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政府工作报告,谈需求侧改革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起

2021-12-24江苏孙寿玉沈从举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结构性供给

江苏 孙寿玉 沈从举

2021 年3 月5 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残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五处提到了消费,突出了消费的地位与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一、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我们可以参考刘鹤副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文章指出,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科学指导实践,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需求侧管理是新发展格局这一大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第三,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但是也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第四,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那么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的背景是什么?文章指出是为了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并且指出新发展格局战略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

二、为什么要对需求侧进行改革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彼此依存,相互促进。需求强调的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供给强调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信息、数据等要素。

2015 年11 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整个“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改革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 万亿元,达1 015 9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前两年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1.5 亿吨目标,一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项目加快实施,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开局。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想让供给端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单靠改革供给侧是不够的,必须要需求侧协同发力。事实上,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在逐步培育强大的内需市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国内市场、内需的重要性。这十几年来,通过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需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下一步扩大内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和一些结构性问题,管理的方式不再适用,需要以改革之手去化解。很多传统的做法不再适合现在的发展状况了,有必要对需求侧进行改革。

三、怎样进行需求侧改革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四、正确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内在选择。

供给侧的重点在于通过提高生产动能来刺激经济增长,但需求侧的重点在于通过扩大社会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需求侧与供给侧两者本质上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需求侧改革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需求的适度扩张,能有效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实力的强大,可以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从而达到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供给体系的打造,也要协调好需求侧,不断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供给侧改革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改革的方式,从原来注重单一调整需求结构的思维上拓展出一条新的出路,即深度调整供给结构。供给侧改革战略是需求侧改革战略的丰富与升级。需求侧改革战略更多的是关注宏观经济的增长,而如果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关注的则是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实现经济的创新发展。

切实发挥需求侧“稳定器”功能。做好需求“稳定器”,有助于提高对市场预测的准确度,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速在短期内下滑,从而降低供给侧改革的成本与难度。以对准供给侧改革的节奏为导向,把握需求侧改革的配合尺度,可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充分依托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挖掘和拓宽消费渠道,释放需求空间。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人口政策机制改革,鼓励优生,缓解老龄化,不断释放人口红利,从而进一步刺激优质消费。此外,应持续搞好国土绿化,加快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和土地污染问题,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可用土地规模,为挖掘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做加法,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新模式、新结构、新业态、新组织的改革模式;做减法,逐步化解过剩产能,稳妥推进市场出清,降低企业的融资杠杆与融资风险,加大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做乘法,加大各类主体的研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引导企业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要素驱动,深化科技改革,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做除法,提高单位要素的投入产出率,打破制度壁垒、垄断壁垒、进出壁垒等因素限制,让市场价格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确保要素价格依据市场规律而变动,降低能耗,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施。

积极营造内贸流通新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在诸多消费领域中,不是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不高涨,而是我国的消费品供给跟不上。中央经济会议多次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商品环境,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易环境,提高商品的供给能力,促进商品的量质提升,更有效地匹配“供”与“需”,优化经济的产业结构。良好的内贸流通新环境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的外在条件,是提高我国商品流通能力与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前提。在流通方面,我国要继续推行流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建设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流通产业。在消费方面,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费,加速新消费的形成,实现消费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结构性供给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