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2021-12-24陆建松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6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学术研究馆藏

摘 要 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并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然而,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普遍存在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在分析博物馆展覽学术支撑体系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展览 学术支撑体系

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并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但在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展览筹建中,无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普遍存在展览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展览的质量和水准。因此,为了提高自然博物馆展览的建设水平,必须加强其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1 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博物馆展览是一项基于教育学和传播学的、面向大众的知识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载体。集学术文化、思想知识和审美于一体。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是博物馆展览的目的,而科学性和真实性则是博物馆展览的前提。按照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内在规律,其科学流程必须经过三个环节: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的搜集和梳理→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其中,“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即是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是博物馆展览筹建的基础,任何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都离不开扎实的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支撑。

所谓学术研究成果,是指与博物馆展览主题和内容相关的学说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调研资料等。学术研究成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博物馆展览中提出的概念、观点、思想、知识和信息都是建立在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不仅展览内容大纲和脚本的编写有赖于学术研究成果,而且图文版面、辅助艺术品和多媒体展项的设计和制作都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和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做支撑,那么,不仅博物馆展览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与制作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展览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也必然得不到保证。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同样如此。世界著名的自然博物馆,无论是纽约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展览之所以成功并吸引观众,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它们都有强大的学术研究成果支撑。

所谓文物标本,是指与展览主题和内容相关的馆藏文物标本。文物标本不仅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博物馆展览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展览中文物标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博物馆展览是靠文物标本“说话”的,即通过文物标本,达到透物见人、见事、见生活和见精神,来表达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反映事物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文物标本不仅是博物馆展览区别于其他传播媒介的特殊语言,更是博物馆展览的“主角”,并且文物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展览传播的效益。一般来说,文物标本越丰富,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越强,就越能表现展览主题和内容,越能更好地实现展览的传播目的。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同样如此。举凡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无不以其丰富的馆藏及其丰富多彩的展览闻名天下并吸引大量观众。

综上所述,学术支撑对展览策划、设计与制作极其重要。在筹建一个自然博物馆展览之前,首先必须夯实本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否则要想做好展览是不可能的。

2 我国自然博物馆学术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术支撑对博物馆展览的筹建是如此重要,但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特别是新建的自然博物馆实践中,除了少数自然类博物馆外,普遍存在学术支撑不足的现象,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不足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2.1 自然标本的收藏边界及对象不清晰

虽然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对象是那些反映自然界演变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标本,但并不等于每个自然博物馆的收藏都要包罗万象,事实上,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从国际上看,除少数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之外,大部分自然博物馆都有明确的使命定位,并从使命出发,明确自己的收藏边界及对象。例如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The Field Museum, Chicago)的使命——激发对地球生命的好奇,同时探索世界如何形成,以及我们如何改善世界[1]。因此,其收藏主要关乎地球生命的标本。再如匹兹堡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使命——提高对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科学理解和公众理解[2],因此其收藏对象主要是关于自然界、人类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标本。

反观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由于没有明确的使命定位,必然没有清晰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重点,必然没有清晰的收藏边界及对象。在博物馆标本收藏工作中,普遍存在不分地域或不按领域什么都收藏的现象,都是古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学化石、岩石、矿物之类。由此,必然难以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展览特色,必然导致各地自然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同质化现象。

2.2 馆藏标本数量少、不丰富

自然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博物馆的研究、展示传播、科普教育工作都有赖于馆藏自然标本。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都有丰富的馆藏,例如: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地的7 000万件标本,其中昆虫标本2 800万件;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3 600万件标本;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2 500万件标本;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超过2 100万件的标本等[3]。较之西方主要自然博物馆,我国主要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相形见绌,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32万余件,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29万余件,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生物标本约40万件,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近20万件,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15万件,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约11万件[3],其他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则更加少。一些新建或正在新建的自然博物馆,例如深圳自然博物馆,藏品几乎是零起点。馆藏自然标本收藏不足,必然严重制约了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展示传播和科普教育工作。

