概念—(产生)情感”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获取相关信息,完成信息的输入,在此基础上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完成信息的输出。幼儿输入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探究,对应的能力是自然观察能力和自然探究能力,而输出信息即为自然表征,对应的即是自然表征能力,这三者是幼儿自然体验能力的核心构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尊重并培养自然表征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其后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 幼儿自然表征能力的内涵

陈帼眉、姜勇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表征的作用是内化,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化的过程。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

幼儿的自然体验始于对身边环境中真实自然事物的感知,在感知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进而引发相应的探究活动。幼儿的自然体验,不能仅停留在感知的表象层面,需要通过思维进行内化,只有通过内化才能触发思维,形成认知,引发情感。幼儿的自然表征,是思维内化的表现,既是自然体验过程的基本组成,也会带动思维本身的发展。

在幼儿自然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表征无时不在。在每一个自然体验活动或是自然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体的自然体验,还是群体的自然体验,都会存在自然表征的环节,要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么在活动的结束环节,还有可能是在活动结束之后。甚至有很多的自然体验活动,其核心目标本身就会指向自然表征能力的发展。

二 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然表征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是培养幼儿基础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

大自然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活教材,是丰富幼儿认知体验的根源。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然表征能力,尤其是通过绚烂多彩的自然体验以幼儿的习得经验展现在大家面前,是培养幼儿基础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育过程中要促使幼儿发展,顺应幼儿的天性,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感受自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使幼儿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状况,尤其是在对自然的探究刺激停止作用后,幼儿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幼儿回忆的主要依据,而再现则是心理活动对外部事物的表征。它既反映了幼儿对客观事物思维的认知,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在户外环境中减少对幼儿的约束,围绕一个主题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让幼儿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受,培养幼儿释放潜在能量。同时,幼儿园园内创设的环境也要与之相匹配,能适宜幼儿最大限度地打开自己的身体和思维,接受来自自然和环境的刺激。

例如,春季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我们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以植物的生长为主题开展探索活动,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更多地集中在对蚂蚁的观察上,于是生成了丰富且蕴含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蚂蚁来啦》。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其活动主线可以分为“起源—探究—过程—表征”四个方面。一是起源。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幼儿的操作性不强,但是他们蹲在旁边看老师种菜挖土的时候发现了地面上跑来跑去的蚂蚁,幼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一群小生物,兴奋地讨论起来,教师要抓住这一兴趣关键点,开展探索活动。二是探究。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前期经验与探索兴趣,教师进行了问题收集。例如:蚂蚁住在哪儿?蚂蚁吃什么?蚂蚁喜欢搬家吗?为什么蚂蚁要搬家?为什么称蚂蚁为大力士?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即需要通过观察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需要搜集整理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过程。认识蚂蚁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需要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获得有效经验的方式是直接感知,当幼儿真正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随意活动,就逐渐能够提出问题然后自发地大胆探索。教师要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场景与材料。只有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幼儿的知觉才能变得更加敏锐,所获得的经验才更为深刻和直接。四是表征。运用记录卡片、自己的画作等,引导幼儿将真实情境迁移到想象之中,实现幼儿表征思维的发展。

第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使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让幼儿在探索和感悟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以外部动作的内化过程发展幼儿心理,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欲望。表征通过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获取经验,在思维意识中唤起回忆或预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或者幼儿感兴趣的、愿意去观察和表现的内容作为培养幼儿自然表征能力的具体形象。

以自然环境为场景,利用科学有效的策略使幼儿融入自然,通过系统的方法使幼儿与自然形成有效的链接,从而维护幼儿的成长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多感官参与,将外化的语言与符号在每一次表达中逐渐内化,幼儿同时将认知转化为具体表征“符号”进行记忆和回忆。自然、生活、生命,这些概念是互相关联的,生活会和特定的环境及条件相互联系。对幼儿开展的自然教育应该是这样的:下雨天,和孩子一起去感受雨丝、雨点;雨像断了线的珠子;瓢泼大雨、倾盆大雨……于是会有点、线、面的美术记录作品,这也是最真实的符号表征。起风了,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和如刀子般刮在脸上的凛冽寒风,慢慢曲卷的身体、风中狂乱的表演是孩子们用身体动作去演绎的风的表征。

