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24钱燕青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渗透策略

摘要: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外语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在英语之外,日语、法语等其他语种教学热度较高,作为非母语教学,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实现学生对不同语系及语系文化的区分,在区分的基础上进行关联性思考,真正做到语言学习中的活学活用。以日语教学为例,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日语教学中,应基于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理论、范畴化理论、认知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带来学生认知思维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跨文化交际表达。本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明确语言学理论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高校;日语教学;渗透策略

基于国内日语学习的热潮,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日语专业,而在日语教学中主要借鉴使用英语教学模式,在借鉴模仿时也理应考虑日语语种特点,关注日语文化,并合理规避语言教学的传统弊病,只有打造高效课堂,创设特定的语言训练情境,才能真正扫清高校学生日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而认真语言学理论为高校日语教学创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开辟日语教学的新路径。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

作为一种专注于研究经验如何变化的学习性理论,更强调学生特定语言环境下的语义理解与把握,将学生知觉原动力与学习驱动力相结合,推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进行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帮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见解,主动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认知理论更强调知觉结构和经验过程,遵循认知失调、认知一致、认知一致变式的发展轨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最终的理论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转化为语言学习的经验。语言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所对应的语言能力是综合性的[1],能力培养又与学生认知经验的积累相辅相成,从本质上说,日语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掌握共同指向语言的语义运用。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应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能及时对日语词汇、语句进行概括性说明。另一方面,能就日语中的类似词汇、相似表达进行差异性分析,帮助学生区分,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感受。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日语教学以教育者正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强调学生过程探讨和学习问题反馈,是尊重学习者学习规律的体现。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隐喻理论的运用

隐喻不局限于修辞表达,也包括认知语义表达。相较于直喻,增添了表达的凝练美、含蓄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指人类应用类推能力,明确范畴作用和原理所对应的基础的认知方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应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理论开展隐喻思维教学,关注学生思维的创新,及时给予学生思维点拨,让学生语言运用恰到好处、自有妙处。日语中的隐喻多借助主格、主格助词、判断助词等形式进行表现[2],这是其与直喻最大的区别。日语语句中很少出现汉语中的“像、似”等一类词汇。日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使用比较频繁,也比较精妙,既对应说话人语言逻辑思维的展示,增强语言组织的紧密性,也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容易引发读者共鸣。高校日语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让学生产生日语学习的热爱之情,从语言表达层面品味日语的含蓄美。于语言学习初期了解隐喻表达的精髓。在教学中,词汇与语法学习之外,更应该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隐喻表达训练,不断发散学生隐喻思维,让学生在熟悉日语语境的情况下提升日语学习效果。建议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应适当减少词汇和语法硬性教学占比,提升隐喻思维训练占比。

(二)范畴化理论的运用

学者爱乐诺亚罗素就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进行专门探讨,提出应在原型理论基础之上,让叙述语言教学理念取代通过所有成员所共同的属性规定范畴的古典式范畴理念。人类认知资源有限,但可以借助范畴化获取海量认知信息[3]。在日语教学中,范畴化教学理论的运用也对应五大形成阶段,而不同的形成阶段对应不同的教学形式,有不同的教学导向和目标呈现。第一阶段对应认知肉眼可直观看到的模式。常见的是日语认知模式中的主谓宾结构建构及表达,其对应日语学习的本质内容。第二阶段,强调搜索长期的记忆内容以及熟悉掌握的认知信息,要求在新的日语句子学习中,可以借助日语基本句式反复地记忆,迅速找到新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第三阶段,记忆知识。在记忆知识时选择相近知识对比记忆。以日语时态学习为例,日语时态种类多,高达16种[4]。科学划分16种时态,将几种相近的时态联系在一起,整合记忆,以增强学生记忆的针对性和深刻性。第四阶段,推测日语中某一特征部分的应用规律,帮助学生进行规律性的日语语言学习。例如,盛唐时期中日往来密切,日本遣唐使者向日本引入了大量的汉字,这在现在的日语表达中也有直观展示,教师可以引导生学习中能用日语的语句推敲汉字的含义、性质,做到正确使用日语汉字,并确定汉字的最佳放置位置。第五阶段则是选择典型化、类似性的案例,让教学模式趋于范畴化。一般案例越經典,范畴化程度更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记忆与理解。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所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范畴化处理。关注相近或易混淆的词汇语句,通过典型关注完成学习任务,提升日语学习质量。五个阶段是依次展开的,在日语教学中使用范畴化理论引导学生学习日语,五个阶段缺一不可且顺序不可乱。

