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学习力与科研信念的内在机理

2021-12-25毕于民

关键词:性别差异硕士信念

王 娟, 毕于民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2.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关于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问题一直是科研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学术界关于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研究对象多聚焦于高校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两个群体。研究发现,女性教师在科研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科研获奖方面均显著低于男性教师[1],同时女性博士生科研产出数量比男性也要少[2-3];也有研究发现,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除了男性博士的EI论文发表量高于女性外,两者在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差异并不大[4]。已有研究均表明科研产出存在性别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高职称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人数所占的比例显著少于男性教师,女性博士的数量也明显少于男性博士;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其学术社会网络及科研合作关系弱化[5],而男性则受家庭和孩子的影响较小[6],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

不同于女性教师与女性博士生,近几年我国女硕士研究生的在校人数已持平甚至超过男性硕士生(表1),且在读研阶段较少受到家庭和孩子因素的干扰,那么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是否也存在性别差异呢?少部分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表明,虽然女生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阶段的学业表现优于男生[7-8],但在读研期间乃至进一步的深造过程中,并未将其优势持续地表现出来[9]。李洁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女研究生群体存在学业成就优势下滑、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事业发展成就动机滑落和社会性别观念随学历增高趋于保守”[9]的特点。高耀等利用2017年全国研究生离校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学硕型研究生中,男性的科研产出高于女性。[10]硕士期间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期阶段,也是他们真正了解科研、迅速萌发科研兴趣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科研热情会明显地影响他们今后的科研选择,因此关注这一阶段研究生的科研产出与科研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深入探究这一阶段科学研究的性别差异,有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

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硕士研究生群体,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2)硕士研究生学习力与科研信念的性别差异是否是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原因?(3)学习力与科研信念性别差异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

表1 高校硕士研究生男女人数分布情况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学习力

以往文献主要是从要素构成角度对研究生学习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研究生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11],它是引导、保持并拓展研究生科研学习状态的本领和能力[12]。除此以外,研究生学习力还应包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13]、学习转化力[14]、学习监控能力[15]、主动学习行为等[16]。

总结以往文献,可以将研究生的学习力大致概括为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学习态度以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学习动力是研究生科研行为的诱发因素,对科研成果的产出发挥促进作用;学习策略是指研究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调控,不仅包括对自我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计划、自我意志与毅力的管理,还包括其与知识的互动(知识获取与整合),与同学、导师的互动;学习态度是研究生对于本阶段学习特点的适应性与所处环境的满意度;而创新能力是科研活动的灵魂,贯穿于整个科研环节。

2. 学习力与科研产出

学者以学习力的单个要素为切入点将其与不同变量间关系进行深入讨论。比如:有研究表明学习目标导向对研究生创造力有直接正向影响,并且内部动机在其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17];也有研究表明在影响研究生学习效果的众多因素中,个人调控的影响力最大,主要包括学习动机、上网时间、专业兴趣、学习毅力等[18]。

学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其学习过程与进行科研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研究生有效学习的结果除了专业知识的积淀外,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产出。研究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才能具备科学研究所要求的各项素质,从而有所产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知识和技能高的人更容易对自己产生肯定、认同及赞许的心理状态,这种良好心理状态会促使研究生更有信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而产生较高的科研产出。

基于此,提出假设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力正向影响其科研产出。

3. 学习力与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

关于学习力的性别差异,相关文献已就其各要素分别进行了研究。动机方面,男性研究生无论是在和谐学术激情,还是强迫学术激情方面,都较女生更容易将其转化为学习投入[19];学习态度方面,男女研究生在“课下行为倾向”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对待课下行为的态度方面要好于女生[20];张润杰等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别划分为表面型、深层型和成就型,并深入探讨这两个维度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女生的表面型动机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深层动机、深层型策略显著高于女生[21];李孝更研究发现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尤其在学习动力适应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基础方面更为显著[22]。研究生教育最为核心的目的是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或思维的积累和培养,而在这两方面,女性也不如男性表现得好[23]。男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学习材料性质与任务目标等方面都要优于女研究生[24]。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读研期间女性研究生更多地关注人际关系、生活品质、自身的恋爱状况、未来家庭生活,投入到学习与科研当中的精力较少[9,25]。

