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下肢气压泵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1-12-22吴荔军陈延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活酶双下肢气压

吴荔军 陈延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5)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双下肢气压泵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2019年6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32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双下肢气压泵)与对照组(160例,常规治疗)。对比患者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泵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D-D水平,改善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与血液凝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主要以外周血管阻塞为主要病理改变。在当前骨科临床治疗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特别是对于术后卧床休养患者来说,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这主要与患者手术治疗而导致的静脉血管壁损伤以及术后制动导致静脉血回流速度降低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1]。临床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患者肢体出现肿胀疼痛等现象,部分患者可伴有浅表静脉曲张的发生,若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甚至会导致下肢坏死,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加强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压泵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仪器,可通过对患者肢体实施叠加式重复性充气、放气等操作,达到对患者治疗的目的。在进行充气时,在伴随着气压泵压力的升高下,对下肢覆盖面实施均匀的挤压,实施重复充气以及放气可实现对患者肢体按摩。通过这种机械治疗手段可有效替代传统人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本次研究针对双下肢气压泵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2月32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男93例,女67例,年龄28~73岁,平均(51.63±4.28)岁;对照组男91例,女69例,年龄27~71岁,平均(51.35±4.62)岁。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骨科手术治疗患者;②术后需严格卧床制动者;③既往凝血功能正常;④治疗依从度高。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损伤;②严重精神异常;③合并皮肤过敏性严重或过敏;④周围血管性病变;⑤手术不耐受。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骨科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患者进行严格的卧床休养,并定期为患者实施体位调整,同时完善对患者术后病情与生命指标相关监测,密切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并定期为患者创口进行换药,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抗感染、抗凝血等药物进行治疗。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将患者双侧下肢垫高,并确保患者手术创口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双下肢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此外,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离床活动,同时对患者腓肠肌进行按摩,治疗措施为挤压2s后,放松2~3s,反复挤压5min,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双下肢气压泵进行干预。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双下肢呈现出放松状态,随后将气压泵推至病床旁,并于适当的位置进行固定放置,随后与主机进行连接后,接通电源,固定治疗套与患者双侧小腿上后,注意对手术部位进行避开,随后打开电源,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对气压泵压力进行调节,通常控制压力约为5~6kPa,保持气囊重复性的充、放气间隔时间约为4s左右,每次为患者气压泵治疗30min左右,2次/d,连续接受5~7d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D-D水平对比。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mL,采用血凝分析仪对患者D-D水平进行检测。②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与患者术前24h与术后24h,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③生活质量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包括无血栓、轻度血栓、中重度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D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D-D水平对比(n=160,±s,mg/mL)

表1.D-D水平对比(n=160,±s,mg/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0.47±0.15 0.82±0.13 11.152 0.000对照组 0.46±0.13 1.72±0.24 29.196 0.000 t 0.319 20.854 P 0.751 0.000

2.2 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n=160,±s)

表2.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n=160,±s)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活酶时间(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 182.63±21.42 14.72±1.32 13.35±1.27 31.96±4.53 3.24±1.15对照组 254.85±20.96 11.37±1.25 12.27±1.32 23.16±3.27 3.86±1.02 t 15.241 11.655 3.729 9.962 2.5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13

2.3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生活质量对比(n=160,±s,分)

表3.生活质量对比(n=160,±s,分)

类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 P生理功能 83.57±3.25 76.96±3.62 9.511 0.000生理职能 87.63±4.57 82.67±4.15 5.624 0.000躯体疼痛 86.46±3.52 81.63±4.68 5.774 0.000一般健康状况 86.82±3.48 80.97±3.28 8.563 0.000精力 82.68±3.29 75.86±3.49 9.954 0.000社会功能 84.63±3.57 77.38±3.28 10.468 0.000情感职能 83.65±4.28 76.62±4.75 7.697 0.000精神健康 85.72±4.52 78.62±4.25 8.011 0.000

2.4 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160,n/%)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临床诊疗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肿胀、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通常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因多种因素所导致,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术后复苏时间、麻醉药物使用、止血带应用、术后饮水等相关因素有关,若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下肢坏死,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威胁[4]。

在当前临床骨科治疗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与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抬高下肢、肢体按摩、体位干预等。但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多发于高龄、术后长时间卧床等患者中,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5]。临床研究指出,气压泵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物理治疗设备,主要通过采用叠加式反复充气、放气等过程,达到替代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的作用,气压泵在进行充气时,可有效对覆盖面进行均匀挤压,从而实现对患者肢体按摩的目的。这种机械手段可有效取代传统人工按摩,并将挤压与按摩同时进行,通过对气压泵压力的调节,对患者皮下肌肉组织等进行作用,可有效提高局部循环压力,继而促进远心端血液的回流,对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6,7]。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后发现,患者D-D水平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水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与许胜男[8]的研究结果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认为,双下肢气压泵通过对替代人工对患者下肢实施按摩加压,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双下肢气压泵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活酶双下肢气压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看不见的气压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A1/B比值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