2.3 馆藏标本及其信息采集不完整、不科学

一方面博物馆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科研和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只有收藏完整、科学的藏品才能真正发挥其科研和科普教育的作用。所谓完整、科学的藏品概念,应该是“完整的本体+环境资料”,即除了完整的藏品本体外,还应包括其相关的环境资料。以蝴蝶标本的收藏,不仅要收集蝴蝶的成虫,还要包括蛹、幼虫和卵三个生命阶段,以及收集蝴蝶生命各个阶段的生态习性、环境等背景资料。只有这样完整、科学的标本及其信息采集和收藏,博物馆的展览才能展示蝴蝶生命的全过程,才能全面、系统地展示蝴蝶的全貌,给观众完整、真实和科学的信息。

然而,在各地自然博物馆标本收藏过程中,由于不重视标本及其信息的完整性、科学性采集和收藏,必然导致在展示中无法全面、系统地展示生物的全貌,无法给观众完整、真实和科学的信息。例如各地自然博物馆的蝴蝶展示,都只是一只只蝴蝶成虫的展示,老虎、熊、熊猫等动物的展示,也都只是一个个标本的孤立展示,看不到这些动物的活动状态、生存环境和生态习性等。这样的展示,既不符合博物馆展览“知识性和教育性”原则,也不符合博物馆展览“科学性和真实性”以及“观赏性和趣味性”原则。

2.4 学术研究对展示科普支撑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一个出于公共教育和利用的目的,对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收藏、研究、阐释和展出,最终实现知识传播的非正规教育机构。从总体上讲,博物馆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收藏、研究和阐释,这部分工作是围绕“物”展开的,实质上是组织、加工和生产公共知识的过程;二是通过展示、传播和教育活动将加工和生产的公共知识有效传达给公众,这部分工作是面向“人”展开的,实质上是传播和普及公共知识的过程。

较之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自然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在目的和任务上有两个不同:一是其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和服从展示科普的需要,即要将其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展示科普;二是除发现探索研究外,其学术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再转化为展示科普的支撑。

然而,由于我国多数自然博物馆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学术研究的目的与任务,无论从观念还是从组织架构和激励措施上,都尚未真正构建起以展示科普为导向的学术研究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表现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与展示科普严重脱离甚至背离的现象。学术研究部门埋头于自己的发现探索类研究,轻视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研究成果的搜集、梳理和转化工作,造成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对展示科普支撑严重不足的现象。

3 如何加强自然博物馆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学术支撑体系是做好博物馆展览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克服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夯实展览的学术支撑,有效提升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水平,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其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3.1 以使命为导向,加强馆藏标本体系建设

所谓博物馆的使命,是指一个博物馆机构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虽然全球自然博物馆有其共同使命——反映自然界演变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向观众普及自然知识,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但因为性质、地域、资源和层级等的不同,每个自然博物馆的具体使命也各不相同。例如: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使命——通过科学研究与教育,发现、解读和传播人类文化、自然界与宇宙之知识[4];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使命——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在其中所处的位置[5];德国柏林自然史博物馆的使命——和人们一道,通过对话,发现和描述生命与地球[6]。使命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命决定着博物馆的收藏范围及其对象。每个自然博物馆都要从使命出发,根据本馆的区位、层级、类型与资源优势等,确定本馆的收藏范围及其对象,形成自己的馆藏体系,而不能包罗万象,什么都收藏。

以正在建设的深圳自然博物馆为例,经过专家论证确定其为国家区域自然博物馆,其使命为“立足深圳和粤港澳,面向華南地区,辐射东南亚,反映华南地区自然演变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自然奥秘,向观众普及自然知识,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因此,深圳自然博物馆将以上述使命为导向,确定自己的收藏范围及其对象,开展其馆藏体系建设。同样,重庆自然博物馆要立足我国西南大地,主要收藏反映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等自然标本;浙江自然博物馆要立足浙江大地,主要收藏反映浙江大地的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水生生物等自然标本。总之,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都要以使命为导向,确定本馆的收藏范围及其对象,强化馆藏标本体系建设,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展览特色。