(三)认知语法理论的运用

认知语法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分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应用建议。对于主观性强且较为模糊的认知模式,语言的结构是词义极、音韵极以及这些要素的整合。语言结构是从大量的语料中总结出的范式的表达。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下,先由教师讲解句型,然后举例子论证,继而学生模仿造句。该教学模式下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关注、社会关注割裂开来,导致学生语言学习篇生硬,带有中国思维色彩。例如汉语翻译为日语时如果单纯注重句型,忽略了日语的文化禁忌,很容易引发日语母语者的误解,要想减少误解,应让学生多阅读,特别是精读日文报刊、日语小说,收集句型例子,既进行句型学习训练,又真正了解具体的社会、文化等语境,形成日语表达的特定思维[5]。认知语法中的词汇和语法观对日语教学也有相应的启示,语法可以扮演规则角色,学生造句时按照规则规范使用词汇。认知语法对语法和词汇没有做过多的区分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别更体现在学生日语学习的阶段差异上。这种规则对以生成语法为基础的传统日语教学模式中的浅层次的词汇、语法观有积极引导作用,学生在日语词汇和语法学习中自觉进行抽象思考。

(四)构式语法理论的运用

认知语法理论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中构式语法理论的教学应用必不可少。构式语法使用的目的是让零散语法知识转化为习惯化了的集合体,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生成语法是将语法借助词汇项目、合成词汇项目的规则记叙的概念。从谚语之类的固定表达到单词能够自由替换的主谓宾构式能形成连续体。构式语法理论在日语教学中有一些细小表现,如“超”为代表的前缀形态素,“的”为代表的后缀形态素,主语+动词+宾语a+宾语b的双重宾语结构。以构式语法理论进行核心语法的抽象概括,让高校学生日语学习回到问题初始阶段。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三、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同英语教学相似,日语教学也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认知语言学理论渗透到日语教学中,积极构建新的日语教学范式,引导学生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思维、范畴化理论、认知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等进行日语知识深入浅出地学习和日语文化的全面涉猎、积极把握,真正发挥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指导作用。在高校日语教学中推行认知语言学教学理论也须遵循相应原则。

(一)学生为本原则

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语言教学应围绕学习者而展开。具体到高校日语教学中,则要求听说读写教学安排服务于高校学生,让学生自觉地认真思考,产生认知学习的热情,在特定的听说读写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自觉练习。只有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才能加速语言学习的进程,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关注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让学生认知思维活化的基础上对日语知识内容及关联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选取与整合运用,并借助实践性互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语交际表达中,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继续发挥认知思维积极作用,开启新一轮的知识学习循环。这要求教师在日语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主性,放手学生,但又不放任。

(二)信息关联性原则

学生思维活动是多感官调动并配合的过程,具体到与日语语言学习中,要求学生发挥能动性,建构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串,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知识学习由零散变为整合,让思维发散更深、更广,从而把握日语知识。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知识、信息的关联,帮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更大量的信息素材,切实提升学生综合思考能力,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解读信息,于不同维度关联信息,产生日语学习的多维认知。在日语听说读写教学中,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关联性原则,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扩展听说读写内容,及时关联,并确保信息关联科学有效。一般语言知识信息的关联有两大突破口。一是进行词汇或语句的上下文关联,若单独词汇或单一语句,则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关联,也可以让学生借助语言,运用情境进行词汇、语句等信息的关联。学生基于语言使用的特定环境,积极挖掘情境中所牵涉的要素有效关聯,于情境中获得知识的全貌,让学生得到系统化的信息输入。

(三)输入输出一体化原则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日语教学也应遵循知识输入与输出一体化原则,学生不能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知识的输入,也应主动地输出知识,以有效的输入和输出实现日语知识学习的高效化,也让日语语言运用更灵活。输入后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输出,是学生在输入知识后,经过复杂的认知思考,主要涉及到知识的真伪判断、总结、归纳、延伸拓展,真正输出已经内化提炼后的核心知识。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具体教学场景,既引导学生进行日语知识的巩固,又能在巩固中及时输出,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增加学生日语学习的深度。输入输出一体化原则也可被理解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原则。

结束语:推行认知语言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必然要推翻原有的传统日语教学模式,以隐喻、范畴化、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指导学生产生日语学习的自觉性,并在日语学习中主动探究思考,主动进行情境融入,实现知识输入到输出的灵活转化,认知语言学更强调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体验进行整体阐述,帮助学生系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忻. 偏误—对比—认知:语言研究范式的新尝试——以“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例[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39(04):75-83.

[2]孙雅男.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助数词语义扩展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郝慧敏.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8):61-62.

[4]王芳. 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翻转课堂研究——以日语翻译课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2020,18(02):74-76.

[5]张英春.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09):113-116.

作者简介:钱燕青,1982.11.,女,浙江绍兴,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渗透策略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