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康茶产业发展概况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24李建国周长安
李建国 周长安
(陕西省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1.安康茶业发展基本概况
1.1 安康产茶历史悠久,始于西周,盛于唐宋,名扬古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以及《新唐书》、《岚皋县志》等史料对安康茶业的种植历史、适生区域、栽培方式、商品价值以及质量品质均匀详细记载。清嘉庆年间安康岚皋县化鲤墟龙安烘青以香气高,滋味醇厚,冲泡于杯中芽上梗下,竖立成朵而为“贡品”;道光时,财主盛肇南将茶上贡,道光皇帝封赐“国子监”牌匾一块等等事实依据,再次印证了安康茶的辉煌历史。
1.2 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57年,安康全区茶园面积6.19万亩,产量达160.04万公斤;1974年之后,茶叶生产出现高潮,到1990年全区茶叶产量达275万公斤,占全省茶叶总产的6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将茶产业作为安康特色现代农业的首位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按照“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战略,聚力推进安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0.8万亩,年产量超过4万吨。全市发展茶叶园区231个,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市级龙头企业84家,SC认证企业179家,安康茶企开店覆盖全国25个省、81个市,在省内外建立专卖店、商超专柜、代销点170个,电商销售企业达256家。2018年,安康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准登记注册。2019年,安康富硒茶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安康富硒茶以29.94亿元的品牌价值首次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
2.安康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园面积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安康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茶区建园多以坡地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导致茶农茶企在基地建设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参差不齐,全市茶园建园出现管护投入不足、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偏低、统防统治难以开展、农业投入品不便于监管、生产技术标准不够规范、企业加工能力有待提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略显薄弱等一些问题,制约着安康茶业提质增效的步伐。
2.2 综合利用率有限,产品结构单一。安康茶产业从整体种植面积上看,全市老旧茶园任占有一定比重且多为低产出茶园,虽然各级主管部门一直努力推进低产茶园改造,但平均亩产35.3公斤的产量,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还有部分优质茶园山高路险,少数地块甚至存在弃管撂荒现象,可采摘茶园面积大打折扣;再从产品结构上看,目前主攻方向任然在的绿茶,产品品类相对单一,精深加工滞后,价格普遍集中在档次偏高的春茶生产,针对春茶后修剪的原料和夏秋茶鲜叶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茶叶数量偏少,严重影响了安康茶产业效益。
2.3 缺乏龙头引领带动,抱团发展意识不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技术单位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据2019年底数据统计,安康已有茶叶生产营销企业1820家,其中生产加工厂856家。虽然企业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整体实力任然不强,多呈现为基地零星分散不成规模、经济实力偏弱、硬件设施陈旧落后,部分茶企不仅加工环节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小农思想,抱团发展意识不强,与现代农业无法有效衔接,难以做大做强。
2.4 品牌整合认识不统一,效果不突出。安康现有茶业企业商标234个,产品品牌130多个,县域品牌名称7个,中国驰名商标仅为2个,多数品牌缺乏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塑造茶产业品牌,明确发展方向,全市于2018年9月启动品牌整合工作,但由于部分县区还存在认识不统一、思想不重视以及企业在质量标准应用、品牌运用方式、举报投诉处置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担忧与疑虑,使得此项任务落实力度不够,效果有所延时。
2.5 服务队伍老化,专业人才稀缺。全市各级专设技术服务机构6个,内设机构10个,从事茶产业的科研推广人员59人中,茶学专业仅21人,其余绝大部分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年龄都在45岁以上,多以兼职状态负责茶产业发展工作,知识结构上的老化和工作热情上减退在所难免,30岁以下的新生力量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还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缺乏经验,想要在茶园面积和经营主体持续增长的环境下,承担起技术指导服务任务有些不太现实。显然,严重匮乏的高学历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成为安康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3.安康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推广优良茶种,突出标准化建设。优良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陕茶一号”作为陕西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其具备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的等优势,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并形成以陕茶一号、紫阳群体种、龙井系列品种、中茶系列良种为主导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地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高聚硒能力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完善全市茶树品种体系;其次在高标准严要求适度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强化低改茶园基础设施配套,聚焦提升老茶园管护水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技术,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助力茶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2 增强龙头竞争力,加快企业提档升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对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政府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用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等措施鼓励等措施,加大现有企业培育力度,优先考虑选择基础好、规模大、技术强、前景广的市级以上企业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支持相关茶企创建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针对企业负责人开展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对外将继续做好商引资工作,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茶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其采用“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相互协作、联动发展”的科学理念,与农户合作配套建设产业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提升全市茶产业化经营水平。
3.3 提高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充分利用春茶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夏秋茶生产研发,丰富现有产品品类,使安康茶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高端绿茶、精品红茶、特色古茶”为主,黑茶、白茶等为辅的产品体系;其次加快茶叶深加工开发,在积极搞好各类茶产品的研究开发同时,使茶产业向食品、饮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延伸,争取每年在生产加工、产品开发立项和申请发明专利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3.4 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擦亮“富硒茶”品牌名片。充分发挥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引领作用,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全力打造安康富硒茶全国知名品牌。一是积极推进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严格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规范化,包装标识、门店招牌统一化。二是全力推进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评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品牌创建认定工作,积极支持品牌授权茶企参与中茶杯、国饮杯等各类品牌评选活动,扩大安康富硒茶知名度。三是继续借助各类媒体,利用交通沿线、城市节点、景区景点和车站机场等场所,大力开展安康富硒茶品牌和茶文化宣传推介。
3.5 优化人才队伍,激发产业活力
3.5.1 培养行业领军人才。通过在职深造、人才交流、科技带头、工作实践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在市内发挥领军作用、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的茶行业领军人才。通过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茶产业领军人才,力争建立安康富硒茶院士工作站。
3.5.2 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每年通过公开招聘3-5名涉茶专业人才,产茶重点县区每年委托专业院校短期培养10名涉茶专业人才。
3.5.3 培养产业技术人才。根据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线上销售技能培训工程。
3.6 挖掘茶旅文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安康富硒茶国际茶日系列活动作为陕西省主场活动和农业农村部重点活动,做好茶产业农民丰收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大安康富硒茶、安康秦汉古茶等品牌国际影响力。深入挖掘安康茶历史典故和故事,量身定做一批茶文化项目,把茶产业融入到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当中,演绎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的“四季茶区”,发挥茶文化的催化剂作用。支持茶企和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推动茶饮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