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文本解读

2021-12-22张琳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老汉人物形象

张琳琳

《桥》是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感人,矛盾冲突集中,成功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单元属于小说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对于一篇小说来说,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方面入手是解读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一、关注环境

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读小说必须进入到小说描写的环境之中,才能对人物的行为有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环境描写的词句,并进行品味,方能使学生感受到环境描写对于烘托气氛、凸显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桥》一文中,作者对环境描写以自然环境描写为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极短的语言文字为读者渲染出一种极其恐怖的环境气氛。小说一开始就写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匹受伤的野马……。”这样就把事情发生时的环境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环境不仅让读者的心揪起来,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汉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凶猛的洪水、脆弱的木桥、慌乱的人群……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死亡正在向村民逼近,这所有恶劣的环境对老汉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有的环境都在预示着当时环境的紧张气氛与事态的紧急,环境描写是为了凸显人物形象服务的,如果没有这面临绝境的挑战,也就很难把老汉的有担当、有责任、有智慧、有魄力等等特点凸显出来。

二、關注情节

小说的情节需要曲折、离奇,这样才能把读者带入其中,让读者的心情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不断变化,才能使读者从中获得最大的阅读审美享受。在《桥》这篇小小说中作者主要是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深化文本主题的。“文似看山喜不平”,在这篇短短700字的小小说中,作者照样以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来使读者的心不断被揪起,这种曲折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以对比的表现手法展开的。“山洪咆哮、人们惊慌失措、死亡逼近、100多人、窄窄的木桥。”在这种情形下,人们的求生本能让大家想不顾一切向桥冲去,大家都想着早一点过去就可以早点脱离危险,可是,如果大家都挤上桥,那必然是桥毁人亡。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老汉出现了,他从容不迫,他镇定自若,给村民打了一针强心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都听从老汉的指挥,全村人都顺利过了桥,这样的文章还会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吗?因此,就有了第二波的曲折,有人大声喊“党员也是人”,这时候老汉是如何处理的“党员可以退党”,把故事情节引向了另一个高潮。另外,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与小说中人物的结局命运是出乎读者意料的,小说结尾处点明了原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加深了读者对老汉的认知,文章的主题逐步得到了深化。

三、感受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没有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就很难有多么立体丰满的人物。读完一篇小说之后,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小说中某个或者某几个特点鲜明的人物。《桥》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要以极短的语言文字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高大、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这篇小说中作者对老汉形象的塑造刻画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的。如“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把老汉的镇定与愤怒的样子描写得特别形象。“桥窄,排成一队……”“少废话,快走”等小说中描写老汉的话语不多,每句话还很简短,从这简短、铿锵有力的语言中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一位有担当、有智慧、有魄力、有柔情、有原则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小说就要关注小说的三要素,在《桥》这篇小说教学中,教师依托语文要素,从环境、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抓住小说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为学生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奎文区潍坊中新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老汉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刘老汉的烦恼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