第三,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与自然对话中构建情感认知和正确的生命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让幼儿在自主或者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真实的自然环境,实现教育与自然的融合,让幼儿在自然中用身体和感官,在真实的、富有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环境中充分探索,顺应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直接的对话与联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够充分挖掘园内或本地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通过自然主题活动探究积累有益经验,还要帮助幼儿与大自然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幼儿自己去看、去听、去触摸,通过观察与体验操作、记录,实现幼儿自然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注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不但可以促进孩子释放天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一个缺乏这一层面教育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孤独,在道德以及情感、认知能力发展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小椅子摔了它会哭”“不能摘花,花会疼”的层面,幼儿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够明确的。即使教师想要让幼儿产生共情“小朋友你摔了是不是也会疼”“掐你的手指你是不是也会哭”,这样牵强的说教让孩子们会记住却很难感同身受,而最接近自然的生命教育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接近自然的生命教育,让幼儿知道生命诞生的美好、生命成长的神奇,引导幼儿学会珍爱生命,尊重其他的生命体,借助自然的力量让孩子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比如种植活动,教师和孩子一起观察种在泥土里的种子,陪伴他们记录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凋零,感受植物生长的生命周期,以自然表征的方式让幼儿去感受会无限接近幼儿的视角。此外,还可以和孩子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让幼儿感知生命。上述教育活动不仅是表面的语言传递,而且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帮助幼儿在与自然对话中构建情感认知和正确的生命观。

三 幼儿自然表征能力的四种实践方式

幼儿的自然表征能力主要有四种实践方式:言语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和构建表征。

1.言语表征:用口语的方式讲述

言语表征是幼儿自然表征最基础的方式,基本上在任何一个群体性的自然体验活动中都会存在。对于幼儿而言,仅仅知道自己自然体验的过程和使用的方法,发现自然体验的结果并形成认识,感受到过程和结果带来的情感体验,这远远不够。还要能够将这些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既是自然体验能力更高层次的体现,也会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然体验。换言之,既要知道,还要能说出来。

幼儿自然体验的言语表征,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只需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和探究的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需要逐步学习用完整的、有逻辑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和探究的自然事物的内部的、隐性的特征。小年龄段的幼儿,只需要描述所观察和探究自然事物的基本特征即可,而大年龄段的幼儿则需要尝试描述自己自然观察和探究的基本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以及对自然体验过程和结果的感受。在言语表征的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幼儿只需要描述事实即可,而大年龄段的幼儿则需要尝试描述事实背后的原理以及自己所采取的行动背后的原因等。幼儿自然体验的言语表征,可以是自然体验过程中用言语的方式与他人就自然观察的过程、结果及感受进行的交流分享,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录音设备,如手机、录音笔等引导幼儿做“口语笔记”。

2.动作表征:用身体来表演

幼儿的自然表征,除了用说的,还可以用“演”的,即借助身体动作将自然观察到的事物及自己的内在感受表演出来。用身体动作的方式直接呈现自然探究的结果及感受,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是高度吻合的。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幼儿受限于自己的语言发展,很多说不出来的却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进行演示。

幼儿自然体验过程中的动作表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变化,具体表现在四个基本方面:一是由单一情境到多个情境。如小班幼儿可能只是需要表演一棵树的基本形态,属于“独幕剧”,但到大班可能就需要表演一棵树的一年四季的变化,至少是一个“四幕剧”,属于“多幕剧”。二是由静止画面到动态情境。小班幼儿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静止的动作即可,如作出一棵树的样子,中大班的幼儿表演则逐渐需要带有一定的情境性,如“狂风暴雨中的树”。三是由事物的外在显性特征到事物的内在特征乃至幼儿自然感受、想象的内容。四是由个体表征到群体表征。小年龄段的幼儿更多的是展示个人独自的表演,而大年龄段的幼儿则是集体的合作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讲,用身体动作来表征自然,是一种自然戏剧的方式,可以参考很多戏剧的做法。在幼儿自然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用感官感知的,更多的时候会借助“拟态”的方式来展开,这种“拟态”就是身体动作表征。