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男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力对科研产出的作用程度高于女性;

假设2a:男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对科研产出的作用程度高于女性;

假设2b:男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策略对科研产出的作用程度高于女性;

假设2c:男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对科研产出的作用程度高于女性;

假设2d:男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科研产出的作用程度高于女性。

4. 科研信念的调节作用

信念传达的是个人对于某种理想和事业前途的坚定性,它是构成人们行为动机和基本方向的思想观念[26],当信念与科研结合时便为科研信念。鲍威等从学术职业意向的角度来研究博士生的科研信念[27]。Adedokun等[28]、尹奎等[29]用科研职业抱负来表示这种信念,即研究生未来继续进行科研活动、从事科研事业的意愿;张瑾将学术信念定义为研究生对学术目的和学术价值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对学术事业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倾向,反映了其对学术的追求和以学术为业的崇高理想,包括学术认知、学术情感、学术意志和学术职业意向四个要素[30]。本文将借鉴后者的定义进行研究。

当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力时,会提高科学研究成功的信心,而一旦这种信心又受到坚定的科研信念支配时,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热情便会进一步高涨,他们心甘情愿为信念的实现而付出时间、精力,并坚信自己可以克服科学研究中的困难,科研付出的结果便是产生较高的科研产出。

基于此,提出假设3:科研信念在硕士研究生学习力对科研产出的影响路径中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5. 科研信念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

科研信念对人们的科研行为具有激励、支持功能。马缨指出女博士在学术兴趣、科研能力、工作抱负方面均弱于男博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科研地位和成就[31];张双月和张艳从“自我效能感”角度考察了农科研究生的科研信心程度,发现农科女研究生的科研效能感低于男性研究生[32];张瑾对女性研究生学术信念显著低于男性这一现象进行成因访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问题对女研究生学术专注度的影响持续提升,部分女研究生观念上认为过高的学历不利于人生伴侣的寻找,从而降低了对学术的追求[30]。

当前女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兼顾的特点[33]。尽管女研究生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更为独立自信,主体意识也有所增强[34],事业心与成就欲较同龄女性要高,但传统社会性别观及家庭角色定位的消极影响,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女研究生这一社会高层次人才的角色认同有所减弱。社会观念虽根深蒂固,但只有通过影响女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心理倾向才会发挥作用——她们默认了这种观念,才会导致其科研事业心与进取心的弱化。另外,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女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其科研信心不足。尽管女研究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以此达到与男性公平竞争的目的,但由于她们的科研信念不坚定,对从事科研事业缺少决心,因而其科研产出也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基于此,提出假设4:男硕士研究生科研信念对科研产出的正向调节作用强于女硕士生。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在研究初期,考虑到学校层次会对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有较大影响,因此尽可能选取同类型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研,遂将调研院校集中在山东省5所省属重点大学。结合纸质问卷与网络调研两种方式,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回收183份;网络问卷回收202份。剔除缺失值与答案一致项较多的问卷(连续一致项大于5项),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样本信息见表2。

表2 样本信息

2. 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科研产出。鉴于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产出数量上并无太大差异(1)初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发表数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故并未将其作为统计指标。,本文以他们在校期间被一般普通期刊、国内核心(含北大核心/CSSCI/CSCD)、国际核心(含SCI/SSCI/EI)等三类学术期刊收录的论文作为主要指标。[4]研究以论文最高产出等级作为统计标准,且只统计调研对象为普刊论文一作或二作以及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一作、二作或三作的情况[3],若发表论文为普刊且作者排序为三作及以后,则归为无产出一类。变量类型及赋值情况见表3。

