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

2021-12-24金晶雷懿

中国商论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需求铁路

金晶 雷懿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铁“迈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铁路国际化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我国铁路优势分析了设施联通中铁路的骨干作用,从高校、职业技校、企业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化人才内涵与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型、管理型、综合型三类人才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铁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的铁路国际化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铁路;国际化人才;需求

本文索引:金晶,雷懿.<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3):-07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2(a)--04

1 设施联通中铁路的骨干作用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民航、水路、公路)的骨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亿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22.8%,比2019年减少14.57亿人,同比下降39.8%,受新冠疫情影响,是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的下降情况。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8266.19亿人公里,比2019年减少6440.4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43.8%。但是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逆势增长,完成45.52亿吨,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9.8%,比2019年增加1.40亿吨,增长3.2%,是由于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增长以及2020年十余条铁路新线投入运营,为铁路的货物运输提供了充分保障。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30514.46亿吨公里,比2019年增加297.1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同时,国家继续加强铁路投资,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占全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22.50%,投产新线493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21公里。就路网规模来看,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稳居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铁路项目积极“走出去”,遍及多个大洲,诸如亚洲、欧洲、北美和非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名片”。随着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安伊高铁、匈塞铁路、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等铁路网络的建成,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健。目前,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完善了相应的铁路标准体系。2021年,中国首列出口欧洲雙层动车组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满足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双层动车组,将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5个国家铁路线上运行,进一步见证了中国标准,高铁标准“走出去”充分发挥着铁路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铁路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载体,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强、性价比高等优势不断推进“走出去”步伐。

1.1 技术先进

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高速发展,掌握了多项先进技术。由于我国建设地理环境复杂,除了平原这些地理结构简单的地区外,还有丘陵、山地、高原等复杂地区,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针对不同地理环境的高铁技术,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和先进的现代化装备,可在任何地段铺设铁路,经得起高寒酷热、戈壁风沙等气候的考验,使得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因此,我国在铁路工程建造技术上有着特有优势。中国还建设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牵引系统和世界最大的高铁运输网,在牵引供电技术、运营管理方面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1.2 安全可靠

我国近50%的铁路服役时间不足20年,且以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CTCS-3列控系统、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技术装备得到了广泛运用,各类设备设施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国铁路在勘察建造、运营管理、综合检测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高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据国际铁路联盟(UIC)和欧洲铁路管理局(ERA)统计资料,在过去十年,中国铁路每十亿人公里旅客伤亡率为0.02,在全球主要铁路国家中保持了最低水平。

1.3 兼容性强

中国铁路充分吸收全球高铁先进技术和装备,通过自主、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融合了ISO、UIC、IEC、EN、JIS等国际先进标准,在工程建设、轨道、动车组、列控、牵引供电等主要领域与全球先进铁路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互通性。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可跨线运行,满足了各种技术和运输需求。中国铁路认证标准兼容性强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如亚洲和欧洲国家等,还和一些国家的铁路公司签订了检测认证的合作协议。

1.4 性价比高

中国铁路建设经验丰富,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产业链全备,在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方面显著低于国外同行业竞争者,具备低成本、高质量生产大量零部件的能力。因此,中国铁路在价格采购、人才利用、运营管理等方面能够合理利用,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铁路国际化人才内涵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不尽相同,需求与建设领域广,因此迫切需要大批专业素质高、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多国语言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是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主要角色,可以推进国家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理解;可以提供专业可靠的咨询信息,探索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机会;还可以在科技、管理、金融、法律、贸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化人才内涵的核心是国际化,即知识能力素质具备国际水准。目前,各界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尚未统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有学者将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纳入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特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界对国际化人才要求提高,认为国际化人才还应具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积极抗压能力、熟悉国际惯例等素质能力。也有学者从组织的角度对国际化人才进行定义,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一个组织能否构建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要为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提供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化人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除了传统要求的小语种人才、外交人才外,还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熟知他国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善于外交等综合素质,也就是新型国际化人才。

3 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基本性問题,“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高校、职业技校等机构纷纷响应号召,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1 高校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分别为人才、教学配备以及制度体系。(1)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能力为主。国际化人才必须有国际理念和全球视野,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此基础上,需要扎实的各类专业知识,如工程技术、法律、经济金融、运营管理、国际贸易等;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2)教学配备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软硬件的更新、师资力量的强化以及国际化课程的设计。教学软硬件更新主要指教学平台与教学环境需要更符合国际化设置;师资力量的强化主要指对本土化师资进行国际化教学指导以及引进国际化师资;国际化课程设计需要更加有针对性与专业性,以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3)制度体系方面,主要包括本土学生与留学生的管理教育制度的制定,针对不同学生,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尽量维持折中均衡的管理制度。针对本土与海外师资,建立一套普适性强的国际化师资培训与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国内顶级高校清华大学于2016年成立“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以打造现代化高端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高级别国际交流平台。该校还设立了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班,为中国和东南亚企业家打造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一带一路”提供高端国际化人才。

