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灌输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2021-12-23尹蕾
尹 蕾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者,是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山鼻祖,他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的灌输理论经久不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始终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活动起到重要而直接的指导作用,它对于新时代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学习大国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与重要观点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工人运动形势需要,在启发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认为,使灌输理论成为完整系统的理论的是列宁。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有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无产阶级承受巨大压迫和工人运动亟需正确领导,是列宁灌输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背景。1861年,俄国推行农奴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此次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经济关系仍有大量残余。随之而来的快速发展的俄国工业革命使得大工业蓬勃发展,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俄国社会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加上农奴制残余未见消减,俄国工人与资本家阶级对抗日趋激烈,广大农民深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面临极大的阻碍。19世纪80年代末,列宁开始从事革命活动。那时的俄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空前尖锐,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未免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党内“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即推行机会主义路线的经济派喊着“批评自由”的时髦口号,只顾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竭力兜售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造成了党内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严重混乱。因此,对于俄国无产阶级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革命运动。
纵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整个世界,生产社会化程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加强,竞争的加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集中趋势加快,从而形成了垄断。再加上资本主义加紧了对外殖民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发展期,步入帝国主义阶段。而各国无产阶级在一系列革命斗争的淬炼中,也不断地成熟壮大。此时,不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也更为激烈。列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响应时代呼唤,大力引导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并同各种反动和错误的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极大匡正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列宁在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经济派斗争的过程中写出《怎么办?》一书,用论战的方式彻底批判了经济主义[1]。
列宁灌输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灌输理论的萌芽,可以上溯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标志性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2]在当时的背景下,劳动人民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谋生已然不堪重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创造困难重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工人运动以外灌输进来。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明确的灌输理论,但他们在指导工人运动中深谙灌输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等多部著作中反复提及理论灌输的重要性。
作为第二国际重要领袖的卡尔·考茨基,曾努力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分散的“灌输”思想火花加以集中概括,明确阐发“灌输”思想理论。考茨基最终在1901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完整表述了灌输理论,他成为“从外部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首次提出者。
灌输理论到了列宁这里,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创新,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结出了硕果。首先,列宁并非对考茨基的论述直接引用,他针对考茨基不够全面、准确的论述作了新的辩证阐述。列宁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结合俄国的实际作了全新概括,增添了新的内容,并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中,将灌输理论发展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种方法。他创新灌输形式,优化灌输渠道,达到了灌输内容科学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的统一,使灌输理论得以延续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可以说,灌输理论在世界思想理论史上进行了一场接力式的发展,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灌输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璀璨明珠之一。
列宁关于革命与国家建设的活动是列宁灌输理论的实践基础。列宁不仅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一生都奋斗在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中。十月革命之前,列宁一直在为推翻沙俄统治、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而准备。他清醒地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俄国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领导力量,社会民主工党人应该帮助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工人阶级应该被组织起来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列宁指出,俄国革命运动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3]。在列宁看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要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要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另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之后,当共产主义事业的重点转为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建设时,列宁强调:“现在我们要培养出一支新的教育大军……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他们,使他们关心共产党员所做的事情。”[4]列宁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灌输要有新的发展,即无论对共产党自身建设还是对工人阶级、广大群众而言,都需要灌输新的无产阶级民主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可以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受剥削压迫人民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灌输理论就是列宁革命活动以及列宁领导政权巩固和国家建设活动所凝结的重要思想精华。
(二)列宁灌输理论的重要观点
1.指明灌输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者一贯把理论斗争作为革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同样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311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摘引恩格斯著作里的话指明,德国工人运动之所以强大有力并不可战胜,就是得益于将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实践方面的斗争配合、联系起来,并且有计划地进行[5]314。在列宁投身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长期受资产阶级统治的俄国民众来说,短时间内自觉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异常困难,他们难以自行摆脱旧的思想禁锢,另外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也难以自觉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的理论。况且,俄国社会主义政党还处于幼年发展期,相比而言,经过多年发展的资本主义灌输经验更足,其思想体系经过了更全面的加工,其所拥有的传播工具也是社会主义无法企及的。面对党内外危机四伏的情形,列宁分析论述了理论灌输的必要性。他清醒地认识到,群众自发的革命运动无法走向社会主义,而要使自发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就要从外面向无产阶级灌输社会主义理论和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的头脑,使无产阶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让革命斗争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另外,列宁也十分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空洞的说教。
2.反映灌输与扩大群众基础的一致性
列宁灌输理论的直接经验来自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列宁对于灌输的阐述也是希望工人运动得以广泛团结和有序开展,而非自发的增长。在列宁看来,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为无产阶级而建立,灌输的客体就是缺乏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的受剥削压迫的广大无产阶级。为了达到灌输效果,他还特别强调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宣传员到群众中进行贴身宣讲。列宁的许多阐述,都是希望最广泛地进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帮助工人阶级厘清自身行动与革命进程的联系,最大程度地促进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不难看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看法同样蕴含马克思主义群众基础亟需扩大的重要观点。
3.揭示建党须做好理论基础
