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有效性分析

2021-12-2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灌洗肺泡呼吸衰竭

石 红 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漯河 462300)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危急重症是慢性呼吸衰竭,该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中,而大多数的患者均是由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特别是COPD患者存在呼吸泵衰竭及气道阻塞等一系列因素,其中呼吸困难尤为显著,患者会表现出心力衰竭症状,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2]。现今,针对临床收治的呼吸衰竭疾病患者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然而采用单一的治疗方式不能将患者痰液彻底引流,因此临床开始推行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共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3~4]。本次研究随机挑选90例呼吸衰竭患者,探究给予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接诊9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45例。基础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男22例,女23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4.45±5.30)岁;病程6~18年,平均病程(14.82±5.34)年。实验组患者采用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男26例,女19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4.74±5.03)岁;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4.54±5.18)年。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在赫尔辛基宣言下,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充分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合并症;严重精神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补充营养、扩张支气管道、清除气道分泌物、纠正失衡酸碱、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肺部感染治疗。

基础组:对患者实施口气管插管治疗,创建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模式调整为持续正压通气以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参数分别如下:4~8cmH2O(吸入氧浓度)、比例控制为1∶1.5,2次/d,每次时间控制为6h(吸气压与呼气压);6~8ml/kg(潮气量);13~20次/min(呼吸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做适当调整。

实验组:采用Olympus BF-60型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前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明确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及治疗目的等,提前预备好一系列急救物品,制定应急措施。将气囊打开后,经过患者鼻腔将支气管镜插入,将气道分泌物(主支气管和叶段支气管)吸除干净,经左右的主支气管放入气管镜。从活检孔内将2ml 2%利多卡因注入其中,分成6次进行,左气道和右气道分别3次,每次10ml。顺利灌洗以后将液体吸出,并将灌洗液彻底清除干净。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F-36(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共包括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动能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8项。每一项的评分在0~100分,患者最终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CO2(血氧分压)、PO2(氧分压)、pH值)、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

与实验组相比,治疗后的基础组LVEF显著偏低,MAP 和HR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经不同方式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实验组相比,基础组PO2显著偏低,PCO2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2.3 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对比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与实验组相比,基础组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均显著偏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基础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3 讨论

对于临床中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治疗原则为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设备不断改进,临床开始推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的优势之处在于耐受性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等[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很好地将痰液引流出,抑制肺部感染或支气管感染,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促使患者机体长时间正常代谢[6]。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状态,增强患者气道自我保护能力,防止肺部感染发生,增强整体治疗安全性[7~8]。

纤维支气管镜传入国内后,其临床疗效得到了一致好评及认可。呼吸衰竭疾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通气功能障碍和肺换气功能障碍,气道的粘液分泌量不断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分泌物不断堆积,从而引起细菌感染[9~10]。随着炎性反应的加剧,促使其分泌速度加快,最终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时,能够促使肺叶病变段分泌物被彻底吸除,预防痰栓的形成,并改善患者气道纤毛倒状与弯曲,使其耗氧量降低,提升患者的呼吸质量[11]。其中纤维支气管镜还可采集患者气道深处痰液标本,为后期消炎抗菌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实施肺泡灌洗操作要点如下:间歇性灌洗治疗,对患者血气指标实际状况进行严格测定,若血氧饱和度在70%以下,则停止灌洗,若血氧饱和度在90%或是以上,则持续治疗;根据患者的体温调整灌洗生理盐水温度,防止刺激气道组织[12]。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与实验组相比,基础组LVEF 显著偏低,MAP 和HR显著偏高,PO2显著偏低,PCO2显著偏高,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均显著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基础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不仅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其疗效较好,更适合临床治疗临床收治的呼吸衰竭疾病患者。将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联合使用,可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及机体微循环,进而提升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

总之,将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用于治疗临床收治的呼吸衰竭疾病患者具有可行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血气分析,增强患者的呼吸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灌洗肺泡呼吸衰竭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