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前瞻

2021-12-22陈乃林

关键词:终身教育十四五全民

陈乃林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 南京 210024)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百年的交汇点。

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党和国家在陆续颁发的教育现代化2035、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关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等多个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旨在惠及14亿人民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

一、厘清教育理念

(一)终身教育是什么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史上的经典报告《学会生存》。这个报告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思想武器,猛烈地抨击了传统学校教育那种封闭、僵化、腐朽、陈旧的教育理念,发出了与其有体系、不如无体系的批判和呐喊。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便以此为据,认为终身教育不是一个体系,而是一个理念。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人们只要深入地研读并领会其中的内涵与深意,细细地琢磨和完整地领会《学会生存》的精神实质,就不难发现,国际教育领域的先辈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要否认体系一说,而是针对那个陈旧体系,提出了有体系不如无体系的尖锐批评。

这里顺便指出,人们只要再读一读(英)C.J.泰特缪斯(Colin J.Titmus)主编的《培格曼国际终身教育百科全书》就可以知道,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教育界的先知先觉者提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时候,它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和别的教育理念一样,也是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在这种背景下,富尔报告以终身教育理念猛烈抨击陈旧传统学校教育概念,先人们需要多么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斗争精神!是多么高瞻远瞩、具有前瞻性的思维!

时隔近50年,时代和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终身教育早已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教育思潮,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及社会组织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创新的社会实践和发展潮流。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并且上升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的高度,大力加以推进。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仍然有的论者还在拿终身教育究竟是个理念还是体系说事,这就更加提醒我们,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先应该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正本清源。

(二)终身教育体系是什么

这也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需要以新阶段新理念加以厘清的理论问题。其实,关于此问题,郝克明早已有过一个精辟的定义:“终身教育体系,是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上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是一种新的理念、取向和模式。终身教育体系不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或者老年教育的别名,虽然这些方面的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发展和加强;终身教育体系也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重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使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以及广大学习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新的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框架下,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实现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终身学习体系也是每个人在终身都能够获得学习机会的社会制度建设,需要社会制度、机构、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变革。”[1]这个定义揭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终身教育体系“重建”的革命性变革;并且是一个从经济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综合起来的系统变革问题,这就从根本上澄清了终身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体系的本质区别,也为重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引。

回顾国内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围绕什么是终身教育、什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问题讨论,曾发生过关于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及其关系的激烈争论,当时笔者结合“十二五”时期主持江苏教育领域一个重点课题:关于建设区域性学习型社会实证研究,曾梳理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持有的“重合论”“交叉轮”“平行论”“包含论”四种看法,并阐明了“包含论”看法的鲜明态度。[2]其实,对于国民教育体系,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11月7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就曾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3]这就非常明确地指明了新时期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内涵,而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包括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并且扩展到人的成长发展各个方面,纵向贯通、横向到边、纵横交错、有机整合,超越学校教育体系,社会化、终身化、综合化的大教育体系。这样,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的包含关系,不就是不言而喻的吗?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越来越重视,步伐日益加快,不仅将“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首要教育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而且纳入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向未来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一次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至此,可以旗帜鲜明地说:终身教育体系就是我国当今唯一的现代教育体系,没有第二或其他教育体系可以代替。

二、明晰体系内涵

(一)揭示体系内涵

十四五期间谋划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终身教育体系本体性内涵,这是基础层面的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部位,力求攻克难点、打通堵点,有所突破。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可以从原理内涵、中国特色内涵、新时代内涵三个层次,揭示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

需要强调的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这里既包括纵向贯通、横向沟通、斜线联通、纵横交错、系统整合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企业行业教育、社会机构培训,或者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非正式学习之间有条件地沟通衔接,推进教育与学习一体化发展,促进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建立一种新的能够适应各式各样学习的教育制度体系;还要注重不同制度类型之间的协调与配套,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四通八达的教育“立交桥”,形成规范开放、畅通高效、品质保障的社会化大教育发展格局,形成有利于个体终身发展、人才持续成长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发挥制度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

(二)坚持教育惠民

“十四五”开局,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起步,必须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因为终身教育体系本来就是人本性、人文性的教育体系,不能在搞教育体系构建时,见物不见人、重物质设施、轻人文内涵、就制度论制度。特别是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惠及14亿中国人民,是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惠及青少年人群,这是终身教育体系和过往传统学校教育体系的根本区别,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核心思想和根本宗旨。

