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1-12-24陈晶晶熊娟

科技风 2021年33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陈晶晶 熊娟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融合

我国高职教育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如何形成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高职院校、企业及行业真正的融合,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实现高职教育与行业和产业的融合是解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为了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为了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化妆造型、发式造型、服饰制作、色彩搭配、美甲等专业技能进行生活时尚形象设计、舞台影视人物造型的高技能实用型、特色型人才。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人物形象设计骨干专业。近年来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成果,但仍然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参与比例不足、实践教学平台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因此,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创新,为我校实现多元化职业教育建设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其教学成果将丰富我国的高职教育理论,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

舞台影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物形象设计的空间变化、创意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为了适应当前舞台影视创作的要求,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个人素质高、综合知识全面、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过硬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难以满足“十四五”规划的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和人文品德的综合素质,但传统培养模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够,学生缺乏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和领导能力。因此,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紧密结合湖北地区“十四五”规划中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在湖北地区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从而推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陈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单薄,虽然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课题讨论,但实践性还不够。实践教学平台资源难以满足当前及将来发展的需要,例如智慧教室和实训所需道具数量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训和实践教学的达成度不理想。

传统PPT教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存在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学生缺乏探索专业技能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热情,难以将理论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应用在实训和实践中。并且传统课程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学习。长期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断下降,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人物形象实操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

(三)缺乏具有行业前沿的专业课程和教材

随着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材在时效性方面难以保障学生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和技术。因此,在專业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三、教学改革举措

(一)以党建促教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教研室依托支部组织的各种党建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地,增强教研室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教研室借助党建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通过理论学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了教研室的凝聚力。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培养、传承民族文化和技艺相结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学习和民族文化创新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了学习热情。

(二)以国家和民族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立了与企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利用产学研合作丰富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企业需求与职业面向相结合。近年来,为湖北省京剧院、歌剧舞剧院、话剧院、儿童艺术剧院、群艺馆、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输送了一批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物造型设计人才。

基于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我校一直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重点学科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形成了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践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主动适应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培养有突出针对性的岗位人才,在学生人文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注重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专业学生不但具有先进的形象设计理念,还掌握了形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式造型师人才,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三)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层次融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我们坚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深层次融入思政教育,发扬思政教育优势,不断探索具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强化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等通识课程,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定期举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教师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在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结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实现教学主体从“教”向“学”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学生的听课率和抬头率,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组织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的“职业院校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国家规划教材申报高级研修班”,每学期在学校开展“说专业群、说专业、说课程、示范课比赛”,培养了一批教学水平高、发展潜力强的青年教师。

在理论课程方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构建了“通识+专业+前沿”的教学体系,强化通识课程、优化专业课程、精选前沿专题。在实习、实训等方面,构建了具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的“专业+项目+工作室”的体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建“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围绕“互联网+”的国家战略需求,以行业需求为牵引,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提升学生在“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面向文化产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精英人才。新增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创业体验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美甲”“化妆造型”等经营性创新创业项目,并进行校内外进行推广。此外,还新增了150m2的实训教室,配置了百余套专业化妆造型桌椅、造型服装、美发、美甲造型工具等,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天使日记》的人物化妆任务,在全国巡回演出十余场。并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人物形象造型设计毕业作品展演及第一届校外设计绽锐力奋进新时代作品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校企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新范式,构建“教学+实习+就业+创业”全方位培养模式。依据工匠精神教育的标准由专业课程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培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例如在“舞台影视造型”专业课程中,以企业需求为课程考核内容,邀请企業负责人参加学生的课程考核;学生所做的“立体裁剪”“毛发钩织”和“特效塑型”被企业采纳,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近年来,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与武汉美丽萱媳形象设计有限公司、武汉臻美遇时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湖北省京剧院等多家企业和专业院团建立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深度共享和协作,从而实现了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模式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中地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和技术技能人才模式,最终同步实现了学生在“知、行、学、用、识、能”六个方面的目标达成。

(五)建设业界导师专家队伍,实现教学前沿化

以人才质量为驱动,以打造湖北艺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近年来依托舞台影视化妆工作室、毛发工作室、化妆实操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从湖北省京剧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湖北省话剧院、武汉市京剧院等行业内知名企业和院团聘请了多位楚天技能名师、非遗传承人等大师和专家,形成了一批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业界导师专家队伍,业界导师通过专业讲座分享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成功案例和职业经验向学生传授了行业的前沿知识,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了学生从事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信心和热情,为培养具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术前沿的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通过专业比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组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内外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各类技能竞赛,在比赛培养学生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技能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香港国际美容技能大赛、全国发型/化妆/美甲/美睫大赛和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第十二届“金楚杯”美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新娘化妆组金奖和创意化妆组金奖、银奖;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单项新娘化妆学生组亚军和全国单项晚宴化妆学生组季军;在全国教科文“十三五”规划课题东方杯文学和艺术作品创作大赛和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中获多项学生组一、二等奖。同时,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教学引导,将实践技能训练融合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中。例如在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创意彩妆”“主题化妆”和“舞台影视造型”中,以大赛比赛题目作为考试题目进行考核,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结论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始终以服务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依托湖北及周边区域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立足于平衡发展、突出特点的基本策略,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艺术职业的人才需求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人物形象设计高素质人才多样化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专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以舞台影视人物造型、毛发制作技术为特色的专业优势,推动了湖北地区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了我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成了我国高职教育中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使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成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物形象设计专门人才的基地。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