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榆社县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2021-12-24张爱花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黑穗病斑病

张爱花

(山西省榆社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榆社 031800)

玉米是榆社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7 万亩左右。在玉米生长中,必须重视病害防治,不仅能够保障玉米品质,还能提升玉米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收益。下文对榆社县主要玉米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

一、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小斑病也称作玉米南方叶枯病,是玉米生长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够大幅降低玉米产量。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小斑病很少造成灾害。1970 年,该病在美国大流行,造成玉米损失165 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近10 亿美元,影响严重。目前,玉米小斑病在全国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

1、发病症状

小斑病在玉米生长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发生,苗期发病情况不严重,抽雄后逐渐加重。该病对叶片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也可危害苞叶、果穗、籽粒。

由于不同品种的玉米抗病性不同,叶部症状也有不同的病斑类型:第1 类,病斑为黄褐色的椭圆形或正方形,边缘呈现深褐色或紫褐色,扩展范围主要受到叶脉的限制。第2 类,病斑为灰色或者黄色的椭圆形,病斑任意扩展。第3 类,病斑为黄褐色的坏死小斑点,并伴有黄褐色晕圈,病斑往往不会扩展。前2 种类型属于感病性病斑,最后1 类为抗病性病斑。感病性病斑一般会导致整个叶片萎蔫,甚至枯死。若在多雨季节发生,病斑上还会产生很多灰黑色霉层。

2、病原菌特性

病原主要有2 种,无性态为平脐蠕孢属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有性态为子囊菌门旋孢腔菌属异旋孢腔菌。分生孢子梗2~3 根束生,褐色,以直立或弯曲的形态从叶片气孔中伸出,有3~15个隔膜,基部细胞比较膨大,上端可以看到孢痕。顶端或侧方会长出分生孢子,为褐色长椭圆形,有3~13 个隔膜,分生孢子两端可长出芽管。子囊壳可以在枯死的染病组织中发现,也可以经由人工诱导产生。子囊壳为黑色球形,经常深藏在寄主染病组织中。

菌丝适宜发育的温度为10~35℃,pH 值为2.6~10.9。分生孢子适宜形成温度为15~33℃,适合萌芽温度为5~42℃;不管是形成还是萌芽,都需要高湿条件。分生孢子具有较强的抗干燥能力,可在玉米种子上存活1 年。子囊壳的适合形成温度为26~33℃,最低不能低于17℃,不然无法形成子囊壳[1]。

田间条件下,小斑病菌不仅可以侵染玉米,也能侵染高粱,若经过人工接种也能危害小麦、水稻、蟋蟀草、黑麦草、马唐、狗尾草等诸多禾本科植物。

3、发病条件

不同品种的玉米具有不同的抗病性,造成小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或杂交种。

小斑病发生的轻重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降雨量、以及湿度等。特别是在5~10 月间,气温较高,湿度条件适宜,小斑病很容易发生流行。该病在15~20℃时发展速度较慢,超过20℃时发展速度加快。如果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积累一定的菌量,就会造成小斑病流行。

一般7~8 月小斑病发生较严重。与轮作地相比,玉米连作地发病较严重;另外,与矮秆作物间作套种发病较轻。通过合理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更好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能够增强玉米抗病力,防止受到病菌侵染。

4、防治措施

(1)选泽抗病品种

玉米小斑病防治主要预防措施要选择抗病品种。在明确致病小种的基础上,选用抗病且高产的优质玉米品种。也可选用杂交种,有针对性地进行轮换,不能大面积种植单一化的抗病品种。抗病杂交种有H84 和凤白29 等,自交系有330、回丹以及Mo17 等[2]。

在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品种对大斑病的水平抗性,以及利用小斑病的核基因抗性,关注大小斑病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对于大斑病,要谨慎利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而小斑病则要谨慎利用细胞质抗性。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还应配合优良的栽培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抗病性能。要定期轮换种植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以免细胞质过于单一,出现高致病小种。

(2)栽培管理

清洁田园。田间病株上残留的病菌是小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在玉米收获后要将病残株完全清除,并对土地进行翻耕,有效减少早期侵染源。

选择合适的时期提前播种,这样可以缩短后期发病阶段的生长时间,有效缩短发病时间,实现玉米增产。

增施基肥。合理搭配氮肥和磷肥,及时追肥,保障植株健康成长。大斑病与小斑病的病菌都是弱寄生菌,一旦玉米长势不强就容易发病。拔节到开花期,玉米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不能满足玉米植株的营养需求,会导致玉米抗病能力大幅下降。

