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忠市利通区牛家坊民俗类度假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24陈蕾陈蕊杜国红马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卫中学分校

品牌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度假区度假村农耕

文/陈蕾 陈蕊 杜国红 马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卫中学分校)

被誉为塞上江南、黄河金岸之称的吴忠自古就是丝绸之路要道,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城市,地处宁夏平原腹地,地势南高北低,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其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富有地域特征的历史人文氛围,使得民俗类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较快且有很大的特色 。境内有哈巴湖、罗山自然保护区、黄河大峡谷、库区鸟岛、黄河楼等景点,独具地域特色。

吴忠市牛家坊民俗旅游度假区地处上桥镇南端,风光秀美,毗邻城区,蕴含浓郁的民俗传统文化与回乡风情农耕文化,形成特色农产品餐饮、农家乐、采摘园、农耕博物馆等特色项目。

一、牛家坊度假村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牛家坊度假区地处吴忠市利通区城南上桥镇牛家坊村,位于吴忠市区南郊,上桥镇南端,北邻秦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牛家坊由于城市的发展处在城市向自然过渡的过渡区,北靠城市主干道,对接主城区,交通便捷。南接巴浪湖,南环水系穿村而过,有绿草如茵、郁郁葱葱、鱼鸟成群、果蔬丰硕的良好生态环境。以上自然条件为牛家坊提供了丰硕的旅游资源,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周末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为体验城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地域性文化独特

具有独特的人居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独特的民族服饰、节庆传统、传统手工技艺、建筑民居等,长期回汉民族融合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令人神往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农耕民俗博物馆中石斧、马车、煤油灯等在浓厚的烟火气息中,“情景再现”昔日农耕景象,让一餐地道农家饭唤醒沉睡的味蕾记忆,不知不觉“穿越”至旧时光中去。看得见逝去的旧民俗,尝得到小时候的味道,游客可感受一份年代久远的乡愁。

图1 牛家坊民俗度假区功能分区图

(三)可营造出特色空间

“五里一亭,十里一铺”的昔日话别相聚的景象,现已缩影成特色空间。乡村农产品的展示工坊、农家乐餐饮小院、农耕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与特色农耕文化形成的院落建筑空间等。为营造更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牛家坊的建筑外景绘有独特的民族风采墙绘,内容以当地回汉文化展示为主,极具民族风情。建筑的砖、瓦以及材料运用也展示了牛家坊极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图2 牛家坊民俗度假区功能分区图

二、牛家坊度假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定位不清晰

度假区内以拜湖子沟、牛家坊大道、利华街、金家渠路、金积大道、辅渠路、清一沟民俗街为主干线,构成四纵三横的枢纽网。牛家坊总体建设大致分为城南生态文化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牛家坊大队)、好吃街、民俗农家乐体验区六个片区。各片区整体规划为自发性发展,无系统规划设计,导致片区功能联系独立,无关联性和秩序性。

牛家坊度假区虽定位为民俗类度假区,无论从民俗体验活动的项目布局还是空间布局上看,民俗类体验区只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不到,项目只以民俗博物馆和牛家大队为主要节点体现民俗文化,其他项目趋向商业化项目。

牛家坊整体定位虽为牛家坊民俗旅游度假村,但缺乏民俗文化的体现,由其周围景观、指示标志等节点反映出牛家坊缺少城市环境到牛家坊乡村主题度假区的环境过渡区域,导致人在“迈入”牛家坊时一下由城市跨入乡村,形成的视觉景观效果不佳。

(二)基础设施欠缺

牛家访度假村旅游开发时间短、底子薄, 加上旅游开发单位的组织性程度不高等原因, 导致基础配套设施普遍不健全, 难以给旅游者提供系统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景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层次低甚至不健全, 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需求和差异化多层次需求。牛家坊度假村道路建设完整,停车场配套充足,但是存在道路系统分级不明确、车行步行混杂现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垃圾桶等卫生设施不全,标识系统不够清晰等。