贯彻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需要注意的,一是坚持普惠包容原则,人民主体、弱势优先;二是坚持多样性、个性化,面向人人,适合人人;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结合,解决问题,引导前进;四是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妥处谋生、养生和乐生关系,优先保障雪中送炭,也要满足锦上添花,不断提高生存、生活、生命质量;五是坚持制度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以制度保障公共基本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六是逐步完善措施,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由发展、终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教育学习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着力实践路径突破

(一)实施终身教育立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重视实践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推进机制,“十四五”开局,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除了重视理论澄清和体系架构外,同时要把推进机制的深入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问题,做好新阶段目标任务的起步开局。

必须强调,要把终身学习立法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纳入推进机制,其实立法本身就是制度体系建设最高层级的体现。期间,我们国家能不能实施终身教育立法,这是一个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终身教育能不能提上立法议程,国内主要存在两个争议:

一个就是终身教育是什么?是理念还是体系?从现有的几部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看,无一例外地把终身教育界定为除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领域,这就意味着终身教育变成了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的代名词,这就是我国地方性立法中的一个漏洞,所以,必须把终身教育的本质内涵和体系架构科学规范地表述清楚。

第二就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是具备了立法的基本条件?建议从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比较研究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总结借鉴我国先行地区终身教育法规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的终身教育立法做好基础性准备。

要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教育通道,完善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为人才成长创造制度环境;建立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学习的电子档案,逐步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持续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沟通,为创建既开放灵活又科学规范的终身教育制度不懈努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

复杂理论有个核心观点,就是事物的无序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走向有序。[4]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联系我国当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实际,复杂理论的拐点有没有出现?或者说是否具备了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条件和可能?这也是新阶段新任务目标实施中的一个具有争议的难点问题。

对此,笔者持肯定的观点,认为目前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既是一个理论依据又是一个实践依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不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已经昭示世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5]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一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7]

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未来财富的尺度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时间、特别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由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闲暇时间的多寡,则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劳动生产率为前提和基础的。应当说,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基本具备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物质基础。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亟需建设一个全新的面向全民、而不只是部分人群,贯穿终身、而不是局限于某个阶段,覆盖全面、全方位内容形式、而不是片面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来适应新时代14亿人民群众的教育学习需求。应该肯定,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可行的。

二是党和国家在多个重大文件中,都做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意志和决策,为我们指明了终身教育发展方向,勾画了终身教育发展愿景,接下来肯定会变成国家的意志,进一步迈上依法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法制轨道。

三是人民的意愿,就是要不要学习、要不要终身学习?我要学还是要我学?这就是终身学习文化,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习型城市的北京宣言,在其内涵架构里,就有终身学习文化这一条,这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存在。制度是外壳,文化是灵魂,互为表里,有制度没有文化,这个体系是搞不好的,也是坚持不下去的,所以绝对不能忽视。

笔者曾提出“五度”概念,即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足度、满意度,作为衡量终身学习文化的一种尺度。2005年,笔者曾运用这个“五度”概念,在江苏问卷调查,结果证明,85%以上的人民群众都认同终身教育的理念与终身学习的实践,证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是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8]

以上三个条件表明,在当今这个形势下,党和国家做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让教育惠及14亿中国人民,天时地利人和,恰逢其时,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坚持分类指导

贯彻党和国家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总体部署,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可否将各省市区分为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7000-9500美元、7000美元以下三种不同发展水平,分层次提出对标达标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进行过程监控和工作指导。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任务,需要先行先试,可选择若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省市区,开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示范区试点,其中特别应该重视和利用雄安新区的特殊优势,建立雄安新区终身教育研究、培训、实验基地,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区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应有作用。

雄安新区具有新奠基的强大实验优势,可以争取国家特殊政策支持,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为国家实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部署提供服务。

要强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办成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基地;大力开展各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行业教育、企业教育,为培育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要坚持面向人人,适合人人,推进广覆盖、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推进居民主体性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团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促进各类人员各按步伐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十四五全民
全民·爱·阅读
“十四五”新开局阶段对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思考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