在指明理论灌输必要性的同时,列宁灌输理论也表明要抵御思想腐蚀,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思想上和组织上建党。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机会主义盛行,党内经济派盲目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只顾眼前利益,再加上党内修正主义背叛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严重偏离马克思主义路线,党内思想和组织均出现严重混乱。列宁认为,此时亟需向党内外干部群众灌输科学理论,与经济主义、修正主义作激烈斗争,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政治意识,实现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建党的任务,将党发展成自为、自觉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总之,列宁灌输理论在阐明党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理论灌输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党自身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意义。
二、列宁灌输理论的现实启示
列宁灌输理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运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它对我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等方面产生巨大历史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创伟大事业过程中善于运用灌输,将理论灌输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胜利取得提供力量源泉。当前,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的新征程上,需要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大国的深入建设,以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列宁灌输理论给予的重要启示。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历史变迁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坚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时时学、处处学、全党上下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学,才能让党保持战斗力,才能让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让党满足伟大事业所需。列宁灌输理论融入学习型政党建设,能更好地取得建设成效,使推进中国梦实现的领导核心更为坚强。
与时俱进凝聚思想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前进定好向、掌好舵,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目标。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312我们党要以正确的、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找准前进路线。而时代的前进,也给党内凝聚思想共识提出挑战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党在理论灌输上摸准历史脉搏,加强理论自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共识、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举措之一。党不断加大各级组织主题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推动全党理论学习深入发展,使广大党员接受思想政治洗礼,不断自我检视和自我革新。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全党,让党员锤炼党性修养和政治品格;用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凝聚全党,使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保持坚强战斗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不仅是站在建党百年重要历史节点,回顾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的要求,也是让全党砥砺初心,勇担使命,以更强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的历史辉煌的重要举措。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更加明确伟大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可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是对列宁灌输理论的有力发扬和实践。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必然要求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必然需要国民精神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拥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 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要成为学习型政党,才能带动学习大国的形成”[6]。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将理论灌输融入学习型政党建设之中,是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要之举。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运动,只能是自发的运动;工人运动由自发走向自觉,就需要被灌输科学理论,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意识。列宁灌输理论不仅阐明理论灌输的必要性,还蕴含马克思主义群众基础亟需扩大的重要观点。列宁灌输理论科学地揭明,共产主义事业要最终成功,就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力量,激发全社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7]我们党除了自身建设学习型政党之外,还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要引领全社会同筑中国梦,要领导学习型社会建设走向深入,更好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学习型社会建设要重视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加强舆论引导。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媒体还不发达,但马克思恩格斯就非常重视运用媒介进行舆论引导。当时舆论的工具是报刊,马克思恩格斯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创办《新莱茵报》等报刊。在他们看来,“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8],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列宁在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经济派作斗争时,十分重视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也强调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尽管旧时科学技术不发达,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却深谙舆论的重要性以及舆论引导的途径。在媒体多元、科技发达的今天,灌输的媒介极其丰富,灌输效果更易取得,就更要善于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舆论引导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学习平台,运用文、图、视频、音频等形式,加强和创新宣传教育,提供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让学习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习惯,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深入人心。
同时要看到的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复杂程度加大,弱化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现象仍层出不穷,加上全球价值观念多元化,西方错误思潮一刻也未停止对我国的渗透和侵蚀,我们意识形态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应对和克服各种阻碍。另外,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如果不对网络舆论做到主导和管理,就极易让不良舆情发生。在信息传播快速的今天,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加艰巨,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必然是深入持久的。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灌输方式,还要坚持党管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要在宣传方式创新的同时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灌输科学理论,以更好地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学习大国建设
国家要长治久安,就需要意识形态建设“顶天立地”;党和国家事业要行稳致远,就要有坚强统一的领导和共同的思想基础。虽然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一路攀升,但在全球化脚步加快、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中,仍要面临诸如西方文化霸权入侵、混淆视听的言论传播等许多风险挑战。因而,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仍要做好长期打“不见硝烟的战争”的准备,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列宁灌输理论启示我们:只要站稳灌输立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水平、抵御风险水平,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铸就坚强有力的保护盾。换言之,推进学习大国建设,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9]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相辅相成,学习是强国必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举国上下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习大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学习大国建设,其价值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繁荣发展,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获得深厚支撑。有着“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之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写入“中国之治”新蓝图,并在这一部署上提出包括“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10]在内的多项措施,最终目的就是巩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总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引领文化建设,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在落实推进学习大国建设中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进。
三、结束语
列宁灌输理论是指导共产主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上,要充分领悟列宁灌输理论的重要观点,从中汲取助益伟大事业向前的启示。要更加注重将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创新理论灌输方式,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学习大国建设,以更好凝聚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汇聚全体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