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硕士研究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工作研究

2021-12-22张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张菁

和谐的人际交往对研究生学业开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研一新生为服务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来收集资料,以评估案主的问题及需求,针对评估结果与案主一起制定服务方案,确定了认知行为的介入模式,从案主自身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进行介入,在改善案主的自我认知的同时注重其外部支持系统的介入,链接案主人际资源,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手段,帮助案主解决人际交往困扰。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人际交往障碍;个案工作

一、选题背景

人际关系的和谐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呈正效应,在友好、合作、氛围融洽的宿舍中,多数研究生往往注重学业成就、对研究生生活感到满意。相反,长期的人际关系困扰,可能导致学生归属感与安全感缺乏、出现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低、精神状态不佳,影响研究生生活的满意度[1]。有研究指出,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孤独感、社交回避[2],最终导致退学、自杀等后果。

硕士研究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已逐渐成熟,当硕士生遇到人际关系的困扰时,向朋友、亲人和同学求助的情况较多,极少与向专业机构求助[3]。因此,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干预研究生人际交往障碍,对于促进研究生身心和谐和学业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假设

(一)研究生人际交往障碍

赵普光认为研究生存在的障碍主要特点表现为[4]:(1)主动交往意识不足,对于陌生人缺乏社交的热情。(2)人际交往的技能匮乏,从而在爆发寝室矛盾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3)自我中心。

人际交往障碍的评测标准是根据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得分测试案主的情绪困扰,总分如果超过20分,说明测试者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

(二)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继承和融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想或信念来改变行为和情感。认知行为疗法聚焦“认知”,认知(cognition)是由想法(thoughts)和观念(beliefs)组成,埃德尔曼认为我们体验到的欣喜、失望或者忧郁的情绪取决于相关的认知,认知可以激励或者挫败我们的行为,行为方式反过来强化认知[5]。

具体的实施过程:识别错误想法,辩驳消极认知,改变错误认知,强化训练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个案评估

(一)案主资料

1.基本资料

林某,女,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在读,出生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案主性格敏感、多疑而又自尊心强,人际交往比较被动,对上课、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热情。

2.个人陈述

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优秀,在人际交往中备受关注,自研究生入学以来,自我感觉在同学中的地位没有以前突出,与班级的同学关系疏远。宿舍关系中,由于学科背景、生活习惯差异,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舍友因为作息问题发生了口角,案主心情郁闷,经常失眠,导致白天精神状态很差。

3.舍友反映

性格孤僻,朋友较少,不爱跟同学老师交流,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舍友关系紧张。有主见,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生活习惯与宿舍其他人格格不入。

四、问题诊断及制定辅导目标

1.问题诊断

首先是认知偏差:自我中心、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否定自己的特点。

行为上表现为主动交往意识不足,缺乏处理人际矛盾的技巧和方法,人际交往能力较低;

其次,人際关系敏感焦虑,导致了睡眠障碍。

2.辅导目标

(1)学会与舍友沟通,解决寝室矛盾,制定寝室作息表;

(2)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改变追求绝对完美、过度概括化和糟糕透顶的错误认知,引发案主学会反思自我和站在对方角度理性分析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

(4)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集体合作中表达自己;

长期目标:辅导其转变错误认识,要求受助者自我监控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自觉应用认知行为模式解决日常生活难题,内化沟通技巧,以应对未来生活的各种情况及挑战。

五、个案干预与治疗

(一)建立关系和评估阶段

1.辅导目标

提供同理和支持,以同感等技巧设身处地体验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建立专业关系,评估案主的问题与需求,澄清对介入结果的期待。

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每日至少一次,一次十分钟,做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训练;调整作息,晚上十一点前就寝。

2.辅导过程

2.1建立专业关系

中国人内敛的性格与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以案主的“自悟”为主,不能以说教的方式[6],所以,用同感、自我表露、角色扮演等辩论技巧使求助者“自己开悟”,恪守服务对象自决原则,鼓励案主自我而接纳、改变。

2.2问题诊断

经过初步的诊断,求助者目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的问题。因为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所以首先应该帮助案主解决寝室作息矛盾。

3.辅导方案

第一,组织寝室谈话,化解矛盾,一是为了改善案主与室友关系,二是制定寝室作息计划。

第二,倾听案主的烦恼,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学会放松技巧训练,让案主保持轻松的心情,以改善睡眠。

4.阶段评估

鼓励案主敞开心扉,大家就寝室作息问题达成共识。指导案主进行放松训练,睡前进行呼吸放松、肌肉放松,解决入睡困难障碍,本阶段的目标基本达成。

(二)识别错误认知阶段

1.辅导目标

学习认知行为介入模式,对自我生活形态的认知与澄清,认识到自身扭曲的思维方式,及习惯性逃避的固化思维;过去学业经历的回顾与讨论,学会客观评价自我。

家庭作业:用思维监测表记录日常生活事件——想法——情绪之间的关系。

3.辅导过程

在对过去成长经验的回顾中,协助案主澄清内在的沟通,觉察自己的想法及负面的自我对话,如“我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我是无能的。”

