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失眠症针灸选穴、用药及相关性研究
2021-12-22王东毅赵艳青
黄 丽,王东毅,高 菲,赵艳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 200062)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症的诊断率高达10%~15%,它是一种慢性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危及人身和公共安全[1]。它可以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等。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雌三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等。虽然药物治疗对失眠有效,但由于担心滥用、成瘾、依赖、呼吸抑制和不良反应[2],使得这些药物的使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为了寻找补充或替代疗法来缓解失眠[3],人们将眼光转移到中医药领域,针灸便是治疗失眠最有效的补充疗法之一。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制定的《中国失眠诊疗指南》中增加了针灸疗法[4]。本文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CBM数据库中发表的与针灸治疗失眠症、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配穴规律及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针灸-中药-证型”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本病的精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方药来源与筛选 进入中国知网(CNKI)界面,以“高级检索”为依据,以以下关键词“失眠”“不寐”并含“针灸”“针刺”“中医”“中药”“中西医”文献检索,检索范围设置为从2010年1月1日始至2019年12月31日止,构建失眠症针灸、针药结合文献数据库,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他数据库的检索以此法为基准进行,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1.2分析软件 统计分析的软件使用IBM公司推出的集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为一体的SPSS20.0及IBM SPSS Modeler14.1[5]。
1.3纳入标准 临床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观察类研究;组间均衡性良好;有较为一致且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4];临床治疗有效率≥60%的临床研究[6]。
1.4排除标准 诊为失眠症/不寐但伴有其他并发症者;综述类文献;临床研究中重复出现的相同的针药搭配方案[7];使用的全部药物、针灸穴位未明确罗列者;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会议摘要。
1.5中药名称、中医证型、针灸取穴规范化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方药逐个录入EXCEL表格中,数据录入处理前,以《中药学》[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为参照标准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定义。文献中的中医证候类型规范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0]、《中医内科学》[11]。针灸穴位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穴位名称与位置》[12](GB/T 12346-2006)。
1.6数据比对录入 将规范化整理好的针灸穴位、中药名称、中医证型以变量的格式写入SPSS20.0,当文献研究方案中出现某药/某穴位/某证型时录“1”,没有出现该药/该穴位/该证型录“0”,建立针灸、中药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信息录入准确,以双人比对录入进行[13]。
1.7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 0软件对针灸治疗失眠症中医证型、穴位分布、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中药用药频次进行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 果
2.1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中医证型分布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居于前五位的中医证型分别是“心脾两虚”“肝火扰心”“心肾不交”“脾胃不和”“肝郁脾虚”,据此可以推断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于心,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前18位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中涉及中医证型经术语规范化处理后频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18位)
2.2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的穴位分布 对356篇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涉及针灸穴位进行频次分析,居于前五位的穴位分别是“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内关”,这些穴位多数具有疏肝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穴位分布规律(前30位)
2.3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中药分布 对106篇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的文献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居于前五位的中药分别是“茯苓”“酸枣仁”“当归”“甘草”“远志”,这些中药多数具有健脾宁心、开窍化痰安神的功效。见表3。
表3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药分布规律(前30位)
2.4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取穴关联规则分析 对使用频次居于前30位的穴位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的数据流,总结穴位搭配之间的关系[14],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为90%”“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取穴关联规则7条,见表4,关联规则网络见图1。线条粗细代表关联性强弱,线条越粗关联性越强。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申脉-照海-太溪”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表4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取穴关联规则
图1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取穴关联规则网络图