表3 变量描述

(2)解释变量:学习力。学界关于研究生学习力的内涵主要是根据其构成要素进行界定,无法对其直接测量,因此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习力做如下处理:学习动力设置了3个题项,即“为了增长知识,满足求知欲”“有较为浓厚的科研兴趣,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为了在评选奖学金或争取荣誉时更具竞争力”。学习态度设置了4个题项,即“态度端正”“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等。学习策略主要是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意志以及团队合作5个方面进行测量。创新能力主要从“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挑战权威的勇气”“新变化的应对措施”“动手操作能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进行测量。变量类型及赋值情况见表3。

(3)调节变量:性别和科研信念。引入性别这一分类变量考察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科研信念的测量从“我有这样的想法我要献身学术”“ 我清楚自己的学科兴趣,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生读研期间理应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我在科研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坚持不懈”“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自身发展”5个方面进行测量。变量类型及赋值情况见表3。

(4)控制变量:专业属性、年级、导师职称。考虑到这三者对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将其设置为控制变量,变量类型及赋值情况见表3。

3. 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从理论设定以及模型简洁与可操作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将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学习力的4个理论维度进行检验,并将科研信念聚合成1个变量,检验结果见表4。构建学习力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科研信念的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其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要求,模型可以被接受;之后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各量表的效度做进一步检验,学习力各量表以及科研信念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8,Bartlett 球形检验的结果均显著,各维度的AVE值也都高于0.50。这些结果均表明,量表的效度良好。在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与组合信度(CR)均高于0.7,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表4 学习力与科研信念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值

(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将科研产出划分为1-4个等级,数字越大代表科研产出的等级越高,因此科研产出为有序分类变量,研究使用的计量模型是有序多分类 Logistic模型,模型的基本公式如下:

(1)

p(yi≤j|xi)表示分类j及以下类别的累积概率:

(2)

在公式(1)与公式(2)中,j代表科研产出的4个等级,j=1,2,3,4;y为解释变量,xi(x1-x10)分别代表控制变量、解释变量与调节变量;a为截距项,b为偏回归系数,τj为分界点。

三、实证分析结果

1. 主效应估计结果及性别差异

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学习力对科研产出影响的主效应及性别差异模型,共构建了4个模型,依次纳入控制变量、解释变量与调节变量,如表5。分别对4个模型进行平行性检验、拟合信息检验,前者检验结果显示,4个模型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数据满足有序多分类 Logistic模型的适用条件;后者检验结果显示,4个模型的卡方检验概率值均为0.000,总体显著。-2倍对数似然值由模型1中的202.314下降到模型4中的156.483,PseudoR2由模型1中的0.046上升到模型4中的0.274,模型拟合优度逐步提升,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5 学习力对科研产出影响的主效应及性别差异

模型1中年级以及专业属性的效应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导师职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年级以及专业属性的差异会影响科研产出,而导师职称对科研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模型2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学习力4个维度的效应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创新能力越高,科研产出越高。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创新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科研产出分别增加0.325、0.272、0.435、0.624个单位,由此假设1成立。

模型3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性别的效应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存在性别差异,即相对于女性,男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产出更高。

模型4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首先性别的效应依旧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在低层次学习力群体中,男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产出依旧高于女性;其次,性别与学习动力、创新能力的交互项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性别与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的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男性的科研产出受到学习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大,即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原因在于男硕士研究生比女性拥有更高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而两者在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方面无显著差异,由此假设2a、2d成立。

2. 调节效应估计结果及性别差异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学习力对科研信念的调节效应及性别差异模型,共构建了3个模型,如表6。分别对模型5到模型7进行平行性检验、拟合信息检验,前者检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P值均大于0.05,说明数据满足有序多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后者检验结果显示,模型5到模型7的卡方检验概率值均为0.000,总体显著。-2倍对数似然值由模型5中的176.587分别下降到模型6中的152.451与模型7中的128.521,且PseudoR2也由0.201分别上升到0.273与0.316,模型拟合优度提升,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6 科研信息的调节效应及性别差异

