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23汪旦斐
汪旦斐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觀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血糖情况,提升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大多选择社区治疗,所以社区护理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就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0.31±1.8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0.20±1.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栏宣导糖尿病相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内容如下:(1)建立患者个人信息及糖尿病情况档案,掌握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既往生活习惯等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糖检测指导等,督促患者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为患者讲解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积极作用,每周上门拜访或电话随访,随时了解患者情况;(2)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健康手册,解答患者的疑问,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提升对血糖的控制;(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积极与患者沟通,沟通时采用温和的语气,缓解患者心中的不安情绪,帮助建立信心,促使维持较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和自我管控能力。血糖指标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控的能力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来判断,内容包含饮食管控、运动管控、用药管控及自我检测管控等行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损伤引发。高血糖长期存在,会引起器官损害,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急性严重代谢的紊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病程长,且需要终身治疗,因此医院住院治疗只针对急性、突发状况,平时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在社区持续治疗。
社区护理也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联合,以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护理理念,改变以前单用药物治疗的理念,把社会、心理及生理管理相联合,把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调动起来,且通过社区护理能加强社区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3]。有研究显示,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对病情改善有帮助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利华.39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