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021-12-23王俊忠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院校

王俊忠,陈 婷

(1.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2.黎明职业大学 科学研究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内部管理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加之自身的科研短板较为明显,未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科研管理服务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的效果也不够突出。郝天聪等[1]指出受管理体制、办学经费来源、学校横向评比、个人职务与岗位晋升等方面影响,“锦标赛”体制在高职院校中已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致使高职院校的科研行为出现显著异化,具体表现在科研导向的“GDP主义”、科研发展的“马太效应”、科研定位的“学术漂移”与科研成果的低转化率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形成负面影响。马欣悦等[2]则通过定量研究认为,当前处于我国高职院校管理较高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状况亦不容乐观,资源浪费、产出不足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普遍存在,科研管理水平不足是全国共性问题,亟待解决。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不仅是工作过程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管理与服务的思维基础。基于此,本文拟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思维,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困境,探寻其科研管理工作的提升方法。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困境

(一)学校定位导致科研管理目标不明确

随着科研实践工作的增多,无论是侧重理论研究、注重基础构建还是强调末端应用,都只是科研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其目标实质是以何种思路、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问题[3]。与本科院校、双一流等单位不同,高职院校在科研产出、评定与管理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形成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化”思路,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尤其是纵向科研处于劣势,在科研人才的再培育和团队构建、纵深科研项目的推进、科研成果的析出等方面缺乏积累,导致科研产出与评定等环节模仿本科院校的模式进行规划和管理,与高职科研的实际有所脱离。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高职院校科研与本科院校的差异,虽然强调科研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但限于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欠缺,一方面陷入以行业奖项和企业合作能力评人才、定项目的境地,另一方面在评定过程中由于同行评价的机制不完善而开始大量采用量化评价[4]。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过程中逐渐出现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方法的不适应与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细节的管控能力不强等3个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育、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与科研转化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需要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服务和指引,并对后续可能产出的成果进行认定、奖励,以及对科研人员进行职称等方面的赋值评价应用。随着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如何对科研活动进行合理管理与服务,对有限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都对未来高职院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研能力不足导致管理方法有缺陷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总量小、类型少,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上级科研项目的下达传递、下级单位与个人的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结项等常规事务性工作,而对学校总体的科研规划、项目执行的过程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提升等涉及较少,主要停留在文件流转环节。因此,管理多、服务少、缺乏长期规划、模式单一、自身研究能力不足等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主要状态。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中,培育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主要的工作,科研工作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客观上对科研工作的涉及量较少、涉及面较小,造成科研管理工作的因循守旧;二是高职院校科研产出少、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小,社会服务转化需求小,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涉及的类型少,工作范围较窄。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创新难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较大不足的问题主要源于评价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5]。在一般的评价体系中,评价科研成果主要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这3种模式,科研管理也相应采取专家评议、量化管理,以及专家评议和量化管理相结合的3种模式[6]。在具体的评价实践操作中,定性评价对应的是以同行专家通讯评议或专家组会议评审等方式进行,定量评价则主要采取学术成果的发表数量和质量等因素评价,而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模式则采取专家组评议与成果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其中,定性评价或同行专家评议是运行时间最久的一种模式,采取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专家构成专家组,以双向匿名的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学术指标的评价与认定,并将结论应用于科研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了预期效果等方面。该方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相应研究领域或学科范围内已经形成较为稳固和自律性较好的学术共同体,并具备较为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能够摒弃个人利益,而从学术本身对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定。定量模式主要依托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进行,在以图书馆系统为代表的期刊评价体系上,建立一套尽可能贴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术成果认定体系,如本科院校以SCI、EI、CSSCI等为基础构建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体系,科研成果的认定、评价以影响因子等数据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判断。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出现伪造影响因子、刻意追逐影响因子等不符合学术自然发展规律的情况,对量化研究的科学性产生不良影响。

二、信息化视域下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方法的改革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三评”)。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四唯”)[7]。按照要求,不仅各科研管理单位要切实梳理和清理与“三评”改革精神不相符的各类办法和工作,以高等学校为代表的各人才培养单位也应在人才培养、职称评定以及科研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改变,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创新方式、改革思路提供制度依据。

目前,各高校在具体操作中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如在科研管理方面开始弱化奖项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科研成果认定等方面的权重,初步形成代表作制的职称评定模式[8]。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内的相关行业、企业与学术领域,根据具体研究方法和关注内容采集专家信息,构建一个易用、实用的同行专家库,在项目申报评定和结项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临时构成的评议专家组采取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以程序正义与科学数据,去除同行评价异化为“关系评价”和“唯数据论”的弊端,完成科研综合评价[9-10]。

(二)管理技术的整合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管理需要以数据作为支撑,因此,科研管理不仅要针对流程管理,更要针对目标服务。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应时刻围绕服务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的目标,从存量研究、流程提升与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技术水平。

1.绘制区域科技需求图谱

信息化视角下的科研管理应放眼于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等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探究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目标。高职院校的优势与价值是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培养区域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深入了解社会与企业需要怎样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转化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本校科研以及区域经济与文化。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结合行业数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绘制区域科技需求图谱,对产业、行业需求大的优先协调和供应资源,对产业、行业需求弱的则限制资源,对有潜在需求的则通过培育科研团队、布局未来科研力量等方式进行扶持,使科研管理工作有蓝图可依。

2.应用数据思维摸清科研存量

以信息化为手段,摸清学校的科研基础,梳理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存量,以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等为口径,绘制校内不同部门的科研图谱,实现各部门科研能力的横向与纵向量化对比,为未来各部门的科研能力补齐、提升提供基础数据。

以既有科研成果存量为基础,采取文献分析、成果转化效率鉴别等方法,提取校内各单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借助科技查新等技术,对校内科研可能突破的方向重点关注,对可以进行联合工作、合作攻关的研究点及时引导,对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及时进行团队建设,使校内科研力量体系化、模块化。

(三)发挥信息优势实现数据化管理

随着“双高计划”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在数量与形式上都将有更大程度的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也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科研项目整合入院校的内部管理系统,使系统能够完成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过程管理和科研成果评价等事项的全流程线上办公。同时,引入科研转化功能,实时掌握科研转化情况,大幅提升科研管理效率。以信息化手段发挥同行评价的定性作用,以数据监测发挥科研评价的定量功能,将科研从管理变为服务,构建合理的科研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从信息化视角出发,将科研管理作为实现办学目标中的节点,以制定学校的未来科研规划、探寻学校的科研服务突破点,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设计出以实用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双高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支撑,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能够紧密服务地方和行业的地域性科研输出单位,提高学校的科研辐射能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项目院校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