3.符号表征:用书写做自然笔记

符号表征是幼儿用书面符号的方式记录自然观察和探究的结果、过程或是感受。符号是相对抽象的,书写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如小肌肉控制)基础之上,因此符号表征会更多出现在大年龄段幼儿自然体验的活动中。

幼儿自然体验中的符号表征,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表征的符号更多的是幼儿自创的符号,表征的形式更多的是绘画。幼儿用书面符号记录自然,始于自创符号,然后慢慢过渡到绘画,最后可能会出现图画和文字交织的情况。第二,从记录自然事物外在的、整体性特征到内在的、细节性特征。如小班幼儿可能就是画一下看到的树叶的样子,或是涂一下看到的树叶的颜色,而到了大班则可能要求幼儿尝试画出一片叶子的叶脉或是一棵树内部的能量传输过程。第三,从记录客观的、直观的,到记录主观的、抽象的特征。如小班幼儿更多的只需要记录直接可见的事物,而到中大班则需要记录听到的、闻到的偏抽象的,或是幼儿自己的感受这样偏主观的内容。第四,从记录单一的事物到记录事物的整体。所谓事物的整体,一方面指在记录的过程中体现自然事物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指记录一个自然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用书面符号书写的方式表征自然,既是一种“前书写”,也是一种“前自然笔记”,这将为幼儿正式的“自然笔记”之旅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4.构建表征:用自然物拼搭

构建表征是指引导幼儿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将自然体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物拼搭出来。自然构建表征属于自然手工的范畴,但更强调的是对自然体验过程中所观察事物的呈现。

幼儿的自然构建,与益智区中用拼图以及构建区中用积木的构建活动是“同源”的,但有三点需要特别说明:第一,自然构建表征强调对身边常见的自然材料的应用,如树枝、树叶、沙土石等。第二,自然构建表征更注重幼儿构建的过程,而不强调关注幼儿自然构建的结果。第三,拼属于平面的,搭属于立体的,小年龄段以拼为主,大年龄段则以搭为主。自然构建本质上就是将身边的自然材料当成拼搭“玩具”,而拼搭的对象则是幼儿直接观察到的自然,或者是想象中的自然。

四 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然表征能力教学的主要方法

无论是言语、动作,还是符号、构建,都是幼儿体验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幼儿自然探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相关方面的已有能力引导幼儿去表征自然;另一方面,则需要设计专门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幼儿不同表征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活动中,自然表征和自然表征能力的发展是两面一体的,幼儿在用不同的方式表征自然的同时,也在发展着相应的能力。

无论是自然表征还是促进幼儿自然表征能力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去做”比“做到”更重要。幼儿在全面掌握某个事物之前,首先认知的都是这个事物的样子。因此,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重点是要给予幼儿“去做”的机会,而要避免因为担心幼儿做不到而剥夺了幼儿去尝试体验的机会。第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学设计侧重点不同。幼儿每种表征方式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过程和需求,在四种基本的自然表征方式中,小班幼儿会更侧重言语的表征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征,而中班则是身体动作和简单的构建表征,大班相对更侧重符号表征和完整的自然戏剧以及自然“拟态”游戏。第三,幼儿自然表征的四种基本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在某一个具体的自然体验活动中,可能会同时用到其中的多种方式。从语言到动作、到符号、再到构建,幼儿表征自然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自然教育的视角下,最终一定要落实到自然表征能力的发展上。

猜你喜欢

符号事物探究
学符号,比多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符号的由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