(3)药剂防治

玉米植株较高,难以进行田间作业,药剂防治难度较大。制种田玉米、特用玉米以及自交系的防治可采用药剂防治措施,常用药剂主要有45%大生、50%多菌灵、12.5%特普唑、75%百菌清、50%菌核净、25%粉锈宁等,从心叶末期开始施药,一直到抽雄期,用量为每亩100 kg 药液。

二、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1、发病症状与病原菌

玉米纹枯病也称作烂脚秆病,对基部叶鞘、叶片、果穗造成危害。基部叶鞘感病后会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再发展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导致叶鞘腐败、叶片枯死。严重时会蔓延到果穗,使果穗腐烂或者籽粒不饱满。该病属于土传真菌性病害,散落在土表的菌核为最初侵染源,主要病原菌为丝核菌属。

2、发病条件

玉米种植时如果复种连作、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会导致带菌秸秆残留,为下一年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3]。笔者对榆社县玉米纹枯病调查发现,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品种

不同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同。近年来,玉米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中存在很多抗性较差的感病品种,不利于纹枯病防治。

(2)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温度增加,不仅有利于纹枯病分生孢子侵入,也会减弱植株长势,利于病害发生。稀播时田间通风透光效果较好,纹枯病发生较轻。

(3)施肥

施肥水平较高时,玉米植株长势良好,荫蔽程度也会较高,随着湿度增大发病率提高。

(4)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条件下玉米纹枯病发生率较高,气温在28~32℃、湿度较大时,病害容易蔓延。在玉米籽形成期至灌浆期,如果遇到多雨天气,病情发展速度快、较严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玉米纹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产、早熟以及耐病的玉米良种,可有效降低病情,如潞玉13、资玉1 号、南玉5 号、屯玉27、隆庆2 号、辽单27 等。

(2)适期播种

播期较早则纹枯病发病时间也较早,发生程度会更加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当晚播可以避开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3)田间管理

实施轮作换茬,将田间的病残体彻底清,带出深埋,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初侵染源。在玉米心叶期去除带有病原的叶片,也可以降低田间的病原基数。

在某净作玉米地开展纹枯病防治试验。选取玉米品种为长玉18 号,处于抽雄期;试验地位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处理措施主要有剐叶、涂秆、以及剐叶加涂秆。剐叶是指彻底去除玉米植株基部叶片;涂秆选取的药剂为20%井冈霉素400 倍液。在药后15 天、25 天、50 天调查病情程度,并计算防治效果[4]。防效最好的是剐叶加涂秆,并且持效期较长;然后为涂秆处理;最后为剐叶,短期效果比较明显。因此,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剐叶防治;病情较为严重时,建议采取剐叶加涂秆的处理措施。

(4)化学防治

防治玉米纹枯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禾枯灵、多菌灵、粉锈宁、拌种双、井冈霉素等,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井冈霉素。如果田间病株率在3%~5%,可使用5%静冈霉素剂400~500 mL/亩,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喷洒。施药前要将病叶叶鞘剥掉。

三、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病症状与病原菌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系统侵染病害,发病严重会造成极大损失。该病的病原菌为黍轴黑粉菌,孢子会散落到土壤中,也会依附在病株残体上。

该病的主要侵染源为病田土壤,还有夹杂着病残组织的粪肥。另外还有种子表明的厚垣孢子,虽然侵染率不太高,但却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除了受病原菌菌量影响外,还与品种抗性有直接关系。相同环境下,种植感病品种会明显加重发病率。另外,若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积累菌量较大也会严重发病。

(2)环境条件

适宜病原菌萌发侵染的温度为20~30℃,土壤含水率为20%。一般,早播玉米发病情况严重;岗地玉米发病情况严重;高寒冷凉土壤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改进栽培管理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只侵染玉米,病情严重的地块要实施轮作。秋季翻耕土壤,深埋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源。间定苗时,剔除病弱畸形苗株,只留大壮苗。抽雄期间,去掉病株,并将其深埋,以免造成菌源积累。种植优质易感品种时,可在催芽后拌种,并适时晚播,这样可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并有效缩短侵染期,减轻病害发生程度[5]。

(2)选用抗病品种

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尽量种植抗病品种,去除易感品种。抗性品种主要有吉单209、丹639、登海1 号、四密21、哲单7 号、白单31 等。

(3)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玉米米丝黑穗病最简捷有效的方法为2%立克秀湿拌种剂拌种,每100 kg 玉米使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拌种400~600 g。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榆社县玉米3 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即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希望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玉米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黑穗病斑病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谷子黑穗病的发病及防治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