3.2 职业技校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技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职业技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同时抓住校企合作机会,优化教学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化人才为核心。(1)市场导向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国家文化、语言不同,发展建设需求与进度不同。职业技校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师资情况、办学特色等特点精确选择合作对象,准确定位教学方向,为市场提供针对性的国际化人才。(2)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跨国企业或者本土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提前了解与适应工作内容,在专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渠道等方面开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体系方面,职业技校在专业领域方面更具针对性与应用性,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法律等因素的不同,设置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培养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在学校之间打通课程学习互通认证平台,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建设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

针对职业技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机构做出努力,探讨培养方案。2019年,由AICC澳洲国际职业教育中心、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共同主办了浙江中职国际化语言教学课题研讨会,会议目的是解决中职院校国际化课程难题,为“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提供语言保障。多家职业技校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出台一套国际化语言教学课程及教学管理体系。

3.3 国企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企主要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与他方合作两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大批技术与管理类的中高层人才。(1)自身资源方面,国企已经拥有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国际化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对这些人才技能如外语基础、管理能力、工程技术等进行分类,并针对性进行能力培训,将这些人才朝着国际化方向培养,将他们外派,让其参与国际项目的实践等,这些人才即可高效具备国际化综合素质。(2)与他方合作方面,企业、政府、高校三方合作,立足海外业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共同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满足“一带一路”发展的各类人才需求。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截止到2021年1月,有81家中国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超过3400个项目,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这些成果离不开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国家电网为例,在2019年4月成立国网大学,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同时与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13家单位合作,举办研修班、国际论坛等活动培训,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4 设施联通对于铁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对于铁路国际化人才,需要既懂专业,又有国际视野,既会国际商务,又通国外人文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铁路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复合知识结构——既懂专业,又懂语言,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

(2)铁路专业精通——铁路专业基础扎实过硬,掌握铁路专业领域前沿技术;

(3)跨文化融合——迅速适应跨文化工作环境,并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4)国际化视野——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对于本领域的国际前沿及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

4.1 技术型国际化人才

设施联通需要各国在交通运输、水利、环保能源、通信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合作,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类国际化人才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对于铁路国际化人才,涉及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环节,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沿线存在很多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环境,需要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工程专业技术能力,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而沿线国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同等问题,因此,通晓铁路国际规则的技术型人才是实现与沿线国家设施联通的保障。

4.2 管理型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铁路发展上,可能存在区域发展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承包相关管理及法律政策不同等問题。因此,需要深知专业领域业务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进行协调与沟通,政策沟通是相关国家开展各领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开拓铁路海外市场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各个领域具有国际思维,能够从全球视野出发,认识和思考国家和区域问题并具有决策性思维。因此,决策管理型国际化人才可以保证铁路联通的顺利实施。

4.3 综合型国际化人才

铁路联通服务“一带一路”需要培养综合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外语能力、经贸金融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等。同时,综合型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开放包容的心态等素质。

国际合作的前提为无障碍沟通,因此要求相关人员精通外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小语种国家,精通小语种是必要的人才需求。“一带一路”建设也离不开经贸合作,需要懂经济知识、会实际经营操作的国际化人才。资金融通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从各大银行到货币债券等方面的合作,都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精通外语并具有经贸金融知识的综合型国际人才,可更好地为国际合作提供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极不发达国家,因此铁路联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差异大。在此情况下,投资环境复杂,工程环境存在文化多元性,有诸多不稳定因素,诸如法律、政治因素等可能会给沿线铁路项目的建设带来挑战。因此,综合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高度的跨文化敏感性、全球视野和大局观、娴熟的跨文化交流和谈判技能、开放包容的心态能接受和尊重文化差异等跨文化能力,从而与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实现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处,以保障铁路联通的顺利开展。部分沿线国家政治环境不稳定,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应急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应对突发事件,从而保证自身安全。在一些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国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保证自身健康。

除此之外,国际化人才还需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目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有欧洲及北美标准、中国提出的建设标准。但是,中国提出的建设标准还不能完全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可和信赖,可能会引发他国对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的质疑,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自信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5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铁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铁路国际化人才又为我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保障。面对铁路国际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作为铁路国际化人才的直接培养者,院校、企业等机构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厘清对铁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建立有长远战略目标的铁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1-83.

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光明日报,2015-05-06(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闫振华.浅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134.

刘伟.示范性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树立及策略[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13.

滕珺.国际组织人才十大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5-1-29(3).

杜秋永,史映雪.我国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2(5):87-88.

赵立宪.什么是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特征[J].国际人才交流,2013(7):55.

韩凤燕.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对外经贸,2012(11):143-144.

曹佳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9.

Research on the Demands of Railway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Group Co.,Ltd.  JIN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LEI Yi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railway, especially high-speed railways, to “go global”,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ailway international talents.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China's railwa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bone role of railways in the connection of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niversitie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t deep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talents. On this basis, the demand for railway internation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discussed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hree types of talents, including technology-based, management-based,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hina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railway international talent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ailway; international talents; demand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需求铁路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