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课堂系统的教学研究

2021-12-24卢彪高铭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9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智慧课堂新媒体

卢彪 高铭悦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课堂教學中手动板书、课堂考勤不便捷、成绩统计数据分析不足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新媒体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新媒体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了智能签到、课堂抢答、PPT投屏等内容。移动互联教学主要包括了PPT备课、直播与录屏、课堂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内容。新媒体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课堂系统采用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教学效果反馈和教学实时改革,构建了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

关键词:智慧课堂;新媒体;移动互联;教学生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9-0110-04

Teaching Research of Smart Classroom System Based on New Media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LU Biao, GAO Ming-yue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uch as manual blackboard writing, inconvenient class at? tendance and insufficient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statistics, a smart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new media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designed. New media classroom teaching mainly includes intelligent check-in, classroom answer, PPT screen and so on.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mainly includes ppt lesson preparation, live broadcast and screen recording, classroom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he smart classroom system of new media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teaching, realizes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ig data, real-time teaching effect feedback and real-time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s a new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Smart classroom; new media;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ecology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通过课程板书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和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讲授与课堂沟通。在传统教室中,老师以记录考勤情况、课堂提问以及课堂讨论的学习表现情况、课堂汇报、课堂或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依据,老师课上统计,课后还需将相应的情况通过人工手动输入电脑记录学生成绩[1]。传统教学手段存在方法单一、效果不高等,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新媒体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2]。该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式课程采用教学电子投屏手段与简便课堂互动软件工具,能够弥补传统板书死板与活力不足的问题[3]。

2)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师生教学互动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互动手段的缺点,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记录的大数据备份分析与监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搭建了完备的学习数据监管机制[4]。

1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式课堂投屏教学,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教室端,将存储云端或移动端的课件、图片、视频等各类教学资源投放课堂,并通过互动工具激活课堂教学[5]。

1.1课堂投屏

课堂投屏是指教师借助有线/无线技术,将手机或电脑画面显示在投屏设备上,以实现课件演示、多终端同步,文件传输、实物拍照展示、触摸板控制等操作的过程。

通过投屏,可将PPT、文档等教学资料,以及签到、选人、抢答、投票、主题讨论等教学互动过程与结果,实现上墙展示。

1.2 PPT课件目录级跳转

教师的PPT课件存储在专属云盘中,课堂教学中可直接将课件投屏显示。投屏支持多终端控制进程。同时支持PPT课件目录查看,快速跳转到指定页面。

1.3签到

传统的课堂签到多采用点名或手签的方式,所需时间长、统计烦琐。除了支持普通签到方式以外,另外增加了扫描二维码、手势、定位、拍照等新的签到方式,提高签到效率的同时,还以新颖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签到的积极性。

1.4选人

课堂上教师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并考量其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水平。传统的选人方式往往存在教师主观性过高、学生参与不均的弊端。选人环节由系统随机抽取,可选一人或多人参与活动,同时可记录教师对选中人员的评分,并自动记入汇总成绩。

1.5抢答

为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程度,教师常在提问后通过抢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的抢答往往存在参与学生过于集中的问题,也很难在最终成绩上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肯定。抢答环节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为积极的学生与回答正确的学生设定较高的参与分值,并自动记入汇总成绩。

1.6教辅资源投屏

教辅资源包括教师在课程各个章节中加入的各类教辅资料,来自第三方链接的外部资源,以及教师存储在云盘中的文档、图片、视频等各种参考资料。除实现PPT课件的投屏之外,还能将教辅资源快速投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2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教学互动

基于移动端的教学活动发放,快速采集课前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疑难点进行解释,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反馈。同时,课中基于移动端发起的互动教学活动,如课堂签到、讨论等,系统将自动统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考勤情况、课堂讨论和课堂表现数据,另外,课后测验的数据也会被记录在整个教学行为[6]。通过整个过程性数据考核,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1 PPT备课

PPT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传统的 PPT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PPT 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对接,另将PPT与专题、笔记、录音等教辅方式进行集成,PPT 资源在云端存储,满足了教师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进行备课的功能需求[7]。

2.2直播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教师发起关于课程内容的教学直播,学生在线收看内容,实现师生随时随地进行的直播内容实时交互的便捷体验,为师生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交流空间。移动互联技术可实现教师一键发起线上直播、过程互动讨论、历史课堂回放等活动,提升教学直播互动体验;学生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可实现随时随地收看直播、实时参与直播交流、弹幕评论精华内容与历史回看往期直播的学习需求。

2.3录音

教师的音频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关键辅助材料。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录音与PPT 内容的对接,可对PPT 的每页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配文,提供给学生反复收听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4笔记

相对于传统笔记,电子笔记具备版式清晰、易于分享的特点。移动互联技术在实现基于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与教辅资源快速记录笔记的同时,增加了对于笔记阅读人员信息的统计,增加了笔记发布后的继续修改功能,增加了对于笔记的点赞和持续回复的交互设计,增加了快速转发到课程章节、消息、站内信函、站内通知、小组、收藏、微信好友、朋友圈、QQ 等传播渠道。

2.5作业

通过系统发放作业和回收作业,及时的实现作业的批改与回复,并可以实现作业的信息统计、信息汇总统计和反馈作业详情报告。移动互联技术的作业系统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线、资料题、连线题、排序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程序题、口语题和听力题等全系列作业模式。

2.6阶段性学习成果投屏

阶段性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教师可随时将学生的作业截图/拍照后进行投屏展示。图片支持放大与缩小,丰富课堂交互的内容。

2.7课堂数据统计和活动报告

教师上课期间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是基本授课手段之一,课堂活动数据统计与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提供课堂活动实时查看,学生的课堂活跃度都能实现可视化呈现模式,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实现教学实时针对性更新与变更,并且系统能根据教师不同层面教学管理的需要生成基于每堂课活动的报告、每个班的学情统计与整体学习情况统计。

2.8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能够真实还原面授教学场景,实现零距离伴随式学习。移動互联技术的同步课堂与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辅导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同步课堂平台推送教学辅导资源、习题以及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远程通过网路同步参与课堂。

3结语

基于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师上课之前的教学准备、学生预先复习、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课后作业上传下载与批改、课后教学巩固和全程教学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内容,实现了整个教学系统的融会贯通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该教学手段还实现了全程教学信息收集、云平台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实时教学效果反馈等,成功实现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

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融合,能够将智慧课堂引入传统的教学场所,能够大量积累强大的教学数据库。该教学系统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管理手段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与有力的支撑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璐璐.浅说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9):157-158.

[2]吴媛.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93-96.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4]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96-98.

[5]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6]李祎,王伟,钟绍春,等.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08-114.

[7]陈磊,刁绫.基于Moodle 的翻转课堂在《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80-18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智慧课堂新媒体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