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策略
2021-12-24朱吉宏
朱吉宏
(来宾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宣威 655402)
经过长久的共同努力,我国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人、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管理制度不到位,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后续产业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成果巩固效果非常不理想,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效发展。基于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指向性的应对策略,加大经济财政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后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重经济补偿机制的完善,为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果提供推动力量。
1.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
1.1 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对于恢复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很有帮助。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的现象,改善城市空气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发展。
1.2 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退耕户进行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增加农民经济收益,有效缓解了农民的贫困生活状态;此外退耕还林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开始经营多样化的副业、外出打工等,拓展经济收入途径;通过对林果产业的科学经营管理,强化林果产业的经济收入。
1.3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退耕还林之后,大量的劳动力从耕地中解放出来,并且开展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如养殖业、林果产业等副业,还有部分农民发展农家乐、生态产业园等,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多样化多渠道发展,此外,还有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2.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问题分析
2.1 后续产业发展不足
发展多样化的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性因素。退耕还林之后,农村闲置人员增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成为他们主要的出路。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民在发展养殖业等产业时,投入和收入明显不符,严重影响了农业多样化产业的后续发展动力。
2.2 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性因素,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后期管理自觉性。但是现阶段,我国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出现二轮经济补助标准下降明显的现象,致使部分退耕户失去主要的生活来源,政策性返贫现象严重,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3 后期经营管理不到位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应用谁退耕、谁造林的原则。但是这种分散经营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体管理效率较低,成本投入较大,严重影响了后期林业经济的长效发展。而且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中,普遍存在素质较低、现代化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往往采取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发展。此外,部分退耕户只注重领取补助款,对后期林业苗木的管理、经营等不重视,导致树木存活率较低,难以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2.4 科技水平较低
在发展后续产业时,缺乏科学创新和投入,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只能发展较为初级的产业,市场适应力较差;缺乏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经济推广体制较为落后,成本消耗较大,缺乏新技术推广;缺乏标准化的产品生产规范,缺乏对无公害产生组织标准。而且后期产业中绿色食品生产中缺乏品牌效应。
3.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完善策略
3.1 大力发展后续产业
大力发展农业后续产业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效果。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后续产业项目,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补偿和资助,强化工程成果巩固效果。此外,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辅助,加大林业基地建设,强化对抚育经营的重视,有效实施巩固成果第二期项目规划,建立长效的工程建设机制。给予一定的金融、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尤其是针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退耕户,实施一定的税收减免,促进他们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
3.2 完善经济补偿机制
退耕还林工程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以及相关政府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制定规范化的经济补助标准,并促进补偿标准和市场发展状态的统一性和适应性;构建完善的退耕还林补偿体系,结合市场物价发展变化情况,实施调整补助标准,实现动态性补助调整和规划,从而满足退耕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强化他们对退耕还林以及后期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来宾街道逐渐增加了退耕还林面积,并开展全民的补植补造,完成生态扶贫工作。
3.3 强化科学的经营管理
强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刻认知;对退耕户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其对林果产业的经营管理技能水平和意识,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并进行科学培育,最大程度上增加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要遵循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合理的树种选择,确保树种类型和当地生存环境的协调性,此外,还要注重补植补造的合理应用,要结合农户的意愿合理选择。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并保障乔灌木的合理搭配,优化林分结构,并且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浇水、施肥等培育措施,提升树木生长效果,强化退耕还林巩固成果;采取复合式经营管理模式,在退耕还林初期,苗木还比较小,可以选择林下套种的模式,种植一些较为低矮的经济作物,例如豆类、瓜果、牧草等;在中期可以选择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等综合性农业产业,以此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强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避免出现毁林复垦的后果;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可以推广林业嫁接改良等实用技术,加快林果树木的生产速度,强化经济效益;对桃树、梨树等经济林木进行改良,避免其出现老化、退化等现象,保障退耕还林经济效应的长效性和持久性;积极开展林业技术下乡活动,安排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对退耕户开展技术培训,强化农民对林果产业的科学经营管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来宾街道进一步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监督管理,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责任制,强化来宾街道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果。
3.4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保障退耕还林成果的持久性和长效性。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进行持续性关注,对其成果巩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构建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营、产品价格、利益纠纷等进行规范性管理和协调,强化系统性的服务效果;强化资金和科学投入与推广,大力培养农业以及林果业技术人才,在科技的支持下强化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当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成果巩固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后续产业发展、补助标准、经营管理、科学投入等,严重影响了成果巩固效果。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应对,促进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有效巩固和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