2.5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针药搭配关联规则分析 对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高频中药、高频针灸穴位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的数据流[15],总结高频针灸与高频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为100%”“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针药搭配关联规则18条,见表5,关联规则网络见图2。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神门-龙骨-牡蛎”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表5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针药搭配关联规则
图2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针药搭配关联规则网络图
2.6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分析 对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中医证型、高频中药、高频针灸穴位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的数据流[15],总结“证型-中药-针灸”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为50%”“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18条,见表6,关联规则网络见图3。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心脾两虚-心俞-脾俞-黄芪-白术”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表6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
图3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网络图
2.7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分析 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文献中进行针灸取穴、中医证型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的数据流[15],总结中医证型与针灸穴位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5”“置信度为35%”“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8条,见表7,关联规则网络见图4。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心脾两虚-心俞-脾俞”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表7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
图4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网络图
3 讨 论
失眠又称不寐,其病名源起于《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湿热中阻,邪扰心神者以实证为主,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者多以虚证为主。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者均可以不寐论治。本研究以四大中文数据库为基础,检索范围从2010年始到2019年止,以针灸、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类研究为前提,通过SPSS20.0与SPSS Modeler14.1的结合运用,对失眠症针灸取穴规律、“证型-中药-针灸”搭配规律、“证型-针灸”之间配伍规律探索。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中“心脾两虚证”最多,针灸选穴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为主,针药结合的研究中中药多具有健脾宁心、开窍化痰安神之功效。针灸治疗失眠症穴对3组,穴位组合4组,穴对主要包括神门-太溪、神门-内关、申脉-照海,其中神门-太溪与神门-内关为脏腑辨证取穴,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心脉所注为俞,安心神。太溪穴是肾之原穴,肾经脉所注为俞。两穴配伍引心交肾、引肾交心,从而达到抑兴奋、安心神、抗疲劳的作用,主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申脉-照海为阴阳配穴,申脉为膀胱经的腧穴,照海为神经腧穴,申脉为阳跷脉之起始点,照海为阴跷脉之起始点,二穴配伍,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调阴阳,和气血,针对失眠症属阴阳失调者,此外,三阴交-安眠-足三里穴位组合也是阴阳配穴的体现,足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两穴配伍,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纳一运,阴阳相配,益气生血;《针灸大成》曰:“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内关、神门”。神门是心经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神门-内关穴配合使用,共奏宁心通络、安神定悸之功,而神门-内关-四神聪、神门-足三里-内关-百会-三阴交、百会-安眠-内关-三阴交-神门穴位组合则是神门-内关穴对的加减。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针药搭配关联规则研究发现针灸穴对与单味中药的组合,或中药组合与单穴的组合,或针灸穴对与药物组合之间的配伍,进一步总结出所涉及的药对有茯苓-柏子仁、龙骨-牡蛎、远志-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茯苓、酸枣仁-茯苓、夜交藤-远志、夜交藤-远志-酸枣仁,或重镇安神,或健脾宁心安神,或安神益智为主要功效;所涉及的穴位组合有神门-三阴交、神门-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百会、神门-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宁心通络、安神定悸之功,针药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促进的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因心脾两虚型失眠研究涉及的最多,故得出的“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以“心脾两虚证”与针灸、中药之间的配伍为主,或者单穴配单味药,或者单穴配药物组合,或者单味药配穴位组合,或者穴位组合配伍药物组合,涉及的针灸单穴有心俞、脾俞、神门,涉及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茯苓、黄芪、白术,涉及的穴位组合有心俞-脾俞、神门-心俞、神门-脾俞,心俞配脾俞、神门配脾俞可补心健脾,养血安神,神门-心俞配合增加宁心安神之功,起到协同促进作用,包含的药物组合有黄芪-酸枣仁、黄芪-茯苓、黄芪-酸枣仁-茯苓、黄芪-白术-远志-茯苓、酸枣仁-茯苓、白术-酸枣仁、白术-酸枣仁-茯苓、白术-茯苓、黄芪-白术-远志、白术-酸枣仁-茯苓,多数以健脾宁心安神为主要,可以看成是归脾汤的类方化裁。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可以看成是心脾两虚型失眠针灸配穴的主要依据(原因同前),故可以看成是“心俞-脾俞”“神门-心俞”“神门-脾俞”的穴位加减配伍,内关具有养心益气安神、镇静宁神定志之功,百会可升阳举陷、平肝潜阳、醒脑开窍、温阳固脱,两者配伍对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效佳,“百会-内关”穴对是本关联规则与“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主要不同之处。
由此可见,挖掘出的潜在针灸配伍、针药搭配组合的规律体现了失眠症“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挖掘出的针灸配伍、针药搭配组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为失眠症的精准用药提供新思路,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