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小语种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2021-12-22刘菁菁
刘菁菁
摘要:专业群是指由若干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工作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目前高职专业发展内在需要的重要切入点,是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专业群建设改革过程中,多数院校为推动内部体制改革在整合专业技术上强化专业群建设,包括独资设立小语种类专业群、小语种专业整合与外语相关专业路径、小语种专业整合与其他专业路径等形式,但小语种专业在现行专业群建设中遇到了很多瓶颈问题,此过程中涉及小语种类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语种专业的准确定位与深入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其创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高职;小語种专;业创新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即结合市场发展与就业趋势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发展方向赋予了专业群建设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小语种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一方面需要面临高职人才培养中对工学结合内容的创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面对社会发展对外语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在适应社会发展基础上,聚焦产业发展强化专业集群建设,在教学中融合更多的职业教育元素,建设出符合区域发展的专业集群。
一、目前高职小语种专业发展现状
(一)语言教材实践性与应用型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的小语种专业在教材设置与教学安排方面更加注重对原有教材与历史文化的追溯,反而忽视了当下时代发展对专业发展与建设带来的改变,这就使得实际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中存在滞后特点,在课程目标设置与考核内容等方面注重语言知识,强调对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反而忽视了对语言的实际应用与实践练习,进而导致专业发展不具备鲜明特点,学生自身实践基础不足。
(二)学生主体地位边缘化
小语种作为应用范围较小且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其专业生源大多数为零基础,对小语种专业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尚未明确建立,而专业在考核方面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在授课方面强调以课程框架与课程体系为主,相应考核标准与课程标准更新缓慢,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对课程参与兴趣逐渐下降,进而导致其个人发展受到影响。
(三)语音实际运用受限
多数高职在小语种专业授课过程中难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语言实际运用受到限制,再加之学生受到自身母语文化影响,习惯以母语文化理解小语种知识,在实际授课中缺少以语言媒介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文化理解与思想认知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缺少为学生多种语种交际社交环境与交流技术的构建,使得学生社交活动与语音运用受到限制,只能通过教材渠道获取小语种信息与情感,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只能以教材书面用语开展语言交流,无法体现语言互动真实性与灵活性。
二、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小语种专业发展的价值
专业群建设并非单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集合,更是对专业教学资源、师资配置等内容的系统集合,使得各专业发展方向与面向企业的岗位链均在同一实训体系内完成。小语种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以立足职业院校发展特点,在注重学生工作技能与实践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将小语种作为语言工具切实解决专业问题。专业群建设为高职小语种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具体包括:一是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强了与多个国家地域的合作,这一发展现状为小语种专业带来了一定就业机遇,各跨境企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二是专业群建设带来的培养机遇,专业群建设促使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系统化,有效解决了以往专业发展中高职实际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与本科院校框架相似的问题。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在小语种专业定位方面存在模糊问题,其专业应用概念宽泛虽然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就业行业与岗位群的模糊问题,而专业群建设促使高职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发展,促使其专业培养更符合行业人才需求。三是为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传统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其他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接触较少,对创业领域内容涉及较少,而专业群建设可以加强小语种专业与相关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联系,推动其实现创新发展,进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小语种专业作为外国语言类专业,其创新发展离不开跨境合作与跨境贸易的支持,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推动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实际需求相连接,这为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与空间。
三、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小语种专业创新发展对策
(一)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提升人才供需契合度
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明确专业目标定位,通过多种措施提升人才培养有效性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职业院校注重学生工作技能与实践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在专业群建设环境下,小语种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要注重以能力发展为本位,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为行业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实践型小语种人才,避免出现直接借鉴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或盲目追求学生自身理论高水平与能力知识高层次的复合,在实际专业目标设置中要注重凸显其职业性与专业性特点。因此,小语种专业群目标定位在于应用型与高技能型人才,强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联系,专业群在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定位上趋于协同。目前在产业发展背景下,小语种各专业将以语言工具为通用技能,形成国际市场、对接产业的新格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就业岗位群更加明确,职业能力的层次更加清晰。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强调理论课程到理实结合课程、单一开展形式到多元化教学形式转变,教师结合不同课程任务选取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力深度参与,充分发挥语言技能训练应有的价值。在教学形式上,强调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语言类课程中的实践主要为传统课堂中的实践训练与实训活动等,高职要加强对相应基地的建设,包括语音模拟训练室等,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训练,进而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强化专业资源整合,增强学生迁移能力
在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要强化专业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增强。专业资源主要分为教学资源与就业资源。前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过程中所接触的资源,首先是课程资源,主要指以面向职业岗位群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将小语种专业归属于不同的专业群,比如应用法语专业与外贸类专业归于跨境贸易专业群,在实际教学中从课程标准定制与内容选取与跨境商贸行业与外贸行业强化合作,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相应的教材内容过于教学案例等课程资源,进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其次是教师资源,由于小语种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对应语言文学专业,他们往往具备扎实的小语种语言基础与语言技能,但设计相应专业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较为欠缺,对此高职学校要强化对专业群教师团队的建设,淡化原有教师团队的专业专属性特点,对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合理分配,以提升学生学习活动与实践实训的针对性。最后是实训场地,小语种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实训条件建设较为不足,对此高职要强化对校内实训资源与校外实训资源的整合,构建出面向专业群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小语种外贸公共技能型实训基地等,在实现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实训资源。后者是就业资源的整合,高职要立足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不仅要结合岗位群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群结构,还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就业指导目标,强化就业指导资源与信息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与院校供需的有效衔接。
(三)立足专业群建设,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任何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安排、实践活动设计等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人才教学改革基础上得以调整与确定。在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小语种可以组建自己学科下的独立专业群,可以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组建专业群平台,其教学改革结合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改革有助于共同探索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进而实现产教研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理念是指结合创新目标,促进多元素与多主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衔接,进而形成创新合力实现创新产出的过程。对此,高职院校要以产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主要途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行业产业等的力量,构建出多方力量深入融合与协同创新发展的平台。此过程的关键在于平台的搭建,而专业群可以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突出个体之间的协同与资源整合,进而发挥更大的价值与创新。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旨在实现产教融合与科研创新战略,其可以适用于具体专业群建设,即各专业之间要强化协同配合,进一步推动协同发展与资源信息整合的实现,为打造高职专业集群优势与提升人才配备水平贡献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小语种专业要明确当下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多途径改革措施,在搭建专业群有效平台基础上,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而探索出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凸显高职院校独有特色,促进校企供需的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刘蓓.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养成[J].作家天地,2021(2):72-73.
[2]吴佳艳,吴梦.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外语外贸类专业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49-53.
[3]欧文婷.“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广西教育,2019(27):155-156.
[4]李桂云.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外语类专业定位与发展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5):20-21.
基金資助: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外贸专业群建设的高职小语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C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