4.辅导方案

填写思维检测表,检视自己的错误认识

如:绝对化

情境:课堂组队没有人主动邀请我的事件(A)。

感受:同学不喜欢我的错误认识(B)。

结果:受事件A刺激,案主产生与他人的消极交往行为结果(C)。

辩驳:绝对化。是指求助者对自己持有过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如果事情的发展与他们绝对化要求相悖的时,就会陷入无法接受、的情绪困扰中。

5.阶段评估

本阶段目标主要是带领案主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林某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偏激,过于消极,自觉自身应该调整状态;找出自己的优点和成功解决问题的日常生活应对体验,树立信心。

(三)辩驳错误认知阶段

1.辅导目标

建立具有正面功能的思维方式。结合上次的家庭作业,针对清单列出的错误认识,通过辩论、替代性选择、合理想像等技巧,鼓励案主以正确的认知方式和不被情绪干扰的问题解决方式;参加团体活动及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社交能力。

家庭作业:加入校社团组织的打卡健身群,一来可以改善睡眠,二来可以结交朋友。

2.辅导过程

2.1错误认知转变,増强社交意识

首先,案主的人际交往障碍首先来源于“人际交往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让他意识到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学习、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要试着去跳出日常生活的圈子,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

2.2记录社交日记,学习社交技巧

在社会交往中,案主应该学着多换位思考,尽量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能容忍、接纳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3.3参加团体活动,提升社交能力

笔者帮助案主链接学校资源,鼓励案主参加同乡会,社团活动,帮助案主报名“大学生户外活动俱乐部”的活动。

(四)经验学习阶段

1.辅导目标

经验学习,即把正确认知与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连接起来,通过实际行动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学会建立亲密关系,增强案主正向社会适应行为的动力;行动倡导,内化人际交往技巧;果敢训练,学会表达诉求。

家庭作业:记录自己认知及行为改变,强化改变的信心;邀约之前结识的朋友,尝试建立亲密关系。

2.辅导过程

本次咨询结束时,笔者同样为林某布置了家庭作业——果敢训练:在宿舍生活中可以大敢地表达自己的合理要求甚至不满,但语气一定要平和、理性,在宿舍同学打趣自己、和自己开玩笑甚至发生争执时,也不要将之理解为“敌意”,可以用玩笑应对玩笑,在玩笑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

(五)巩固提高和结案阶段

1.辅导目标

肯定案主具体的认知和行为改善的成果,呼吁案主自觉应用认知行为模式解决日常生活难题,内化沟通技巧,以应对未来生活的各种情况及挑战;确定合适的结案时机,妥善处理离别情绪;

2.辅导过程

回顾个案工作中案主的成长与改变,让案主把辅导过程中学到的方法、信念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借助自身的力量提升社交质量,鼓励案主更积极的面对研究生生活。

在结案的过程中,个案工作者应该积极的邀请案主参与结案制定,以提升案主的自我决定的能力与意愿。

3.结案与效果评估

第一,错误认识的转变。案主培养了合理的信念和行为,用思维监测表自我对话,总结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第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内化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主动交往意愿;自觉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敢于当众表达想法,逐步克服人际交往障碍;作息规律,与舍友关系融洽;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参加了学校社团组织的校外旅行,并且结交好友,低落的情绪大为改观,对研究生活持有积极的期待。

社工在跟进服务后,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诊断,案主得分为70分,较辅导前大为改观,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人际交往障碍有明显效果,同时还需案主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

五、结论

第一,个案工作介入研究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必要的。

首先,对于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交障碍问题不能笼统使用统一的“模式”介入,根据个案工作的价值观,每个案主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本次辅导笔者采取“个别化”原则,从案主的经历、感受以及期望出发,尊重案主自决。

其次,个案工作认为案主的问题不仅是因其个人原因造成的,与案主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笔者将视角转至案主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研究生生活的大环境中,发掘案主的人际网络资源,如改善寝室关系,通过外在的资源克服案主的交往障碍。

第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有效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个非常结构化的治疗过程,社工鼓励案主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实践其中的各种技巧,通过监控思维和情感并坚持记录下相关的表格,从中一步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尝试积极地行动改变认知,逐渐的巩固对认知行为疗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參考文献

[1]王广震,李玉运.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1):77-79.

[2]郭昱辰,丁亚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25):9-10.

[3]孙峰.硕士研究生人际交往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5):212-213.

[4]赵普光.研究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探析及对策建议[D].山东大学,2012.

[5]埃德尔曼.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M].黄志强,殷明译.华东师范大学,2008.

[6]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7.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710127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害怕跌倒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