在模型3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科研信念这一调节变量构建模型5。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科研信念的效应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科研信念可以正向预测科研产出,科研信念每增加一个单位,科研产出增加0.618个单位。

在模型5的基础上,引入学习力与科研信念的交互项构建模型6。性别与学习力4个维度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学习力的4个维度会受到科研信念的正向调节,由此假设3成立。

在模型5的基础上引入性别与科研信念的交互项构建模型7。性别主效应不显著了,表明在低层次科研信念群体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科研产出均较低。另外,性别与科研信念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科研信念存在性别差异,科研信念越高的男性,科研产出越高,由此假设4成立。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聚焦于硕士研究生群体,探究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个体原因及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学习力的4个维度即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创新能力对科研产出具有正向影响;(2)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男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创新能力高于女性,但两者在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方面无明显差异;(3)科研信念正向调节学习力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亦即科研信念越强,学习力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越明显;(4)科研信念的调节效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信念对于其学习力与科研产出之间的调节效应高于女硕士研究生。这一研究结论也与马缨[31]、张双月[32]等学者的观点一致。

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第一,读研的功利性目的导致了女硕士研究生偏低的科研信念。访谈发现,与男性不同的是,女硕士研究生更刻意地规避性别方面的就业歧视,由此其追求的硕士学位学历仅仅是今后就业的一块“敲门砖”,读研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一部分女硕士研究生表示“做实验太辛苦,能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了”。无论是读研的功利性目的还是消极应付的学业心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科研产出,同时也折射出其较低的科研信念。为此高校在组织科研活动时应注重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关注,制定倾斜于女性的学术政策,引导她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科研表现突出的女硕士研究生给予公开表扬与奖励,树立学术榜样;纠正功利性的学术态度,鼓励女硕士研究生敢于把科学研究当作未来职业。

第二,传统的家庭及社会观念干扰了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女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际将面临年龄的“尴尬期”——婚育年龄的到来。一方面,传统家庭观念往往希望女性能尽早地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尽早成家,并不期望女性有较高的成就;另一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观念在这一时期也会显著影响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这种外在压力动摇了她们的职业决策,导致其在科研训练初期便没有将科学研究当成一生的职业抱负,从而在毕业之际过早地离开学术前沿。Junming Huang、Alexander J. Gates等在其研究中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结论,女性科研人员过高的退出率是学术界性别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35]。因此,女硕士研究生自身观念的转变是减少科研性别不平等的关键。女生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勤奋、努力、谨慎、记忆力强等都会帮助女硕士研究生有丰厚的学术积淀与卓越的科研成就。女性要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当科研遇到困难时要善于自我激励,不要轻易放弃。

第三,深层型科研动机不足影响了女硕士研究生科研动力的持久性。结合上述结论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发现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的科研动力多来源于“周围同学科研行为的影响”“导师的科研要求”“学校的考核要求,为顺利毕业不得已为之”等表面型动机,而“进一步深造”“满足求知欲”等深层型动机不足。[21]表面型动机只能提供短时动力,深层型动机却可以提供持久动力,这意味着深层型动机的缺失导致了女硕士研究生缺乏持久的科研动力,从而影响其科研产出的持续性、主动性。为此导师应积极鼓励女硕士研究生参与甚至牵头课题研究,并对其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对其遇到的困难竭尽全力地帮助,对其遭遇的失败多多包容和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女硕士研究生获得较强的外在期望,形成对自我的正向认知,最终他人期望助推自我期望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转化为女研究生强劲的科研动力,增强女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兴趣。

第四,实践层次偏低[23]、缺乏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以及狭窄的知识面、不关心社会问题[36]等导致了女硕士研究生偏低的自我创新能力评价与判断。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男性与女性在思维方面的差异,重点培养女硕士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根据女性的思维特点和特质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女性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女性的思维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节奏,鼓励她们敢于挑战权威,给予其更多的发言机会,增强其学术主体意识。除此以外,女硕士研究生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硕士信念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围墙的信念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