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1-12-24罗利琼陈健达邝植雄黄俊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罗利琼 陈健达 邝植雄 黄俊豪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病程漫长、症状多、致残高等特征,严重损害患者健康。有资料记载[1],当下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出2 亿,60 岁以上群体的占比高于49.0%,但是患者整体服药率不足25.0%,疾病控制率约5.0%,明显低于发病人数比例,增加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我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产生的临床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针对本病的治疗,临床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症状体征,减少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提升生命健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长效降压药,分析不同药物的疗效,为高血压临床用药过程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本文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氯沙坦钾片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50 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56~79 岁,平均年龄(71.2±5.1)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5.7±1.5)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4 例,Ⅱ级7 例,Ⅲ级4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54~82 岁,平均年龄(72.6±6.3)岁;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6.0±2.1)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2 例,Ⅱ级8 例,Ⅲ级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诊;②近期(≤2 周)没有接受其他药物治疗;③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等;④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拒绝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片治疗,100 mg/次,q.d.,清晨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 mg/次,q.d.,清晨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 周,治疗阶段停用其他降压类药物,各组完成治疗后,检查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指标(DBP、SBP、mALB、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DBP 降低幅度>10 mm Hg,并且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中;或DBP 降低>20 mm Hg,但没有降到正常区间;有效:DBP 降低≤10 mm Hg,但其已经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 降低10~20 mm Hg,或者SBP 降低>30 mm Hg;无效:没有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治疗后血压水平有上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mALB、BUN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BP、SBP、mALB、BUN 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DBP、SBP、mALB、BUN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发生率分别为8.0%(2/25)、4.0%(1/25)、4.0%(1/25),对照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发生率分别为4.0%(1/25)、8.0%(2/25)、4.0%(1/25),两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相对较高,早期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表现,可能会在某次体检中发现机体血压水平上升,或者在精神紧张、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后自感头晕、头痛、眼花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是由高级精神功能紊乱引起的[3]。早期血压仅是暂时上升,伴随病程进展持续升高,不同脏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累。并且本病发病较隐匿,病程较为漫长,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

但是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当下国内有大概1.3 亿高血压患者不自知,在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中,25.0%左右的病患没有接受过规范化治疗,也有约75.0%患者具体血压水平没有达到控制标准。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目已经超过8000 万,位居全球首位,并且数目还有不断增加趋势。当下,国内针对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很多临床资料证实本病可能会和环境改变、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也是引起高血压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年纪相对较大的群体,机体长期高血压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且大部分老年人血管壁已经出现粥样硬化,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顺应性明显降低,脉搏波传导速率加速,很可能造成终末收缩压明显上升,机体在这样的状态下心肌细胞耗氧量增多,容易引起年龄相关性高血压[5]。如果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达标,很可能对靶器官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当下,依然有很多Ⅱ、Ⅲ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达标,可能是因为患者没有正确选择降压药物,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差等。故而怎样选择出疗效较好、副作用偏少、用药方法简单、患者依从性较好的药物,是当下各级医院治疗高血压疾病过程中探究的共同问题之一。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典型代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机体中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一定的血管选择性,作用对象以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为主,作用在管径较小的动脉上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当下临床上常用的长效降压药物。本品药物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不会改变机体的血清钙浓度,在生理酸碱度范畴中,其作为一种离子化的复合物,主要是依靠钙通道受体和结合点整合或者分离,逐渐拓展至外周动脉血管,进而发挥较好的降压作用[6]。患者经口服用药后,在6~12 h 内血药浓度会达到峰值,终末消除半衰期大概是35~50 h,连续用药7~8 d 后,机体的血药浓度便会处于稳定状态,故而其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长,能较好的控制患者24 h 血压水平,特别是晨峰血压,还能减轻患者冠状动脉痉挛等现象,此时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较理想的心脑血管保护性药物,并能维持机体血压的平稳性,生物利用度处于较高水平上。苯磺酸氨氯地平还能较明显的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对血小板聚集过程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发挥出较好的抗氧化剂扩张血管的作用。氯沙坦钾片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作用主要有促使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在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疾病中,SBP 增高是常见情况,SBP 越高病情就越难控制。有临床观察发现[7],个体伴随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单纯SBP 增高的情况,此时其发生中风与冠状动脉急性事件的风险更高。心率、外周阻力是影响DBP 的主要因素,DBP 能够反映出机体外周阻力高低。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DBP、SBP、mALB、BUN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DBP、SBP、mALB、BUN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更好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BUN 是机体蛋白质代谢活动中形成的主要终末产物,该项指标上升可能预示着机体肾功能损害;mALB 是反映机体早期肾病、肾损害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病理性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疾病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8]。

综上所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肾脏功能,优化临床疗效,且治疗过程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但是本文还有一定不足,比如纳入样本量较少,没有观察患者远期血压控制、维持情况等,这些均是后续研究应不断加强的地方,进而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浓硫酸磺化苯酚合成对羟基苯磺酸工艺研究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