(三)室内外空间无特色、重点不突出

1.室外空间

牛家坊街道空间总体主辅分明,以金积大道为链接城市主道路延伸,街道空间两边设置绿化景观,如科普长廊,以及桃园农庄部分人行道,总体来说街道穿插还存在街道规划不合理情况,影响游客游览体验。

院落空间总体以充满农耕文化特色为主的院落空间,如博物馆外部整体建设为中式古建筑的风格,主体建筑为平屋顶形式,入口处木饰墙面设计,墙面上装饰着大型农耕时期场景的铜色装饰画。东侧为主入口,西侧为次入口,通向牛家坊大队体验区,旅游旺季消防疏散通畅。主入口两边则陈列着整齐的四个谷仓,贴合农耕文化,并陈设水缸、石磨等民俗生活用品以及绿植景观。博物馆门前规划有集中停车场,地面铺装为水泥路。桃园农庄整体建筑形式为庭院式农家乐建筑,设有垂钓区、采摘区、农场区、住宿区等。

入口采用实心木材搭建,内设有科普走廊,上植有拱形绿化体系,两侧设置有科普展览,增添游客游览趣味性。空间分割皆运用木制格栅完成,东侧是用木制搭建的院落住宅和踏香区,竖向集中式格局,庭院分布两边。采摘区、养殖区分布西侧,内种植有无害天然瓜果供游客采摘,养殖区供有私人厨房体验项目,但其规划缺乏合理性,如家禽的卫生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依旧沿用当地文化传统特色,如博物馆内部结构为框架式建筑,构建出良好的功能分区和动线规划。分为入口区和四个展区,分别为农耕生活展区,日用生活展区、民族服饰展区、光辉历程展区。浅色系的软装搭配极具中式特色,最终构成丰富的视觉空间效果。

其中牛家坊大队的室内空间数量体现最为多,但其也缺少特色,仅仅满足室内产品制造刚需,导致室内外空间落差感较大。

三、牛家坊度假村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凸显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布局

牛家访度假村既是民俗旅游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讲堂、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要体现主题的鲜明性和功能的完整性,重点规划建设部分,保障传统空间和配套设施建设中融入新时代的智慧、绿色和健康品牌,避免千村一律的模仿和照搬模式。要体现色彩的统一性,将整体色调同自然环境、民宿风格等衔接起来,使其融合统一、协调友好。要合理利用现状特征,科学化规划、人性化布局。要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建筑风格、景观打造要凸显宁夏地域文化特色。要体现景观的多元性,让整体建筑群错落有致,多角度呈现,上下有趣、左右成景。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保障牛家访度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包括乡村旅游水、电、路、气、网、通讯、如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公共设施如地标、垃圾桶、区域详示等完善和整合,极大提升游玩游客幸福指数。

(三)重点空间设计凸显地域性,提升品牌形象

重点空间设计应极大融入当地文化特色,而不至于看其表面。注重改造设计,而不是做新古董,以提升牛家坊对外品牌形象。要体现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构建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广大游客能够驻足体验、流连忘返。要体现业态的补充性,将牛家坊村等周边的农家乐作为实践基地,完成实践讲堂授课到参观学习。要体现整体的协调性,融入文化元素,用心用情打造,真正做到“产”“学”结合、“景”“村”联系,提升品牌形象。

(四)突出重点项目

整合民俗度假区的产业及项目。以精准客户群体定位形成特色化的项目活动,尤其在民俗特色上需要整合和贯通。

四、结论

民俗类旅游度假村作为旅游市场的朝阳产业,主要集休闲、度假、教育、体验为一体的新时代村落,同时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提出适宜新时代的科学方法和对策,从而带动当地民俗类度假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度假区度假村农耕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农耕旧事十二韵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哥斯达黎加COCO艺术别墅度假村
樱花节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艾美酒店及度假村再扩青岛版图
最后的猎熊人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