3.2 以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加强自然标本信息体系建设

自然标本是反映自然界演变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物证。自然博物馆收藏自然标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特别是展览科普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展览科普的需要,必须以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加强自然标本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要改变只有自然标本本体才是藏品的落后理念,牢固确立起科学的博物馆藏品概念——“完整本体+环境资料”,即科学的藏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的自然标本本体;二是与自然标本相关的环境或背景资料。

其次要按照上述科学藏品的概念,研究和制订各类自然标本信息采集的标准规范。仍以蝴蝶标本信息采集为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蝴蝶标本信息采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蝴蝶生命4个阶段标本——卵、幼虫、蛹、成虫。

(2)不同科属分类的蝴蝶标本,根据蝴蝶的特征、亲缘关系(系统发育)及进化程度,全世界的蝴蝶约有2万种。按照生态环境来划分,还可将蝴蝶分为森林蝶类、沼泽蝶类、森林草原蝶类、农业植物蝶类等。

(3)蝴蝶的生态习性,包括取食、栖息特点、繁殖方式、分布范围、物种天敌、自卫方式等。其他自然标本信息采集也同理。

总之,只有采集完整、科学的自然标本信息,才能给博物馆展览科普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才能让博物馆展览全面、系统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才能给观众完整、真实的信息和知识。

3.3 以展示科普为目标导向,强化博物馆学术研究

200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并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予以阐述。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其首要目的和功能。标本收藏和学术研究是自然博物馆展示科普的基础和条件,但仅仅做好标本收藏和学术研究是不够的,更要进一步把上述工作成果转化为展示科普。并且,博物馆标本收藏和学术研究业绩和价值主要通过展示科普来加以实现和体现。

针对我国自然博物馆学术研究与展示科普结合不够的现象,首先,要从认识上厘清学术研究、研究成果转化和展示科普三者的关系,改变为研究而研究,或学术研究与展示科普相脱节的现象,确立以展示科普为目标导向的学术研究,强化学术研究对展示科普的支撑。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博物馆科研生产与服务体系,打通博物馆科研与展示科普的渠道,鼓励科研人员将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重心从发现探索研究转移到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学术成果的搜集和梳理上来,引进最新和权威的研究成果,推进学术成果向展示科普的转化。第三,要建立和健全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一个博物馆,即便研究实力再强,其所拥有的科研成果资源也毕竟有限。因此,为了推动博物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打破自身科研资源的局限,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专业协会、科学家团体、STEM企业等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生产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知识传播体系,为博物馆展示科普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总之,只有坚持以展示科普为目标导向,强化自然博物馆的学术支撑,才能期望有效提升自然博物馆的展示科普水平。

参考文献

[1]Mission: Inspires curiosity about life on Earth while exploring how the world came to be and how we can make it a better place[EB/OL].(2021-10-05).https://www.fieldmuseum.org/about/our- mission.

[2]Mission: 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ncreases scientific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humancultures[EB/OL].(2021-10-05).http://www.carnegiemnh. org/mission/.

[3]馆藏标本数量[EB/OL].(2021-10-05).https://baike.baidu.com.

[4]Mission: To discover, interpret, and disseminate -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 knowledge about human cultures,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universe[EB/OL].(2021-10-05).http://www.amnh.org/about-the-museum/mission-statement.

[5]Missio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world and our place in it[EB/OL].(2021-10-05).http://naturalhistory.si.edu/about/mission. htm.

[6]Mission: Discovering and describing life and earth-with people, through dialogue[EB/OL].(2021-10-05).http://www.naturkundemuseum-berlin.de/en/institution/mission-statement/.

作者简介:陆建松(1962—),男,復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jslu@fudan.edu.cn。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Lu Jianso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ultural relics and museum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E-mail: jslu@fudan.edu.cn.

Abstract Cultural relic specimen and academic research constitute the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of museum exhibitions, which bring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exhibitions. Howeve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in China generally have the problem of a weak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in museum exhibitions, this article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Keywords Natural History Exhibition, Academic Support System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学术研究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浅议消费安全问题多发的症结所在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